基本信息
- 作者: 果壳guokr.com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67182
- 上架时间:2017-2-23
- 出版日期:2017 年3月
- 开本:16开
- 页码:468
- 版次:1-1
- 所属分类:教育 > 中小学教育 > 高考
【插图】

编辑推荐
◆《果壳帮你选专业(2017版)》是2017年全新改版,比老版增加不少精彩内容!
◆300位师兄师姐以亲身体验告诉你,就读一个专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大学生活到毕业出路,从技能习得到精神塑造,都有鲜见的你所需要的大实话!
◆ 有本科生、硕士和博士,也有坚守本专业数年的行业佼佼者,也有毕业即转行的逃兵,他们曾经或正在那些你想了解细节的专业就读。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01 哲学大类
哲学类/ 2
02 经济学大类
经济学类/ 10
财政学类/ 17
金融学类/ 22
经济与贸易类/ 28
03 法学大类
法学类/ 34
政治学类/ 43
社会学类/ 54
民族学类/ 60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64
04 教育学大类
教育学类/ 70
体育学类/ 76
05 文学大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 82
外国语言文学类/ 98
序言
本书内容脱胎于果壳网(guokr.com)“果壳问答”栏目的“高考应该怎么选专业?各专业学习的内容?”这一问题,并在果壳旗下的“十五言社区”(www.15yan.com)发起了相关主题的征文,精选了七百余条答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经深度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补充,力求做到覆盖所有常见专业,让有亲身经历的师兄师姐告诉你一个专业最真实的样貌。
一样米养百样人,不同的人就读同一专业后的感受也会千差万别,回答问题的网友就读于不同的学校,背景不一、能力不一、性格不一,给出的答案仅来自其个人经验,难免片面,可资借鉴的程度,希望读者自行衡量。如果希望更加详细、全面地了解某学校的某专业,请参考相关网站的介绍。
可以肯定的是,大学就读的专业只能在部分程度上决定大学几年的生活,并不能决定全部,和毕业后的人生也不一定直接相关。这一点,同样希望读者心中有数。
同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学校之间可能略有差别;一所学校某专业的优劣,评价标准也并不唯一,本书所列仅供参考。
没有坏专业,只有不合适的专业。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每个人都可以是人生赢家。愿大家考取心仪的专业,度过愉快丰满的大学生活。
媒体评论
——果壳网读者:JEFF
★对于家长而言非常解惑。中国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普遍是关在学校里读书,对职业几乎没有规划而专业又直接影响职业。通过这本书,能更多地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很多过来人的真实感受,对于帮助孩子选择理想的专业很有帮助。
——读者:Qunweid
★要是我高考完有好好看这本东西就好了,现在给我的学生推荐吧。
——读者:花开半日
★绝对真实的吐槽and建议,过来人的感受和体会,让人觉得有意思。
——读者:夏小
书摘
其实一开始让我学经济学专业,我是拒绝的。在那年火热的夏天,最火的专业是金融。当初我是奔着金融专业去的,所以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报考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下称财大)的金融学专业。果不其然,报考人数太多, 所以我被调剂到了相近的经济学专业。于是,我糊里糊涂地开始了经济学的求学之路。
现在让我回顾当初的任性,发现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经济学,一个不小心“从”了的专业,后来竟然是我的真爱。所以,我在这里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相亲是靠谱的,调剂也可以不抵触。
财大的确是“财大气粗”,大学四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某某师兄或者某某师姐毕业后去了什么大银行、证券公司等高大上的地方搞金融,立马走上了人生高峰,成了“高富帅”或是“白富美”。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深深地“粗”一大口“气”,心想:“难道搞金融真的有这么快发家致富吗?刚去难道不是从金融民工干起吗?那蓝翔岂不是早把挖掘机都换成股票了?”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毕业那年,班上同学除去读研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找工作的情况都还不错,确实都步入了金融圈。毕业后两三年,听闻有些同学准备跳槽,一打听,“身价”都要小二十万了。
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我认为经济学还是一个非常看好的专业。进,可以找金融类工作,转入金融和银行业;退,可以读经济学的研究生或者博士, 以后做经济学的研究也很不错。经济学的内容的确非常迷人。
