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简装)(正文黑白印刷)[按需印刷]
- 定价:¥49.00
- POD价:¥59.00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电子书: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简装)(正文黑白印刷)[按需印刷]
- 促销活动:
- 我要买:
- ·如此书原封面缺失,印刷将采用出版社授权的新封面;
- ·如电子文件出现问题,可能延长印制周期,我们将提前与您沟通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路径图
过去2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黄金20年"
产生了BAT三巨头
未来30年,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30年"
谁能傲立峰巅,我们翘首以待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过去20年,是中国消费互联网肆意生长的"黄金20年",诞生了诸如BAT等互联网巨头,而时至今日,风口正逐渐转向了产业互联网。互联网这一摧枯拉朽的飓风,在改造了消费服务业之后,正快速而坚定地横扫工业领域,拉开了产业互联网"关键30年"的大幕。
"中国制造2025"规划,恰是中国政府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做出的积极举措,是在"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认真谋划如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及如何将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
本书从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入手,在全球视野下展现新一轮工业革命在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发展趋势和实施策略,总结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两大目标和五大特点,并且详细剖析了新工业革命的九大技术基础,以及这九大技术基础之间的联系,让读者能清晰全面地了解新工业革命在欧洲(德国)、美国的全貌。本书案例丰富,多是来源一线调研,可借鉴性强,借鉴全球经验,解构了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设计,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提出中国制造2025落地的实施方略以及面临的管理挑战。
未来十年,将会有1000家以上的产业互联网概念公司进军全球资本市场,它们聚集于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公司和垂直技术供应商三大领域。无论你是政府政策制定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或是创业者,本书都可以为你在部署未来发展规划时,做前瞻的、智慧的借鉴和参考。
作译者
全球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硅谷)秘书长、德国工业4.0研究院常务理事、华制智能工业4.0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深圳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往返中德两地,2013年率先将"工业4.0"概念引入中国,并提炼出九大技术支柱: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赵胜
硅谷创客资本创始人、以色列洼地科技创始人。游历过百余国家,拥有广阔的全球视野,能够从全球宏观经济角度观察经济运行,对未来技术趋势和产业变革深有洞见,投资侧重点聚焦在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领域。现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工作顾问,吉林市人民政府顾问、吉林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目录
推荐序二(吴霁虹)
序一(夏妍娜)
序二(赵胜)
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 001
不确定时代的三大关键因素 002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005
一切互联网的优势都是效率的优势 007
共享经济成为主流 011
连接和融合创造价值 015
产业互联网时代正式来临 021
未来黄金十年,最大的风口在"互联网+制造" 025
全球工业革命新趋势 031
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帷幕 033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 039
智能制造是核心 045
工业4.0在德国诞生 047
美国再工业化国家战略 054
为什么要选工业4.0 057
第四次工业革命实施路径图 063
前言
迎接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春天
杨海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历经30年的风雨激荡之后,中国制造开启了迈向"智造"的征程。如果说制造业的春天再度来临,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可谓搅乱了一池春水。
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早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是对互联网应用的增强、升级、超越和集中,它并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与产业的跨界融合。
当与互联网为伍的虚拟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时,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也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传统产业的制造模式。如今,"互联网+制造"已被视为释放中国工业新红利的风口,制造大国的发展动力不再单纯地依赖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而更多地在于依靠信息技术、智能硬件进行创新驱动。产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正在颠覆千篇一律的同质产品。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从产品的设计到销售服务,充分融入互联网基因,将用户个性特点分析作为重要参考,以用户需求来推动商品的每个生产销售过程,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最佳体验,并由此激发消费潜力,实现生产经营的有的放矢。
我们可以看到,工厂变得越来越少人化、无人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均物物相联,自动运行,工厂的生产组织调度,原材料供应都可通过智能物流、智能生产管理来控制。人逐渐被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系统代替。机器换人和无人工厂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在逐步走向分散化。过去的制造生产是大规模集中式的,从厂房到设备,再到工人,缺一不可。如今,工业生产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把全球最佳的制造资源汇集在一起,实现全球异地协同生产。此外,制造资源也在走向云端化,就如同水和电力一般,制造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按需分配,只需将这些制造资源和制造装备联网构成资源池,形成云化的资源,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可以按需付费试用,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我们还可以看到,工厂的运营模式也正在被改造。过去,工厂仅仅关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产品的卖出就是收益的结束,而现在,产品的卖出只是销售的第一步,工厂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支持、维护、运营、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构建"互联网+制造"全产业链的新路径。
