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汇聚教育转型的思路与实践,剖析互联网+时代教育的生存之道。
适读人群:教育工作者、智慧教育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投资人、学生家长等。
书中囊括经典案例:百度教育、淘宝同学、新东方、学而思、Nabi、K12、翻转课堂、Udacity、Coursera、edX、InstaEDU等。
内容简介
云亮、赵龙刚、李馨迟、刘瀛、马小涛等编*的 《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希望破除 人们对教育的固有看法,让读者看到在“互联网+” 时代,智慧之光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场景发 出,对教育的方式和效果产生着影响,从而对人类的 持续进步产生*大的影响。
《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的作 者不是坐在书房里编书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工作在智 慧教育产业**线的人,参与过多个重大智慧教育项 目,并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智慧教育产业的前沿 信息,这一切使得《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大转型》*为务实和落地。
因此,《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 》无论对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还是同样在智慧 教育产业奋斗的同仁,都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书中文字采取了符合一般读者的措辞,同时又具 有专业工作者的逻辑和信息,是一本具有普适性的好 书。
作译者
目录
1.1 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智慧教育
1.2 智慧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1.3 管窥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1.3.1 各国全力布局智慧教育
1.3.2 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战略
1.3.3 典型企业的智慧教育方案
1.4 小结
2 产业互联网化大潮已至
2.1 “互联网+”时代来临
2.1.1 “互联网+”从何处来
2.1.2 “互联网+”的本质
2.2 产业互联网成发展新引擎
2.2.1 产业互联网:未来中国经济刮起的最大台风
2.2.2 “互联网+”各个产业:颠覆还是升级换代
2.3 “互联网+教育”给教育产业带来新机遇
2.3.1 基础教育互联网化:多方势力进军K12 在线教育领域
2.3.2 高等教育互联网化:MOOC 行动风生水起
2.3.3 职业教育互联网化:最被看好的细分领域
2.4 小结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传统教育产业下,如何帮助学生高效获取知识,昀大化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但受限于教育工具和模式,传统教育始终面临效率低下、针对性低等难题,培养智慧型人才的教育产业却并不智慧。
随着产业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互联网悄然向传统产业渗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了教育模式的转型,丰富的教育互联网化应用大大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率,更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强化了学习的效果。自此,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教育互联网化工作者的目标,是"互联网 +教育"大生态圈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各方协力共进下,教育开始真正趋于智慧化。
有关产业趋势研究的书籍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前瞻性,否则就失去了编写的意义。为了全面展示智慧教育产业的昀前沿,本书全体作者在内容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内容布局上,全书第 1章以简洁明了的文字阐释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全球智慧教育发展概况,使读者对智慧教育有初步认识。第 2章分析了产业互联网对教育产业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为下文深入分析智慧教育昀新技术、应用、实践等做好铺垫。随后的第 3~6章则分别从新技术、新应用、代表企业的新实践等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产业互联网影响下,智慧教育所呈现的趋势与特点。昀后一章结合国外专业机构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智慧教育产业特点,对未来的智慧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与判断,也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路径图,期望引领读者随着笔者的文字进一步思考与想象。
全书体现了以下特点: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了适应不同领域读者的阅读需要,本书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替代晦涩难懂的技术用语,站在用户的角度利用实际体验和感知说明新一代智慧教育的特点。
社会意义与商业意义并重。教育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智慧教育服务商需要有利益才有创新和发展的驱动力。因此,本书在分析智慧教育带来效率、效果提升的同时,分析了智慧教育的商业模式及其利弊、前景。
热点与难点相结合。本书旨在客观分析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不会歌功颂德或者报喜不报忧。例如在第 3章中,分别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智慧教育相结合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说明,在第 5章和第 6章代表企业实践中,客观展示各服务商的智慧产品和服务体系,在第 7章展望智慧教育未来时,也对智慧教育面临的来自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挑战进行了明确提示。
本书是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教育产品线各位作者通力合作的成果,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各位编辑在编写的组织和内容优化上,为本书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学识和时间的限制,书中一定会有不少瑕疵,甚至错误,衷心希望得到专家、读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 9月于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序言
