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所谓借势,就是借特殊节日或者突发事件,为品牌增值的一种传播技巧。很多品牌追热点推出有趣内容,但是忽略了为品牌增值,这样做是错误发力,会徒劳无功。真正懂得借题发挥的品牌,一定能透彻理解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从而借势增值。借势需要创意,用创意进行有效营销。魏家东的这本书,精彩有趣,值得推荐。
从产品到品牌,从创意到流行,营销是每个企业成长的重要工具,它有方法,也有经验可供借鉴。魏家东的这本《借势(微营销突围之道)》,介绍了微营销的不错的方法,创业要借势,创意要借大势,要想让产品流行,可以学习一下《借势:微营销突围之道》。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借势是种“病”,传染起来很要命
1.一个“去啊”引发的海报大战 2
2.IT 大佬张朝阳的借势营销 10
3.张朝阳微博发“绕口令”引发借势狂欢 13
4.IOS8 来了,看看搜狗输入法的“放假营销” 18
5.网易、陌陌“大战”引发的一场借势海报狂欢 21
6.看宝马、奔驰玩转世界杯微营销 25
7.从恒大夺冠看微营销 28
8.从冬奥五环变四环谈借势营销 31
9.李娜退役后各大品牌官方微博创意集锦与运营方法分析 34
10.从微博“大战”看国美在线如何搅局京东“618” 49
11.“618”电商大战开启,国美在线两大奇招突袭京东 56
12.电商借势地铁涨价做营销 64
13.从社会化营销看“Duang”是如何炼成的 69
14.从AR 技术的3D 小熊到裙子颜色分不清楚,疯传才是硬道理 76
15.穹顶之下与马桶盖之上,热点过后你的营销如何“ 任性” 81
16.当白色情人节遇上“派”——值得借鉴的话题营销 84
17.一封辞职信引发的借势狂欢,文案到底哪家强 90
18.反手摸不到肚脐引发的品牌借势营销之“病” 96
前言
今天你借势了吗
每天好似都有大事儿发生,也有些非策划的原生事件,但是在营销者的眼里这些都是营销资源,他们把一些事件的元素整合起来,使其与自家的品牌沾上一点点关系,呀,不小心就借了个势。很多用户看到会喜欢、会讨厌、会分享、会"吐槽",总之就是情绪从平稳到起波澜,这不就是商家想要的吗?
我经常写一些关于营销的文章,有许多跟借势有关,有些借势的案例依旧历历在目。
2014 年李娜退役时春水堂的一幅图片设计巧妙,成为亮点。
刘翔退役时,天猫、杜蕾斯的借势文案,短而有力。
马年春节,宝马中国的借势稳中有彩。
还有许多值得赞赏的借势案例,但也会有一些让人"吐槽"的反面教材。
李娜退役时,其代言的品牌泰康发布了一条微博,算是借势吧。微博语言,不需多言,言多必失,失去的是用户的耐心。尤其我们做借势营销时,短而有情,言之有力才好。
借势就如同大家常说的"站在风口上的猪",猪要借风而飞行,创业也一样。当下创业环境、互联网发展环境、用户习惯、投资融资环境、人才环境等成就了这股风,企业发展的借势而行也是趋势,并且要保持好自己的"身材",也要练好内功,飞起来要懂得着陆。
我们所要说的借势,是借营销之势,对于创业是有推动作用的,当你借了创业之势飞起来时,就需要用那些营销的热门事件武装自己,提升品牌知名度,这样你才可能飞得更高!