不过,现在一般的院校都有经济学专业,即使是没有经济学基础的学校也开有经济学专业,所以学弟学妹在报经济学的志愿时一定要结合学校来报。要选知名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或者财经类院校的。而经济学专业的分数线在学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中属于中等偏高的,尤其是财经类院校里,因此选报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预期。
建筑学
想当年我也是怀抱建筑梦想的文艺青年一枚,有天一拍脑门决定考建筑系,凭着高中还不错的底子,终于如愿以偿。可是,幻想中的美好大学生活也随之破灭。建筑系学生日常的辛苦暂且按下不表,来说说常被大家误解的问题。
“哇你学建筑的!好厉害啊!高大上啊!”这个问题就好比,你去跟一个学表演专业的同学说,“哇,你学表演的啊!以后一定是大明星!”然而表演专业每年毕业那么多人,又有多少比例的人真的走红了呢?你只看到了明星的光鲜,没看到50 块一天的群演工作都要去抢的影视行业的底层。
说到明星你还能报上一堆名字,说起著名建筑师,除了贝聿铭、马岩松, 你还说得出几个?从建筑系毕业以后,只有少数特别优秀的人可以成为“明星建筑师”,不愁项目,设计费动辄千万,不愁事务所经营不下去。可能还有广告代言这些商业活动。大部分建筑系学生毕业之后,会去设计院或者事务所工作,从画施工图开始,慢慢地可以参与方案设计,当上项目负责人。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炼,最终成为设计总监、合伙人、所长的,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在日复一日加班中安稳地过到退休。
没有几个人敢指着一栋楼说,“那是我设计的!厉害吧?”建筑设计是群体的劳动成果,你的方案概念再好,也需要有人帮你落到实处。建筑不是雕塑, 好看就行了,内部的各个空间、功能、流线、设备,都需要落到图纸上。你们见过晒图公司那成堆的蓝图么?那些图不是凭空出来的,都是建筑师画了改,改了画,成年累月加班的成果。
还有人可能觉得建筑师都很有品位,很懂穿搭。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去设计院实习第一天还精心挑了衣服,认真化妆,穿了美美的高跟鞋,然而才一天下来我就放弃了。全设计院穿得最好的只有院长大人和前台姐姐,其他人都特别随意,短袖、牛仔裤之类的。我在大家都安静画图的时候,穿着高跟鞋咯噔咯噔走过去,直接被侧目了。
有人会觉得“你们天天做设计多开心啊!不像我的无聊工作,每天都一样”。其实建筑师每天的工作内容也差不多,就是:画图,画图,画图。建筑师是跟艺术沾点边的工程师,不是艺术家,好建筑都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不是随手涂几笔就能设计出来的。跟其他专业一样,也是在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自身能力,赚钱养活自己而已。
想实现自己的建筑理想?请先努力成为项目负责人,否则你就是在实现其他人的设计,给别人画图而已。想盖出自己心目中的房子?请你先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甲方,让他也欣赏你的方案,心甘情愿地给你造价的预算,否则你就只能按甲方的思路做设计。毕竟是乙方,毕竟属于服务行业,建筑师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别人实现梦想的。那些成名的建筑师,背后都有一个百年难遇的真爱业主,默默给他增加预算,默默忍受他一再拖延工期。
说到找工作,作为一个排他性很强的专业,没经过大学系统的训练,确实很难入行。考虑专业方向,不要看那些顶尖的人在做什么,要看金字塔的底部人群在做什么。梦想是要有的,可是现实也要认清。工作确实相对其他专业好找一些,但是在你“不挑剔”的前提下。
说到收入,几年前,大部分建筑师收入都是可观的,但是和付出的劳动, 绝对是成正比的。现如今市场一路走向低迷,各大设计院开始降薪裁员。想挣钱多一些,当然首选是设计院以及偏商业的公司,以服务好甲方为大前提, 项目无非都是住宅、写字楼、商业综合体这些,合理的平面类型就那么些, 没有太多让你施展艺术才华来自由发挥的空间。
生物科学
就大学选专业而言,生物科学算得上是前景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专业之一。
博览而杂学,通读而不求甚解是生物科学学生的普遍状况。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的精髓所在,生物化学学得扎实与否,将会成为日后不少课程听不听得懂的分水岭。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这三门课,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动不了的几乎全有;分类学的强大也在此处得到完美呈现,我们看见的看不见的几乎所有生命形态,在这些学术体系中对号入座, 被各种逻辑树形图归置得井然有序。遗传学探索生命的神奇密码,研究人员正在应用这个领域的成果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
如果你的学校所在的城市有不错的植物园和动物园,那么植物学与动物学实习课就算是福利了。免费逛一周植物园和动物园的后遗症是,看到任何动植物都会条件反射地给它归类,门纲目科属种……还有见证大家另一面的解剖课,除了解剖的蛔虫是标本之外,鱼、蟾蜍(两栖类)、鸡、小白鼠、兔子、羊(哺乳类)这些都是活体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