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
★体现“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和“应用性”
★通过任务导入、任务内容和目标、知识网络结构、教学情境分析反映每个“任务的重点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据国家高职示范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 “工学结合、任务驱动、载体分级”人才培养模式编写的,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按照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设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都从典型“任务”导入,按照“任务”完成的进程,介绍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全书共7个项目。项目1~2,主要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和工艺装备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项目3~6,介绍轴类、套类、箱体类、叉杆类四种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的制订方法及实施办法,同时介绍不同类别零件的工艺装备的选用与简单设计,每类零件选用2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介绍,并给出一个真实零件作为实训任务。项目7主要介绍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和装配操作方法与要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制造类、机电类、数控类、模具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机械制造等行业工程师、技术员和技术工人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项目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1
任务11了解生产过程1
111生产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
1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3
11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6
任务12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和
要求8
121工艺规程的内容8
122工艺规程的作用8
123工艺规程的格式9
124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10
125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12
任务13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2
131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分析13
13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13
任务14选择毛坯15
141选择毛坯的种类16
142选择毛坯应考虑的因素17
143确定毛坯的形状与尺寸18
任务15选择定位基准19
151基准的概念与分类20
152定位基准的选择23
任务16拟定零件的工艺路线30
16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31
162划分加工阶段35
163安排加工顺序36
164工序的组合37
任务17确定加工余量38
171加工余量的概念39
17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40
173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41
任务18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42
18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
确定43
182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
公差的确定44
183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46
184举例47
项目2认识机床夹具53
任务21了解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工件装夹
方式54
211工件装夹方式54
212机床夹具的分类及其组成55
213六点定位原理57
214工件的定位方式及种类58
215限制工件自由度与加工要求的
关系62
任务22定位方案的设计63
221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64
222选择常用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65
223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76
任务23夹紧装置的设计91
231夹紧装置的组成92
232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92
233夹紧力的确定92
234基本夹紧机构95
235其他夹紧机构101
236夹具的动力装置106
项目3轴类零件加工工艺109
任务31制订传动轴的工艺规程,分析
轴类零件的工艺工装109
311制订传动轴零件的工艺规程112
312分析轴类零件工艺与选择工装118
任务32分析机床主轴工艺,解决轴类
零件加工中的工艺问题129
321车床主轴加工工艺130
322车床主轴加工工艺性问题131
项目4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135
任务41制订轴承套的工艺规程,分析套
筒类零件的工艺工装135
411制订轴承套零件的工艺规程136
412分析套筒类零件工艺141
413选择套筒类零件工艺装备151
任务42分析缸套类零件工艺,解决套筒类
零件加工中的工艺问题159
421缸套零件加工工艺160
422缸套的加工工艺性问题165
实训制订衬套的工艺规程167
项目5箱体类零件加工168
任务51制订车床主轴箱的工艺规程,分
析箱体类零件的工艺工装168
511制订车床主轴箱零件的工艺
规程171
512箱体类零件的工艺分析175
513选择箱体类零件工艺装备185
任务52分析套丝机动力头壳体的工艺,
解决箱体类零件加工中的工艺
问题194
521套丝机动力头壳体加工工艺195
522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性问题200
实训制订箱体的工艺规程202
项目6叉杆类零件的加工工艺203
任务61制订拨叉零件的工艺规程,分析
叉杆类零件的加工艺工装203
611制订拨叉零件的工艺规程204
612分析叉杆类零件工艺208
613叉杆类零件工艺装备设计与
选用220
任务62分析连杆类零件工艺,解决叉杆
类零件加工中的工艺问题228
621连杆零件加工工艺229
622叉杆类零件的加工工艺问题233
实训制订连杆的工艺规程233
项目7机械装配工艺基础234
任务71了解装配概念234
711装配的概念235
712装配的内容和步骤236
任务72了解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237
721装配精度的概念238
72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239
723装配尺寸链242
任务73装配的操作方法与作业要点250
731可拆卸联接的装配250
732可传动机构的装配253
733轴承的装配256
734综合训练——减速器的装配259
参考文献264
前言
本书是根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 “工学结合、任务驱动、载体分级”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和“应用性”而编写的。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本书围绕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构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遴选企业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项目的切入点,按照从事技能型操作员、工艺技术员等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来选取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元素,教材内容丰富新颖。
本书以项目为基本写作单元,共设置7个项目。项目1~2,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和工艺装备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项目3~6,为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的制订方法及实施办法,同时介绍不同类别零件的工艺装备的选用与简单设计。项目7主要介绍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和装配操作方法与要点。
本书采用项目教学和典型“任务”的形式,从生产实际出发,强调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和“应用性”这两个精髓的同时,结合工艺与工装理论知识分别进行阐述,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从生产实际出发,以若干典型“任务”导入,通过任务分析和大量图样,突出岗位的应用性。任务的遴选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且大都从生产现场选取,突显职业性,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既能使学生较快适应企业生产实际,又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根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生产实际任务为“载体”,在完成“载体”的工作流程中,学会岗位所需的知识,提高实操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
3.教材编写打破传统教材编写模式,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通过任务导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实战经验和能力。
4. 遴选生产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将“任务”按照教学要求分解、修正,将每个项目的目标“任务”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通过任务导入、任务内容和目标、知识网络结构、教学情境分析反映每个“任务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想一想”、“注意”、“做一做”等方式,强化和拓展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既通俗易懂,又紧密联系实际。
5.典型任务中,有些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毕业设计课题,增强了校企合作衔接度。此外,增添了实物图片,增强了教学感官认识,达到更好地掌握实操技能的效果。
本书由冯丰编著,由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陈志刚教授主审。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企业技术专家张桂华、周继红等为本书提出了宝贵意见,在这里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欠妥与疏漏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