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全球20位商界领袖纵论未来5年行业大趋势
基本信息
- 作者: [美]蒂姆·伯特(Tim Burt)
- 译者: 何蓉
- 丛书名: 清华全球产业研究系列丛书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422705
- 上架时间:2016-7-13
- 出版日期:2016 年7月
- 开本:小16开
- 页码:243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经济/经济学 > 各行业经济 > IT行业 > 电子商务
编辑推荐
在一浪又一浪新技术的驱动下,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互联网几乎获得了在所有行业广泛应用的机会,大数据迅速兴起并日渐孕育出诸多新兴产业,智能化正以异常迅猛的势头向前发展,VR更是给消费者和企业界以无限的遐想……
这是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技术创新的成果与潜在的市场需求不断擦出新的火花,而游走于各产业间的大量社会资本总是敏锐地捕捉着可能点燃未来的希望。这三种力量在产业中的交织与相互作用,既推动着已有产业的升级,又催生了一个接一个全新的行业。
无论在哪个时代,置身于各个产业中的各类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领先者,从来都不是产业演进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甚至有时会近乎狂热的参与者。例如,从全球来看,人们不会忘记当年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和流水线生产对汽车业的历史性贡献,人们今天在谈论汽车业的发展时很难回避关于特斯拉汽车公司的话题。再如,就中国产业发展而言,华为、中车等一批企业无疑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功不可没。企业既在动态演演进的产业中不断地寻觅和把握自身发展的机遇,又在以独特的方式推动着产业的演进,他们整合资源,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不懈推动所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赢得自我发展的同时,将产业推升到新的高度。
有鉴于此,对行业未来动态发展趋势的感知,对因产业发展动向而应采取的变革措施的把握,身在第1线的企业界无疑是极为敏感的。《洞见:全球20位商界领袖纵论未来5年行业大趋势》一书,展现了全球20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高管对未来行业演进趋势的真知灼见,其中既包括对所在行业独特的技术特性、结构特征、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剖析,也包括对本行业与其他行业相类似的共性认知。这些都能够为关心行业动态演进的商界内外人士,提供多维的行业认知视角、多种洞察产业的智慧和丰富的行业知识。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商业领域的改革步伐正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科技、全球化、消费者行为变化正在成为这场潮流的驱动力。在未来5年,全球经济将会以哪种形式展示呢?
《洞见 全球20位商界领袖纵论未来5年行业大趋势》汇集了20位驾驭全球极大企业的商业精英,针对未来的商业模式进行展望、预测,以及进行战略规划。这些人分别代表了商业的不同层面、不同地理位置,涵盖了不同领域如科技、时尚、制造、零售等。他们或许对当下的形势或流行方向并不认同,但他们会结合多角度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不仅清晰地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未来5年的商业趋势图,而且可能会影响全球的经济走势。
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如果你是经济发展的研究人员,希望了解当下和未来的商业发展趋势,本书将是必读的首选。
作译者
《金融时报》前记者,目前在斯托克维尔通讯(StockWell Communications)担任执行合伙人,为全球一些很大的公司提供战略咨询;他还曾经担任过世界一大的公共关系机构之一布伦瑞克(Brunswick)的合伙人。
其他著作:2012年出版《Dark Art:The Changing Face of Public Relations》。
目录
马丁·索罗爵士与WPP 集团 // 2
另一种声音:互联网颠覆了广告的供需法则 // 10
第2章 航空业 13
马克·施瓦布与星空联盟 // 14
另一种声音:航空公司节约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的道路可能充满坎坷 // 22
第3章 汽车业 25
李书福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 26
另一种声音:吉利面临着不间断的挑战 // 33
第4章 日用消费品 37
卡斯珀·罗思德与汉高集团 // 38
另一种声音:汉高能否在新兴市场实现高营收目标,关键在于执行 // 46
第5章 多元化工业 49
恩里克·桑布拉诺与普洛扎集团 // 50
另一种声音:家族企业不需要取悦外部股东 // 58
第6章 多元化服务业 61
阿施施J·塔卡尔与马拉集团 // 62
另一种声音:非洲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前沿市场” // 69
第7章 教育 73
琳达·泽科与H M H教育出版集团 // 74
媒体评论
——李东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如果你相信伟人或知名行业知名人士对社会或本行业的深入浅出的理性洞见,那么,你就认真把这本书读下去,全读完。因为,洞见,可以同样信奉。当然,前提是你真的相信,洞见是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赵民正略集团董事长
在今天这个时点上,人们对未来既充满无穷的好奇,又身陷巨大的恐惧。技术质变的能力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时代,商业的想象力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许《洞见》可以让我们安静片刻,一帮巨头和智者的判断应该比较靠谱!
