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2版)(平装)[按需印刷]
华为、联想、万达、阿里巴巴、谷歌、美军等都在用的学习法
VUCA时代个人与团队快速成长、知识萃取及共享的实操工具
- 定价:¥39.00
- POD价:¥59.00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电子书: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2版)(平装)[按需印刷]
- 促销活动:
- 我要买:
- ·如此书原封面缺失,印刷将采用出版社授权的新封面;
- ·如电子文件出现问题,可能延长印制周期,我们将提前与您沟通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一年经历复盘出十年经验
华为、联想、万达、阿里巴巴、谷歌、美军等都在用的学习法
VUCA时代个人与团队快速成长、知识萃取及共享的实操工具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随着环境日趋多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创新应变、提升能力。复盘作为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结构化方法,满足了快速学习的需求,也是有效进行知识萃取与共享的机制。在第1版基础上,《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2版)做了六方面修订:
·提炼复盘的关键词,让大家更精准地理解复盘的精髓;
·基于实际操作经验,梳理、明确了复盘的"底层逻辑";
·明确了复盘的四种应用类型及操作手法;
·对项目复盘、经营/战略复盘进行了细化,补充了谷歌等公司的实践,以及季度业务回顾(QBR)、学习史等方法;
·提出了一个整合的模型,阐述了把复盘做到位的12项关键要素;
·对全书文字进行了精简与优化。
个人、管理者与企业家可以用《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2版)中的实用方法将过去的成与败转化为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作译者
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国际组织学习协会会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会员、认证项目管理专家(PMP),中国企业大学联席会学术委员,《培训》杂志专家委员。
师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和实践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的专业人士之一;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均为组织学习,博士论文得到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指导,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造诣。
曾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业务助理,万达学院副院长,东方道迩集团首席运营官(COO),上海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知识官,捷库动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学习官,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首席顾问,为中石化、中国航天、中粮集团、中国移动、西南水泥等数百家公司提供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组织能力提升、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服务。
著有《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学习型组织新实践》《学习型组织新思维》《系统思考实践篇》《企业信息化的真谛》,译著包括《系统思考》《系统之美》《创建学习型组织5要素》《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情景规划》《欣赏式探询》《U型理论》《新社会化学习》等,并在国内多家知名专业报纸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目录
推荐序1
推荐序2
推荐序3
推荐序4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认识复盘 / 1
什么是复盘 / 2
复盘的三个关键词 / 2
复盘的由来 / 4
复盘,而非总结 / 7
复盘与行动学习、培训、绩效改进有什么区别 / 8
关于复盘的几个常见误解 / 10
第2章 为什么要复盘 / 13
美军通过AAR打造执行力和领导力 / 14
联想做复盘的四个理由 / 20
复盘的学习机理 / 25
第3章 复盘的"底层逻辑" / 29
美军怎么做AAR / 30
前言
复盘为什么受欢迎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1版于2015年8月正式出版,上市以来受到市场广泛欢迎,月余即进行加印。同时,也有很多企业邀请我进行培训或分享,如TCL、腾讯、滴滴、招商银行、吉利汽车等。其中,2015年11月18日,华章书院微课堂邀请我进行复盘主题分享,有近200个群参与联播,覆盖的听众近10万人;12月,著名创业者培训社群“碳9学社”也组织了复盘专题学习,3个主群有1 500人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华章经管、新锐风险投资基金洪泰发起的AA加速器等,也邀请我进行了主题分享。在《培训》杂志12月刊推出的“盘点2015”专题中,“复盘”也被列为当年热门关键词。
那么,复盘为什么会这么热呢?
在我看来,复盘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原因有如下几条:
1.随着环境日趋多变、不确定、复杂、模糊(即所谓的“VUCA”),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更快更有效地学习。复盘作为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结构化方法,虽然深入、做到位并不容易,但基本操作手法易学易用,快捷有效。这使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当今,在许多领域(如新的或发生了颠覆式创新的领域),没有惯例或成熟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人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把握当下,有效地总结行动中的经验教训或进行知识创新,实现快速迭代。对此,复盘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可以适应商业竞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3.正如古老的太极图蕴含的哲学智慧,伴随着社会日益浮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让自己“静”下来,注重深潜和内求。复盘作为一种反思自我、深入探究的学习方法,其价值也愈发明显。
4.复盘本身就是一种线下的“微学习”,也就是线下“微课”,因为它的核心目的就是从工作中去学习。通过复盘,让大家在很短的时间里,从行动中去学习,没有长篇大论,而是与工作紧密相关,让这种学习非常“接地气”。此外,我们可以把复盘的结果变成案例,萃取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做成微课,再放到知识库里进行分享。所以,它也是移动互联时代快速萃取组织经验、传播并共享组织智慧的一种方法。
复盘逻辑与操作简单,但要想真正做到位并不容易
虽然绝大多数朋友对复盘都非常认可,但也有少量不以为然者。有的认为复盘不过是工作总结,有的认为其功效有限,不如创新或试验啥的“来劲”,还有人认为它的逻辑似乎很简单,操作手法也没什么稀奇之处,值得写成一本书吗?
的确,复盘的逻辑与机理貌似很简单,但是,如果你对复盘了解更多、真的实践了,你就会明白,复盘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这里面学问很大,涉及团队学习与引导技术、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等深层次的技能。
例如,我曾整理了复盘的36个问题:
1.复盘是什么?
2.复盘与工作总结有哪些区别?
3.复盘有什么用?
4.在当今快速变革的时代,复盘还有价值吗?
5.复盘的范围与形式有哪些?
6.哪些事情需要复盘?
7.能对其他人的事情进行复盘吗?
