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第5版前言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材料性能名称、符号新旧标准对照
绪论1
一、材料的发展与应用1
二、本课程的内容、学习目的和方法2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3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
一、强度指标3
二、刚度指标6
三、塑性指标7
四、韧性指标8
五、硬度指标10
第二节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13
一、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13
二、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14
思考题和习题14
前言
本书对第4版的结构进行了部分调整,对书中所采用的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书中的内容尽量反映最新的国家标准,但考虑企业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习惯,对部分符号和名词仍保留习惯用法(如:应力σ、抗拉强度σb、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等),对新国家标准规定的性能名称和符号,在书中列出了新旧国家标准对照表加以说明。
本书这次修订仍保留第4版参编人员团队,丁仁亮担任主编并负责统稿。第十三章、第十五章和附录由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丁仁亮编写;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由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宋欣颖编写;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由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赵彬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十四章由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赵云龙编写。
由于编者的理论水平、生产实践和教学经验限制,本书难免有谬误或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共同搞好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
编者第4版前言应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要求,我们对本书的用户做了广泛的调查和征求意见,根据目前高等专科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的需要,提出了本书的修订大纲。
在保持原书第3版结构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编者对书中所采用的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书中的内容尽量反映最新的国家标准,但为了考虑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习惯,对部分符号和名词仍保留习惯用法(如:应力σ、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等),对新的国家标准规定的符号在书中也作了说明。
为反映现代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有色金属部分增加了钛合金内容,同时增加了第十四章纳米材料简介;根据目前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对第3版中非金属材料的内容作了部分修订。
参加第4版修订的有: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丁仁亮(第十三、十五章);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宋欣颖(绪论及第一、二、三、四章);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赵彬(第八、九、十、十一、十二章);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赵云龙(第五、六、七、十四章及附录)。由丁仁亮任主编。
编者在此对原主编赵忠老师在第1版和第2版中所做的大量基础工作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受理论水平、生产实践和教学经验的限制,本书仍难免有谬误或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共同完善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
编者第3版前言本书第3版是根据机械工业部教材编辑室的要求和近年来职工大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总结多年来使用原教材的实践,并广泛地征求各职工大学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为了便于教学,对第2版的结构作了部分调整,将原第七章合金钢分为三章,即合金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并将粉末冶金与硬质合金另设一章。
根据征求的意见,本次修订在内容上作了更新和增补,使其尽量符合职工大学的特点(培养技艺型和工艺型人才),适当增加了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知识;并根据目前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增加了与之有关的教学内容。此外,对第2版中叙述过于繁琐的部分作了删减。
本书采用了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和近年来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
编者试图在保持前版特色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当前职工大学的改革发展和教学需要,使本教材能适用于职工大学各类型的教学和培训要求。
本书承东北大学李再先教授及广州业余大学黄福炽副教授细心审阅,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并聘任为本书主审。
参加第3版修订的有:武汉市机械局职工大学许清芬(第一、二章);韶钢集团职工大学余雪梅(第三、四章);杭州钢铁厂职工大学周而康(绪论及第五、十三章);沈飞集团公司陈洪俊(第六章);上海汽车工业培训中心曹严华(第七章);沈飞工学院丁仁亮(第八、十四章);南昌高等专科学校赵忠义(第九章、附录);沈飞工学院赵彬(第十、十一章);山东铝业公司职工大学袁淑敏(第十二章)。由赵忠、丁仁亮、周而康任主编。
此外,感谢沈飞工学院梁宽正同志协助部分修订和统稿工作。承蒙沈飞工学院和杭州钢铁厂职工大学教职员工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殷切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对本书的错误和欠妥之处提出批评和建议。
编者第2版前言1990年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教材编辑室来函,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对本书进行修订。为此我们对全国大、中、小城市不同行业的一些职工大学、职业大学发出征求意见表。承蒙各校领导和任课教师的支持,收到很多意见。我们根据这些意见编写了修订提纲,并于1991年2月末在沈阳飞机公司工学院召开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修订提纲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老师有:北京内燃机总厂内燃机学院赵惠臣,重庆西南航天职工大学王晶,大庆职工大学杨兆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张温林,营口市职工大学李学琛,沈阳黎明工学院侯玉山,沈阳第一机床厂职工大学韩成志,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职工工学院孟庆文,吉林铁路职工大学刘纲,哈尔滨飞机公司工学院陶颖,沈阳飞机公司工学院孙东杰、由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