——黄丽陆正和岛总裁、原《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
对于商业领域来说,主流的探索方向都在关注趋势与未来。作者选取的行业非常具有代表性,也很有意思。既有这些年受全球宏观经济影响首当其冲的行业,也有受技术革命影响剧烈变革的行业,还有受累产能过剩、市场交互环境发生位移的行业……这些行业大佬的思考与探索,我觉得可以为其他企业家带来一些普适性的参考。同样,他们的不安也可以为其他企业家带来更多的警醒。
——周忠华商界传媒集团总裁、《商界》杂志总编辑
细细品味,这本书很有意思!科技发展、全球化等很多因素都在驱动全球经济不断改革,广告、航空、汽车、互联网等很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也将继续朝着多方向发展。本书作者蒂姆·伯特(Tim Burt)先生以他特有的魅力,对全球20位商界领袖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其中还有一位中国企业家李书福。从这些访谈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全球经济竞争之激烈!
——金错刀微创新学院创始人、爆品会发起人
未来几年,先进的技术世界会不会将我们扔到高速发展轨道并提高生产力?在这本诱人的著作中,20位商业领袖押宝似地与蒂姆·伯特一起分享了他们的经济洞察力。
——霍华德·斯金格爵士(Sir Howard Stringer)索尼公司前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
蒂姆·伯特曾经是很好的记者,现在是非常的咨询师,他当然知道企业是如何运行的,也知道如何说故事。即使你不喜欢财经之类的书籍,你也会发现本书中的这些故事会让你全神贯注地读下去。
——玛乔丽·斯卡尔迪诺(Marjorie Scardino)培生集团(Pearson)前首席执行官、推特公司(Twitter)非执行董事会成员
书摘
沃尔沃和吉利对中国的看法团结一致。但李书福却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用自己的口才赢得瑞典员工的心。考虑到沃尔沃的骄傲、独立,李书福用尽心思去安抚敏感的沃尔沃员工。自从买下沃尔沃后,他一直在重申:“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李书福坚称,这两个品牌在消费者眼里完全不同,他也在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管理。然而瑞方和中方都清楚,他们无法隔离彼此,特别是考虑到发展新汽车技术所需的花费和风险。这促使双方在特殊项目上展开合作,以提升竞争力和销售额,分享彼此的最优方案。
鉴于沃尔沃担心两家公司间会存在品牌定位的重合,吉利现在建立了一套机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探索两家公司的合作。名为“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的双方关系“孵化器”位于哥德堡郊外,那里是沃尔沃的家乡。这家合资企业雇用了中瑞双方员工,旨在中型车和C—车领域为两家公司发展汽车共享结构。该中心还将承担吉利新型车的初期开发任务,向吉利汽车逐渐引进欧洲专业技术及工程技术。该项目旨在保证沃尔沃和吉利展开更多的合作,同时不触犯瑞典人在品牌差异性和专利技术问题上敏感的神经。
李书福试图解释如何在不牺牲品牌完整性的基础上达到合作的平衡艺术,他抓起两小瓶水,互相交换了位置,然后说:“技术不同于资源型商品,不同于我拥有1吨黄金,我只要拥有和控制它,就能保持其价值并从中获益。技术一直在发展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