正如本书作者夏妍娜和赵胜所言:"过去2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黄金20年',未来30年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30年'。"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不仅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要更加稳健,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可以说,产业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好机会,而"中国制造2025"规划,恰是中国政府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做出的积极举措,它不是否定中国制造业过去取得的成就,而是在"新常态"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认真谋划如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及如何将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一书,从发展趋势、技术支持、发展路径等角度全面地解读了中国参与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借鉴意义,并值得深入思考的。
千帆竞发,万木迎春。希望奋进的中国企业能够乘上产业互联网的东风,加速生产方式变革,推动行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由量到质的提升。
推荐序二
未来已来
吴霁虹
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美战略中心主任
众创共享商业生态圈模式的创建者
《众创时代》作者
序言
迎接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春天
杨海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历经30年的风雨激荡之后,中国制造开启了迈向“智造”的征程。如果说制造业的春天再度来临,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可谓搅乱了一池春水。
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早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是对互联网应用的增强、升级、超越和集中,它并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与产业的跨界融合。
当与互联网为伍的虚拟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时,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也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传统产业的制造模式。如今,“互联网+制造”已被视为释放中国工业新红利的风口,制造大国的发展动力不再单纯地依赖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而更多地在于依靠信息技术、智能硬件进行创新驱动。产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正在颠覆千篇一律的同质产品。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从产品的设计到销售服务,充分融入互联网基因,将用户个性特点分析作为重要参考,以用户需求来推动商品的每个生产销售过程,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最佳体验,并由此激发消费潜力,实现生产经营的有的放矢。
我们可以看到,工厂变得越来越少人化、无人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均物物相联,自动运行,工厂的生产组织调度,原材料供应都可通过智能物流、智能生产管理来控制。人逐渐被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系统代替。机器换人和无人工厂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在逐步走向分散化。过去的制造生产是大规模集中式的,从厂房到设备,再到工人,缺一不可。如今,工业生产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把全球最佳的制造资源汇集在一起,实现全球异地协同生产。此外,制造资源也在走向云端化,就如同水和电力一般,制造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按需分配,只需将这些制造资源和制造装备联网构成资源池,形成云化的资源,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可以按需付费试用,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我们还可以看到,工厂的运营模式也正在被改造。过去,工厂仅仅关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产品的卖出就是收益的结束,而现在,产品的卖出只是销售的第一步,工厂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支持、维护、运营、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构建“互联网+制造”全产业链的新路径。
正如本书作者夏妍娜和赵胜所言:“过去2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黄金20年’,未来30年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30年’。”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不仅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要更加稳健,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可以说,产业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好机会,而“中国制造2025”规划,恰是中国政府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做出的积极举措,它不是否定中国制造业过去取得的成就,而是在“新常态”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认真谋划如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及如何将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一书,从发展趋势、技术支持、发展路径等角度全面地解读了中国参与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借鉴意义,并值得深入思考的。
千帆竞发,万木迎春。希望奋进的中国企业能够乘上产业互联网的东风,加速生产方式变革,推动行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由量到质的提升。
推荐序二
未来已来
吴霁虹
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美战略中心主任
众创共享商业生态圈模式的创建者
媒体评论
经济环境在变,发展模式在变,竞争格局在变,消费者在变,消费方式在变,商业模式在变,人口结构在变,网络化和智能化更是在飞速变化。你跟得上吗?阅读此书,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变革的大时代。
何伊凡,《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辑
一场完美风暴正席卷企业界,如果将2011年移动互联网降临作为起点,则2025年是一个阶段性的终点。因为这一年,中国新工业革命的成果将接受检验。生产与消费,组织与个体、实体店与线上店等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全部打碎重塑,未来十年,互联网最大的机会就来自传统产业的这种重塑。本书格局开阔,资料丰富,论证缜密,是一本站在未来看现在的好书。
吴晓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在"中国制造"改变全球经济格局,进入由大转强之际,智慧互联成为转型升级并催生新兴产业的关键,势将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引擎。本书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清晰展现了"互联网+制造"的发展蓝图。
马士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制造企业亟待建立一条敏捷、灵活、具有高度适应性的供应链系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此提供了革新的基础,以横向集成实现价值链间的资源整合,以需求端到供应端集成达到供应链生产流程的整合,从而为企业打造出全新的集成化供应链。本书从全球化的视角恰为建立新型供应链系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