随着产业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互联网悄然向传统产业渗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了教育模式的转型,丰富的教育互联网化应用大大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率,更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强化了学习的效果。自此,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教育互联网化工作者的目标,是"互联网 +教育"大生态圈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各方协力共进下,教育开始真正趋于智慧化。
有关产业趋势研究的书籍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前瞻性,否则就失去了编写的意义。为了全面展示智慧教育产业的昀前沿,本书全体作者在内容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内容布局上,全书第 1章以简洁明了的文字阐释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全球智慧教育发展概况,使读者对智慧教育有初步认识。第 2章分析了产业互联网对教育产业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为下文深入分析智慧教育昀新技术、应用、实践等做好铺垫。随后的第 3~6章则分别从新技术、新应用、代表企业的新实践等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产业互联网影响下,智慧教育所呈现的趋势与特点。昀后一章结合国外专业机构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智慧教育产业特点,对未来的智慧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与判断,也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路径图,期望引领读者随着笔者的文字进一步思考与想象。
全书体现了以下特点: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了适应不同领域读者的阅读需要,本书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替代晦涩难懂的技术用语,站在用户的角度利用实际体验和感知说明新一代智慧教育的特点。
社会意义与商业意义并重。教育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智慧教育服务商需要有利益才有创新和发展的驱动力。因此,本书在分析智慧教育带来效率、效果提升的同时,分析了智慧教育的商业模式及其利弊、前景。
热点与难点相结合。本书旨在客观分析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不会歌功颂德或者报喜不报忧。例如在第 3章中,分别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智慧教育相结合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说明,在第 5章和第 6章代表企业实践中,客观展示各服务商的智慧产品和服务体系,在第 7章展望智慧教育未来时,也对智慧教育面临的来自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挑战进行了明确提示。
本书是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教育产品线各位作者通力合作的成果,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各位编辑在编写的组织和内容优化上,为本书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学识和时间的限制,书中一定会有不少瑕疵,甚至错误,衷心希望得到专家、读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 9月于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媒体评论
何强,三好网创始人&CEO
有关产业趋势研究的书籍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前瞻性,否则就失去了编写的意义。本书在分析智慧教育带来效率、效果提升的同时,分析了智慧教育的商业模式及其利弊、前景。
陈运清,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书摘
OCWC(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即国际开放课件联盟,是一个全球性社区,是拥有全球包括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组织的联合体。其使命是促进全球共享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教育资源,以及利用自有、开放、高品质的教育材料组成课程。OCWC开始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现如今早已不再靠MIT一己之力在搞"教育运动",而是滚雪球般扩展到拥有250多个高校和机构组成的联盟组织,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公开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讲义、作业、课件和课堂视频。这其中不仅有哈佛、耶鲁、斯坦福、剑桥等名校,还有阿富汗、伊朗的高校。
2011年1月18日,网易宣布正式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成为OCWC 在中国唯一的企业联盟成员,计划每年出资100万元。目前,联合体机构汇总起来共为OCWC提供了超过20种语言环境下的14000门课,联盟也被作为一个交流思想和未来规划的论坛。
OCWC 致力于给希望开放自己教育资源的机构和希望得到开放式教育的个人提供最优秀的对接平台,将更多的机构和个人融入开放教育的运动中,使开放教育不仅变成一种可能,也变成现实教育的主要方式。
除了网易公开课之外,我国执行OCWC 开放课件联盟行动的还有搜狐名校、新浪公开课等,其目前主要是非营利性组织,经营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形象,汇聚在线教育业内优秀资源,方便员工和用户学习分享。
因此,目前OCWC 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以网易公开课为例,对于一切与商业目的有关的猜测,网易一律给出否定答案。就连由此带来的眼球效应,也最多只承认是"副产品"。对网易而言,这些优秀的课程本来在互联网上就有,网易只是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找翻译人员把它翻译成中文,帮助国人跨越因为语言所造成的知识障碍。
经过多年的"产业化培育",教育在中国已经无可奈何地成为了一个极易与利润关联的"项目"。几年前,当CORE 主席王逢旦将开放课程计划摆在几位中国大学校长的办公桌上时,曾有不少领导同志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目的呢?"逼得王逢旦不得不反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就是传播知识吗?"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正是因为"开放课件运动"本身彻底摒弃了营利企图,才使得绝大多数参与者可以在不求利己的模式下持续运作。如果真的计算成本和收益的话,这种开放课件联盟肯定是在亏钱。但开放课件联盟中的会员也会获得一定的特殊权益。在咨询方面,可以优先获得资源,比如开放式课程网页工具包、专家论坛和开发项目举办网络研讨会等。在品牌传播方面,可以通过OCWC 联盟网站增设会员网站的链接地址,增强业内品牌效益和媒体曝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