序言
首先热烈祝贺邱昭良博士的新书出版。
在我看来,本书的意义有二:
其一,推广复盘理念,善莫大焉。
我非常赞同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先生倡导的以学习为生活方式,而复盘,就是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不论是灵魂和精神层面的修行,还是物质方面的技能,没有人生来就掌握,只能靠后天的学习。
学习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向前人学,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前人总结的理论、经验教训;第二种是向先进学,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身边的人任何一点比我们强的地方,我们都用心观察、细细品味,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汲取之;第三种学习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复盘向自己学,大事大复盘,小事小复盘,随时随地复盘。善于学习的人,每天都在汲取周边的营养,让自己更强大,不善于学习的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二,从实操层面推广复盘,功莫大焉。
世上之事,说说容易做到难,学理论容易实践执行难。在我看来,复盘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基础方法论,不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让80%的人在80%的情况下达到80分的方法,让每个人都掌握这种方法论是每位领导者梦寐以求的事。本书立足于实操,我相信对此必有助力。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每天透过手机、社交网络、周边人群传递来的信息浩如烟海,本书在这种氛围中面市,致力于让读者掌握一种基础方法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再次祝贺!
孙陶然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
《创业36条军规》作者
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
推荐序2
接到邱博士打来电话让我为其新书写推荐序时,我刚刚参加完一下午的2014财年项目复盘会。虽属巧合,但这也折射出复盘对于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的重要性。2010年,在柳总带领下与企业界朋友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交流中,我就曾以“联想投资在复盘中成长”为题做过介绍。的确,正如柳总所说:“复盘”是联想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联想,复盘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提升组织智慧的重要手段,是联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想大家庭的根文化由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构成,其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利益第一、求实进取、以人为本;方法论为:目的性极强、分阶段实现目标、复盘。这些年,我们不断地在辅导和帮助君联资本投资的成长期企业学习、运用复盘方法,企业家们对由此给管理层和企业作风带来的务实、总结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变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复盘,我们今年的总结和规划质量大大高于去年”“现在,大家已经逐渐把复盘作为每项任务的一部分了”。
我认识邱博士是在1998年春天,当时他在写硕士毕业论文,到联想实习,那时我在联想集团管理学院工作,有幸和他结识。我记得他的硕士论文是研究学习型组织的,所以他的实习内容也就集中在对联想的组织学习机制进行案例研究,实习后,他以此案例为原型,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系统生态方法——组织学习鱼”模式。由此说来,邱博士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是从他读硕士阶段开始的,这应该是将近20年前的事了。
20年来,邱博士一直专注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不仅因为他的硕士和博士都是攻读这一方向,理论功底深厚,更是源于他有志于“推动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让学习助力企业持续成长”,因此,在工作的同时,他先后撰写和翻译了12部相关著作,发表论文100多篇。特别是他经过自己创业和在联想、万达等优秀企业的实践,让他对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基因与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阐述得更加丰满、翔实、“接地气”。
从他第一次到联想实习至今,我们有过几段共事的经历,包括他硕士毕业后加入联想,先后在集团企划部、人力资源部和ERP项目组工作,我们一起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策划干部“建班子”培训等;2003~2004年,他加入君联资本(当时叫联想投资),和我一起作为内部管理顾问,考察潜在的可投资企业团队,并对已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这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我们还承担公司知识的积累与分享职责。因此,我们也共同承担过项目复盘和专题研究任务。他有特别扎实的理论功底,非常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令我印象深刻。包括之后他创业和在联想控股工作期间,我们有很多关于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话题的交流,每每让我感受到他在不断地从实践中领悟而使话题更加深入,令我获益匪浅。
本书包含了邱博士对联想式复盘的理解,但又远不止于此。它既与我对联想复盘方法论的认识基本一致,又让我了解了“复盘”的更多实践,从组织学习机理到组织因此获得的收益,用最有说服力的案例详细拆解开来,展现给大家,其中的理论、理念、实践和方法,好读、易懂、能学,是最好的关于“复盘”案例教学课程的文字版,非常适合广大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朋友们阅读,并在自己的组织里运用,是企业复盘的最佳指导和实操手册。
媒体评论
——白彦 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总裁
经过认真学习与一段时间的有效转化,现在可以说“复盘”在潮宏基已经成功“落地”,被正式纳入潮宏基的业务流程和文化读本,是潮宏基管理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发现复盘也已经成为我们各级各类会议上的高频词,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被内化为潮宏基干部员工的一种做事习惯。我们非常感谢在中国首创这一管理思想的柳传志先生,也非常感谢给我们传经送宝的邱昭良博士!邱博士难得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操经验,我相信这类兼顾理论高度与实战深度的著作对我们做企业的人是最有帮助的!
——廖创宾 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对于地产开发项目来说,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们一直在找方法让项目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能够被有效传承,提升团队的综合实力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持续改善客户体验,贴近客户的期望,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惊喜。感谢邱博士帮助我们导入了结构化、系统的复盘总结方法,通过对重点项目进行复盘,与团队一起寻找成功的关键要素,避免无意义的成功,总结有意义的失败,挖掘问题表象背后的关键因素,整个复盘过程很好地促进了团队的成长。现在复盘对于我们团队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方法论,它已经成为常规工作和管理的一部分。
——孔繁琢 远洋地产远联公司总经理
作为联想ERP项目的亲历者和一名“老联想人”,我深切地感受到复盘的威力,不仅对于项目和公司发展,对于个人也有很大价值。在多年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企业都需要建立体系化的组织学习机制,快速学习,提升效能,应对变化,而复盘就是这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邱博士是我多年的朋友,他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造诣,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非常“接地气”,同时他还能与时俱进,引导潮流。这本书也是如此,我诚挚地向大家推荐!
——罗立新北京睿远铭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作者其它作品
学习型组织新实践:持续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 ¥38.00
- ¥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