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高职高专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学生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内容设置
★将课程教学与技能考证融为一体
★引入行动导向法、团队合作法为主的教学模式
内容简介
《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实训》以培养学生掌握数控铣床编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加工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和小组团队合作分工为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为主线,设置相应的学习流程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边做边学,终达到考取数控铣床中级操作工的教学目标。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与维护;数控铣床加工线槽、外形轮廓、型腔、孔系等的编程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加工操作技能;数控铣床中级工考证实操训练;数控铣床中级工考证理论试题。本书适合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本书配有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QQ:1239258369,电话:010-88379739)。
目录
前言
学习情境1 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1.1 数控铣床的认识
1.2 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1.3 数控铣床的操作流程
1.4 数控铣床的基本维护
思考与训练题
学习情境2 长方体六面铣削训练
2.1 明确加工任务 阅读相关材料
2.2 分析零件图样 设计加工流程
2.3 编写加工工艺 实施加工计划
2.4 检测产品质量 评比优秀作品
2.5 总结实训心得 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情境3 线槽编程与加工训练
3.1 明确加工任务 阅读相关材料
3.2 分析零件图样 设计加工流程
3.3 编写加工工艺 实施加工计划
3.4 检测产品质量 评比优秀作品
3.5 总结实训心得 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情境4 外形轮廓编程与加工训练
4.1 明确加工任务 阅读相关材料
4.2 分析零件图样 设计加工流程
4.3 编写加工工艺 实施加工计划
4.4 检测产品质量 评比优秀作品
4.5 总结实训心得 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情境5 型腔编程与加工训练
5.1 明确加工任务 阅读相关材料
5.2 分析零件图样 设计加工流程
5.3 编写加工工艺 实施加工计划
5.4 检测产品质量 评比优秀作品
5.5 总结实训心得 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情境6 孔系编程与加工训练
6.1 明确加工任务 阅读相关材料
6.2 分析零件图样 设计加工流程
6.3 编写加工工艺 实施加工计划
6.4 检测产品质量 评比优秀作品
6.5 总结实训心得 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情境7 坐标系变换指令编程与加工训练
7.1 明确加工任务 阅读相关材料
7.2 分析零件图样 设计加工流程
7.3 编写加工工艺 实施加工计划
7.4 检测产品质量 评比优秀作品
7.5 总结实训心得 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情境8 数控铣床中级操作工考证实操训练
8.1 中级工考核件1
8.2 中级工考核件2
8.3 中级工考核件3
8.4 中级工考核件4
8.5 中级工考核件5
8.6 中级工考核件6
附录
附录A 数控铣床中级操作工理论考试样卷1
附录B 数控铣床中级操作工理论考试样卷2
附录C 数控铣床中级操作工理论考试样卷3
附录D 参考答案
附录E 合同样本
参考文献
前言
数控制造业在我国的普及率较高,多数中、高职业院校都开设有数控技术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重点提升面向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本书将数控铣床的编程与加工技术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进行编写,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体现“边做边学” “团队学习” “实用性学习”等原则,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基于工作模式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书的编写特点如下:1)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项目教学;2)以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作为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背景;3)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和团队合作等为主要教学方法;4)将课程教学与技工考证融为一体,兼顾各种层次数控专业的学生学习需要;5)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入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环节之中;6)所有编程指令均采用FANUC-0i数控系统。本书共8个学习情境,建议课时安排如下:教学内容建议学时学习情境1 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8学习情境2 长方体六面铣削训练 12学习情境3 线槽编程与加工训练 16学习情境4 外形轮廓编程与加工训练 12学习情境5 型腔编程与加工训练 12学习情境6 孔系编程与加工训练 16学习情境7 坐标系变换指令编程与加工训练16学习情境8 数控铣床中级操作工考证实操训练48合计 140本书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蒋三生任主编,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刘英超任副主编。学习情境1、2、3、7由蒋三生编写,学习情境4、5由刘英超编写,学习情境6由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谭琳琳编写,学习情境8由蒋三生、刘英超、谭琳琳共同编写,附录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郭辉编写。全书由蒋三生进行统稿。本书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诸刚主审,并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