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少学时第7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多学时的基本要求,采用最新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以“突出看图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适当降低了理论知识要求,更换了部分较难的图例,增加了一些新图例,并调整优化了部分章节的内容。本书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其内容共分为八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零件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综合应用部分,以测绘教学为主;第九章“管路图”为选学内容。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高、技校、职工中专)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的制图教学,也可以作为成人中专、职工培训的制图教材。
前言
第8版前言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满足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并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少学时)》的基本要求,针对职业教育特色和教学模式的需要,总结近年来制图教学改革经验,并征集读者意见,按最新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中等职业教育非机械类专业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7版进行了修订。 为了适应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本书以简明实用为宗旨,以学生看图、画图能力的培养作为编写主线,尤其突出看图能力的培养。为此,本书在体系和内容的编排上体现如下特点。 在体系的编排方面: 从投影作图开始,即将看图与画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介绍几何元素和投影图的画法和读法,并以其轴测图为媒介,着力阐明“物”“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将“线框的含义”提前置于第二章几何体的投影之后详细讲述,并随之编入“识读一面视图”,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框的含义,提前了解“一面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等一系列看图要领。强化看图的逆向思维训练,有助于打通看图思路,培养构形能力和增加基本体的形象储备,提高学生的看图技能,为识读较复杂的图形打牢基础。 识读一面视图的设置,不但能化解立体表面交线的教学难度,而且还能避免组合体看图内容过于臃肿和由此产生的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弊端,在组合体读图阶段也会给学生进一步掌握看图方法奠定基础。 在内容的处理方面: 这次修订,适当降低了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更换了较难的图例,增加了一些新图例,并调整优化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以组合体为界,以前的知识重在打基础,写得较为详尽,例题、例图较多,讲授、演练应向这部分倾斜。组合体是训练看图的非常重要阶段,以便将看图方法阐述得更清楚,看图步骤讲得更加明确,以达到提高学生看图技能的目的。组合体之后的部分写得较为概括,全面介绍了生产图样应具备的知识内容,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打好基础。 看图内容贯穿始终。从几何元素到装配图的每一章都结合教学进程编排了与其相应的看图材料,并编有识图方法作为指导,使学生通过看图的反复实践,从中悟出对看图有益并且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本书包括基础内容、选学内容和综合实践内容三部分。基础内容为本书的前八章,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知识,也是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选学内容为第九章“管路图”,书中标有*符号。综合实践内容是本课程的综合应用知识部分,以零部件的测绘教学为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零部件的测绘,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其测绘在完成基础内容教学之后进行。 由于各校的专业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时数不尽相同,所以教学中可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选取,或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其中选学内容供各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实际需要自主选择。 与本书配套使用的习题集,内容充实,题型多,寓意深,角度新。习题有一定余量。为教师取舍和学生多练提供了方便。此外,在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部分还编排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看图题,并附有答案或立体图,供学生自行阅读。 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工中专等)非机械类各专业的制图教学,也可作为职工培训使用。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有金大鹰、高俊芳、刘宇、高鹏、王忠海、张鑫、邓毅红,由金大鹰任主编。 限于我们的水平,书中的疏漏在所难免,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