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1
一、工具:从体能到智能的飞跃 / 2
二、艾伦·图灵的天才与现代计算机的本质 / 6
三、冯·诺依曼结构与计算机的工程实现 / 9
四、人工智能的诱惑与计算机的局限 / 13
五、计算复杂性理论与智能活动的可实现性 / 21
第二章
IT产业的重大转折
31
一、当前计算机产业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 33
二、软件创新与IT产业的重大转折 / 39
三、IT产业的热点透视与产业价值链 / 51
四、回归技术性产业的本质 / 61
五、登上产业制高点 / 65
第三章
IT应用的发展历程
71
一、历史进程 / 73
前言
对IT产业的分析,完全是由一个偶然事件引发的。2010年初,因故我介入了公司承担的国家金税三期工程的咨询项目。咨询期间,国家税务总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陈梦林副主任要求我给某城市的国税局做一个IT技术方面的讲座。他对讲座内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讲清楚IT技术发展,还要分析产业对社会的影响以及IT应用系统建设的规律等。陈副主任对我充满信任,我无法推辞,只好跳出日常工作的烦琐,从宏观角度对IT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总结。
这次讲座受到较好的评价。此后的日子里,在公司内外,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多次呈现这个内容,并逐步把实际的工作内容更多地融入进来。后来,我还将讲座的内容整理为文字,受到李国杰院士的肯定,并推荐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发表(谢耘,“从应用角度看计算机产业未来发展”,《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第七卷第三期,2011年3月)。
随着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的业务不断向前推进,我带领的技术团队所做的工作也走到了IT产业的前沿。在与国际IT界顶尖企业及顶尖高等学府的交流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高度认可,交流也引发了我对IT产业发展更多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我遂于2012年7月开始动笔,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实际,把对IT产业发展的思考系统地整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钟义信老师,朋友胡涛和倪旻,神州数码工程院的同事贾彤、黄鲲和周琦,学弟何丽峰等为我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素材、帮助和建议。本书正式出版后,也希望能够给IT界的同行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记得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完讲座后,主持会议的老师对我说:“真没想到IT产业发展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讲,很有意思。”显然,我讲的内容与形式有些出乎他的预料。确实,由于经历了不同性质的行业以及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我对IT产业中很多问题的看法可能与“专业人士”或业内流行的看法有些不同。在今天,也许我们还不习惯以自己独立的、非流行的视角来分析一个发源于西方的国际化产业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当我们在这个产业中还处于边缘地位的时候。虽然我们自己独立的看法可能有许多谬误,但满足于模仿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流。
随着中国复兴脚步的加快,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更加自立与自信。就像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于2013年9月27日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所言:“我们将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体现中国作用。”这不仅会发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必将会发生在国际各个领域,包括国际IT界。梁启超在100年前所说的“世界之中国”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