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高职高专院校近机和非机类专业学生
★包含了AutoCAD制图内容
★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满足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作需求和工程素质培养的需求,深入浅出
★配套有《工程识图与制图习题集(非机械类)》(ISBN978-7-111-51056-7)
内容简介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自学 或专业课教师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平面图形的绘制与识读
1.1 常用的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1.1 铅笔
1.1.2 图板和丁字尺
1.1.3 三角板
1.1.4 圆规和分规
1.1.5 其他常用的绘图工具
1.2 国家标准有关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1.2.1 图纸幅面和格式(GB/T 14689—1993)
1.2.2 比例(GB/ T 14690—1993)
1.2.3 字体(GB/T 14691—1993)
1.2.4 图线(GB/T 4457.4 —2002、GB/T 17450—1998)
1.2.5 尺寸标注(GB/T 4458.4 —2003、GB/T 16675.2 —1996)
1.3 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
1.3.1 正多边形的画法
1.3.2 椭圆的画法
1.3.3 斜度和锥度
1.3.4 圆弧连接
1.4 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
书摘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内容、基本的投影知识、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良好习惯,具有查阅图样中有关标准手册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6)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1)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比较注重实践环节的技术基础课。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掌握基本的理论、规范和方法,多画多看,反复实践。通过一定数量的作图实践,才能牢固掌握。
(2)本课程的学习难点是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分析空间几何形体与平面图形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反复研究和思考,才能不断提高空间分析能力、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
(3)本课程是一门连续性很强的课程,整体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因此要注意及时巩固和练习,否则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4)由于文字平面与空间的转化有一点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有多媒体彩色动画或者模型演示,直观性强,容易理解。
3.教材的特点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模式的要求,本教材以高职高专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以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学的空间思维能力、读图能力为目标,按照制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培养两条主线介绍方法和实例,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采用了**的《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叙述方法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表达形式上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便于阅读。
本书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刘雅荣、周佩秋主编,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孙淑荣、高玉侠、孙增晖、李国斌任副主编。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利萍、许晶、杨晓辉参编。全书由刘雅荣统稿。
刘雅荣(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李国斌(**章、第三章、第四章),周佩秋(第九章),孙增晖(第五章、第十章),高玉侠(第八章),孙淑荣、刘利萍(附表),许晶、杨晓辉参与习题及CAD绘图工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院校、工厂的帮助与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