借势,要做好三个准备:
第一,择势:选择哪个热点是需要下功夫的。大家会发现,有些品牌总会在一些热点事件出来之后,就快速发布图文到社会化媒体中,且"爆点"十足。为何我们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只能跟风?其实成熟的企业在"爆点"方面都有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不花精力是不行的,普通营销者只能跟风,甚至只能观望了。
择势,重要的是选择好的热点。
方法一,有些舆情监测、社会化媒体监控系统可以捕捉到一些热点。
方法二,大家可以在微博热门排行榜、百度热搜榜等处人工观察监测,不要总是盯着前十名。前一百名、五十名的热点,价值也是很大的,大家可以进行预判,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方法三,如果团队的人力跟不上,那大家就只好紧盯一些借势做得好的品牌了,比如杜蕾斯、宝马中国、可口可乐等。每个行业都有佼佼者,你也可以去发现,看大家关注了那些热点,做一个跟风者就要有敏捷的反应。
第二,用势: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可借势的热点,自己也花心思去做了图文,不能仅仅一发了之,发在了微博、微信就结束确实是现在很多企业做借势营销常见的情况。用势是对运营团队的基本考量,在用势方面最好要懂得放大,这对品牌来讲是非常好的加分。
用势,做好内容,能放大就放大。
方法一,主动寻找机会。如果你在微博上发布了借势的图文,记得@ 一些"大V"、媒体、营销人、自媒体人、事件原发企业等,这些关键人物、机构或将成为你创意图文的二次传播媒介。如果是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就分享到微信群、朋友圈中。
序言
今天你借势了吗
每天好似都有大事儿发生,也有些非策划的原生事件,但是在营销者的眼里这些都是营销资源,他们把一些事件的元素整合起来,使其与自家的品牌沾上一点点关系,呀,不小心就借了个势。很多用户看到会喜欢、会讨厌、会分享、会"吐槽",总之就是情绪从平稳到起波澜,这不就是商家想要的吗?
我经常写一些关于营销的文章,有许多跟借势有关,有些借势的案例依旧历历在目。
2014 年李娜退役时春水堂的一幅图片设计巧妙,成为亮点。
刘翔退役时,天猫、杜蕾斯的借势文案,短而有力。
马年春节,宝马中国的借势稳中有彩。
还有许多值得赞赏的借势案例,但也会有一些让人"吐槽"的反面教材。
李娜退役时,其代言的品牌泰康发布了一条微博,算是借势吧。微博语言,不需多言,言多必失,失去的是用户的耐心。尤其我们做借势营销时,短而有情,言之有力才好。
借势就如同大家常说的"站在风口上的猪",猪要借风而飞行,创业也一样。当下创业环境、互联网发展环境、用户习惯、投资融资环境、人才环境等成就了这股风,企业发展的借势而行也是趋势,并且要保持好自己的"身材",也要练好内功,飞起来要懂得着陆。
我们所要说的借势,是借营销之势,对于创业是有推动作用的,当你借了创业之势飞起来时,就需要用那些营销的热门事件武装自己,提升品牌知名度,这样你才可能飞得更高!
借势,要做好三个准备:
第一,择势:选择哪个热点是需要下功夫的。大家会发现,有些品牌总会在一些热点事件出来之后,就快速发布图文到社会化媒体中,且"爆点"十足。为何我们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只能跟风?其实成熟的企业在"爆点"方面都有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不花精力是不行的,普通营销者只能跟风,甚至只能观望了。
择势,重要的是选择好的热点。
方法一,有些舆情监测、社会化媒体监控系统可以捕捉到一些热点。
方法二,大家可以在微博热门排行榜、百度热搜榜等处人工观察监测,不要总是盯着前十名。前一百名、五十名的热点,价值也是很大的,大家可以进行预判,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方法三,如果团队的人力跟不上,那大家就只好紧盯一些借势做得好的品牌了,比如杜蕾斯、宝马中国、可口可乐等。每个行业都有佼佼者,你也可以去发现,看大家关注了那些热点,做一个跟风者就要有敏捷的反应。
第二,用势: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可借势的热点,自己也花心思去做了图文,不能仅仅一发了之,发在了微博、微信就结束确实是现在很多企业做借势营销常见的情况。用势是对运营团队的基本考量,在用势方面最好要懂得放大,这对品牌来讲是非常好的加分。
用势,做好内容,能放大就放大。
方法一,主动寻找机会。如果你在微博上发布了借势的图文,记得@ 一些"大V"、媒体、营销人、自媒体人、事件原发企业等,这些关键人物、机构或将成为你创意图文的二次传播媒介。如果是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就分享到微信群、朋友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