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技工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3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技工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采用新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以“突出看图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适当降低了理论知识要求,更换了部分较难的图例,增加了一些新图例,并调整优化了部分章节的内容。本书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选学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三部分组成。基础模块的内容为前八章,即: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本知识、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零件的特殊表达法、零件图、装配图;选学模块的内容为后三章,即:展开图、焊接图和管路图;综合实践模块,以测绘教学为主。本书为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以作为职工中专、电视中专、职工培训教材。与本书配套使用的《机械制图习题集》第4版同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前言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基本质量的要求,本书依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多学时)》的基本要求,针对职业教育特色和教学模式的需要,在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3版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制图教学改革经验,并征集读者意见,采用最新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修订而成。 为适应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本书以培养学生看图、画图能力作为编写思路,以看图能力的培养为编写重点,并以简明实用为宗旨。为此,本书在体系和内容的编排上体现如下特点。 在体系的编排方面: 从投影作图开始,即将看图与画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介绍点、直线、平面投影图的画法和读法,并以其轴测图为媒介,着力阐明空间(物)与平面(图)的正、逆相互转化关系,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将线框的含义提前在第二章几何体的投影之后详细讲述,并随之编入识读一面视图。这样,在识读一面视图时,使学生加深理解线框的含义,即运用线框去分析“面与面”间的相对位置和“体与体”之间的凸凹关系,提早了解“一面视图不能确定物体形状”等一系列看图要领。强化看图的逆向思维训练,有助于打通看图思路,培养构形能力和积累基本体的形象储备,为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时机,达到提高学生看图技能的目的。 在组合体读图阶段,上述知识还将予以强调,加强投影的可逆性训练和读图方法的训练,这种螺旋式的深入讲述,有利于学生掌握看图技巧,提高看图能力。 在内容的处理方面: 这次修订,在第3版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更换了部分较难的图例,增加了一些新图例,并调整优化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以组合体为界,此前内容重在打基础,写得较为详尽,例题、例图也都较多,教学、演练应向该部分倾斜。组合体是训练看图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也安排了较多的习题,以便将看图方法阐述得更清楚,看图步骤讲得更加明确,以达到提高学生看图能力的目的。组合体之后的部分写得较为粗放,全面介绍了生产图样应具备的知识内容,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打好基础。 看图内容贯彻始终。从几何元素到装配图的每一章都结合教学进程编排了与之相适应的看图材料,并编有识图方法作为指导,使学生通过看图的反复实践,从中悟出对看图有益并且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本书由基础内容、选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三部分组成。基础内容为前八章,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知识,也是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选学内容为后三章(书中标有“”符号),即展开图、焊接图、管路图,另外还有第五章机件表达方法的第六节――第三角画法简介。综合实践内容是本课程综合应用知识部分,以零部件的测绘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零部件的测绘,达到理论结合实际。这既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办法,也是培养学生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能力的重要环节。测绘部分在完成基础内容和选学内容学习之后进行。 由于各校的专业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时数不尽相同,教学中可以对书中内容进行删减,或对前后顺序进行调整。其中,选学内容由各校根据各专业培养要求的实际需要自主选定。 与本书配套使用的习题集,内容充实,题型多,寓意深,角度新。习题有一定余量,为教师取舍和学生多练提供了方便。此外,还编排了一部分有一定难度的看图题,并附有标准答案或立体图,供学生选做。 本书为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职工中专、电视中专、职业培训教材。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有金大鹰、高鹏、王忠海、高俊芳、邓毅红、张鑫、刘宇,由金大鹰任主编。 限于我们的水平,书中的缺点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