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用真题取代模拟题让考生实战练习,既能让基础75分以下的考生摸清门道,又能让目标130分以上的考生挑战自我.不管是什么基础,都能跟本书一起,与3000真题背水一战.
目录
1.1计算(1): 基础公式
1.2计算(2): 换底
1.3计算(3): 方程
1.4定义域基础
1.5比大小
1.6判定: 奇偶、单调
1.7奇函数特别性质
1.8奇偶普通性质
1.9单调性
1.10性质综合
1.11模拟图像
1.12图像基础
1.13图像平移
1.14复杂函数图像
1.15方程(1)
1.16方程(2)
第2章导数
2.1基础计算
2.2切线
前言
高考的本质就是题海.这话听起来当然没有“素质教育”那么动人,但却说中了沦为军备竞赛的高考的部分事实.既然是题海,那咱们做什么题好?
我经常给学生打比方说: “做题相当于喝牛奶,做模拟题相当于喝‘三鹿’,做真题相当于喝‘特仑苏’.”
“真题是高考最合适的磨刀石”——这当然不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是广大高中老师的共识.否则我们不会看到: 市场上的高考书以真题为主要卖点的十有六七,涉及真题的十之八九.这很容易给同学们一个错误的信息: 真题书已经够多了,There is no need to add more.
真是如此吗?事实上真题高考书就像酸辣大白菜,会做的人很多,但做得好吃的太少.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本好的真题书呢?或者,问得更直接一些: “此时你手上的这本书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本书我写了三年,我想我可以有那么一点点自信来说说本书的特点(你要是乐意的话,也可以理解为优点).
第一是“广”.
自1978年到2014年,高考已历经37年.如此漫长的高考演变史,如果只试图从数十年的题海中挑选近几年的部分题目来窥探真题的精髓,那恐怕达不到效果,甚至可能误导学生.好比造酒,5年充其量是二锅头,30年才叫陈酿.
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将1978年以来所有的真题一网尽收,但真题之海真的是太浩瀚了.1978年至2014年,全国各地数学高考试卷共计492份,累计10623个真题,其中选择题4972题、填空题2664道、计算题2987道.面对数以万计的真题,别说学生,即便是老师也会迷惘: 要么不知道讲什么,要么干脆什么都讲.这给学生带来了方向性的误导,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根本不考的内容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情形几乎所有中学的学生都正在经历或已经遭遇.
本书要做的就是,从10623个题目当中选取最有代表性、最便于锻炼能力的3000余题来触摸高考数学的脉搏.它们将带大家横跨25个地理区域、穿越1978年至今的37年——这是一场远征高考的寻道之旅,a long trip to search “Tao”.
第二是“细”.
光对真题进行提纯当然不够,我经常说: “坏老师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让学生自己归纳的老师.”
从10623个真题当中归纳出细致的题型,对学生来说几乎不可能,所以这个工作应该由老师来完成.我把遴选的3000多个真题分门别类,你会发现,即便是同样的一个真题,出现在别的一些高考数学书上时可能不会做,而在本书当中,却易如反掌.这并不神秘,因为归纳行为本身已经包含了规律和方法.将雷同题型、解题定式思维放置在一起,易于理解和掌握是自然而然的事.认真研习本书的同学,能明显体会到打游戏时才有的“一骑当千”的爽快感.男生们甚至会发现:数学本来就是比《英雄联盟》还好玩的游戏.不是吗?
第三是“精”.
老师们总说要“由浅入深”,但学生如何知道孰深孰浅?所以我一直认为: “坏老师的第二种就是让学生自己循序渐进的老师.”
本书所有真题按难度由浅入深按☆数被分成四个类别,适合于各种普通班、尖子班、零班讲评(事实上,我通常同时带8个高三班,包含了低、中、高、尖四种班型,本书正是在课上反复讲评、课下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特别在意课堂讲练效果).而普通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会很容易地体会到自己从最容易的☆题入手,慢慢翻山越岭,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认为好的高考书就是:课上让学生好学,课下让学生好练.
本书的责任编辑汪兄也曾问过我对本书的期待.我说: “我希望将来我的墓碑上不是刻‘朱昊鲲’,而是刻‘《高考数学37年真题录》的作者躺在下面’.”
我期待,它像《徐霞客游记》——每一段文字都来自于作者的切身体验.
我期待,它像《本草纲目》——刺绣般的细密、手术刀般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