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城市规划、国土管理等相关专业研究和开发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第2版)》详细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最新理论与发展趋势。
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所涉及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是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研究与开发主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贯穿了知行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原则,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又重视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与互动性。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GIS数据库概述
1.1.1 GIS数据库定义
1.1.2 GIS数据库特征
1.1.3 GIS数据库作用
1.2 GIS数据库的形成与发展
1.2.1 数据库发展综述
1.2.2 GIS数据库历史发展
1.2.3 GIS数据库基础性与共享性
1.3 GIS数据库与DBMS原理和关系模型
1.3.1 GIS数据库基本概念
1.3.2 DBMS的基本原理
1.3.3 RDBMS的基本特征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空间数据的表达与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表达
书摘
空间数据描述的是真实世界所具有的综合特征,非常复杂,必须经过抽象处理。不同主题的GIS数据库,人们所关心的内容也有差别。在不同的抽象中,同一自然地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语义,如既可以被抽象成水系要素,也可以被抽象成行政边界,如省界、县界等。
3.空间关系特征
空间数据除了空间坐标隐含了空间分布关系外,空间数据中也记录了拓扑数据结构表达的多种空间关系。这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程度。特别是有些几何对象,没有直接记录空间坐标的信息,如拓扑的面状目标仅记录组成它的弧段的标识,因而进行查找、显示和分析操作时都要操纵和检索多个数据文件。
4.多尺度与多态性
不同观察尺度具有不同的比例尺和精度,同一地物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态差异。例如,任何城市在地理空间都占据一定范围的区域,可以被作为面状空间对象。在比例尺较小的GIS数据库中,城市是作为点状空间对象来处理的。
5.非结构化特征
在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即它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第一范式要求,也就是说每一条记录是定长的,数据项表达的只能是原始数据,不允许嵌套记录。而空间数据则不能满足这种结构化要求。若将一条记录表达成一个空间对象,它的数据项可能是变长的。例如,1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是不可限定的,它可能是2对坐标,也可能是10万对坐标;此外,1个对象可能包含另外的1个或多个对象。例如,1个多边形,它可能含有多条弧段。若1条记录表示1条弧段,在这种情况下,1条多边形的记录就可能嵌套多条弧段的记录,所以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