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3 脑包滩得滩
16 拜访故乡人
27 东官府
37 西部草域
50 深夜枪声
64 那年整党
第二辑
79 包神铁路
91 东沙渠安家
102 一顶红躺柜
111 琴声响起
122 拜坟仪式
134 崔牛儿磨牙
146 瞻仰毛主席遗容
第三辑
159 周惠老人
169 新城宾馆念经
媒体评论
书摘
脑包滩得滩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的家乡脑包滩,父老乡亲们居滩得滩,紧邻黄河南岸一滩红泥硬地,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为什么?父老乡亲们很虔诚,祖祖辈辈不停不息,声声呐喊,大声吼喊脑包滩得滩,当然,更会用心轻轻摩挲绿色原野,那叫爱不释手,硬生生地抚摩出来许多故事。
那些故事,十分生动,令人叫绝,心间震撼。
我曾用心写过一部记忆文学《脑包滩》,文字稍长一些,居然写了30万字,以一座敖包子为线索,真实地再现了200多个大小人物。其中,我的笔下追忆了一位父辈能人,叫李文子,我们晚辈人,常常亲切地叫一声,文子叔叔。
解放前,家乡有一座敖包子,因此,我的家乡最初得名敖包弯。很早很早那些年,我童年的时候,文子叔叔还没当上家乡的第一任生产队长,土地改革那一阵子,他刚刚当上一个村民代表,就敢大胆行使手中的权力,不把一座敖包子揉在眼里,敢把神灵圣地晾在一边,随便轻松臆断,干干脆脆一句话,从此改了地名,不让乡亲们叫敖包弯了,立刻进出一个新地名,从此就叫脑包滩,一代又一代的脑包滩人,叫了数不清的几万遍脑包滩,还叫不够,叫不烦。
文子叔叔放弃敖包弯,捉拿了脑包滩,一代爷爷祖辈们很不情愿,十分伤心,那才是无可奈何,只能哼哼牙,干瞪眼。
文子叔叔,自从当上脑包滩第一任生产队长,一当就当了十几年,响当当,硬邦邦,上级领导满意,村民拥护,获得一股好名声。可是,他太可惜了,还没等到新世间到来,没等到吃上一碗改革开放的好茶饭,便身罹小疾,撒手走人,天命攸归。文子叔叔走了,因为他胆大,真敢一手遮天,留住了脑包滩这个地名,同时留住了以革命的名义做过的许多好事。
因此,文子叔叔委实太厉害,脑包滩一个有头有脸的名人,村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文子叔叔身上曾经披光带彩,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带领村民走向人民公社阳光大道。
有一天,我刚从呼和浩特公务回来,一步踏进达拉特旗党委大院,不一会儿,眼前就出现一个熟人,正是脑包滩邻家兄弟刘栓财。
很怪,很怪,我见到刘栓财,脑子里立刻闪现出文子叔叔生前的样子,他那样子逼真而生动,足以一脚踢起一股黄尘,一派呼风唤雨,吃铁咬钢的形象。
我太急切,第一句就问:“栓财兄弟,文子叔叔可爱可敬,还记得文子叔叔吗?”他回答:“当然,当然记得,一个大好人。”我再问:“你说说,文子叔叔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在那毛泽东时代,教育村民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领着贫下中农翻身得解放,土改运动以后,种熟了红泥滩地,人民公社以来,为国家多交爱国公粮。”不错,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走留名。再不用多言多语,文子叔叔经历了一个大公无私,彻底革命的时代,他的贡献是公认的,虽然脑包滩人谁也没说过他永垂不朽,而他那不灭的灵魂,却永久飘荡在脑包滩原野上空。
……
同类热销商品
大学的意义
- ¥39.00
- ¥24.57
- 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