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美)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Donald M.DePamphilis PhD)
- 译者: 郑磊
- 丛书名: 华章教材经典译丛(清明上河图)系列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07710
- 上架时间:2015-7-17
- 出版日期:2015 年8月
- 开本:16开
- 页码:456
- 版次:7-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工商管理(专业) > 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工商管理(专业) > 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

编辑推荐
《华章教育·华章教材经典译丛·收购、兼并和重组:过程、工具、案例与解决方案(原书第7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直接指导完成了包括收购、资产剥离、设立合资企业、少数股权投资、申请许可证以及涉及众多行业的供应协议等30多个交易项目。接触的行业领域遍及金融服务、软件、金属制造、商业咨询、保健、汽车制造、通信、纺织和房地产。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在匹兹堡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后来在哈佛大学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是洛杉矶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的金融实践教授,讲授收购兼并、企业重组、交易、金融学、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商科和非商科),以及本科生、MBA和EMBA学生的领导学和企业治理课程。他也是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国际经理培训项目的指导教师,讲授企业重组策略和全球视角下的战略课程。他还担任该校商学院学生投资基金主席,以及研究生商科教育课程委员会成员。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也是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EMBA领导力成就奖的获得者。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查普曼大学和蒙城大学讲授并购和企业重组、金融学和经济学课程。作为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访问教授,他曾在那里讲授过并购与企业重组战略课程。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在工商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从小型私营企业到《财富》100强企业,足迹遍及多个行业各种规模的企业,曾担任Experian公司电子商务副总裁、TRW信息系统服务的业务发展副总裁、PUH健康系统规划与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TRW企业业务规划总监以及国民钢铁公司首席经济师。
他还曾担任大通计量经济学协会的银行和保险经济学主任,以及联合加利福尼亚银行的经济分析师,他曾研发一个复杂交互式计量经济学预测模型,被银行用来预测美国经济。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还曾多次对不同行业贸易协会和客户以及洛杉矶社区和商业组织发表演讲。他完成了TRW和国民钢铁公司的管理人员培训课程。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撰写了许多篇有关收购兼并、商业规划发展和经济学的文章,参与了部分书中章节的写作,这些文章发表在需经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和商业出版物上。他的专著包括:《收购兼并必读》和《收购兼并基础:谈判与构建交易》。《收购、兼并和重组活动》已经被译成中文和俄文,被全球多所大学作为教材使用。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也担任产品和个人顾问,从事专利侵权、商业估值仲裁,包括且不限于提供与并购相关专案的分析和处理。他也提供并购目标选择、谈判支持和商业估值服务。
如果你对本书有任何评论意见,请发电邮给本书作者ddepamph@lmu.edu,也欢迎你提出完善这本教材的任何建议。
译者简介
郑磊博士在高端制造业、智库、管理咨询、商业银行和投行从业20多年。在美资上市跨国制造企业工作的十年间,参与了对3M、PERKING ELMER、TRW等公司传感器业务的并购和整合工作,后以跨国公司理论和跨国投资研究(200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世界经济)。郑磊博士分别在兰州大学数学系及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计算数学)和MBA学位(战略管理),其后曾创立管理咨询公司,指导近百家中小企业建立运营管理体系和战略;在中国脑库从事政策研究和经济咨询工作,担任过创业投资及产业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创新组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高级管理顾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等职务,并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中国内地知名高校的经济管理研究生和EMBA讲授中国经济、运营管理、战略管理、兼并收购和资本市场等课程,担任内地高校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郑磊博士现任职于银行系香港投资银行机构,持有中国内地与香港证券全部从业资格和牌照,帮助企业跨境投融资(项目投资和并购)、资产管理和上市/退市,为《证券日报》《董事会》《公司融资》《现代商业银行》《经理人》《证券市场周刊》《新财富》等财经报纸杂志撰写企业治理、资本运作等方面专栏文章200多篇,其中近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改革》等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或摘要,并将20多种英、法、日、德文版的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专著翻译引进中国内地和香港,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香港天窗文化等出版了《资产证券化:国际借鉴与中国实践案例》《新常态股市投资智慧:你不可不知的行为金融》《港股A股化》等7部中文繁简体版专著。郑磊博士与本书作者的经历和背景相似,致力于将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投行实务工作之余,热心培养资本市场人才,积极普及金融和资本知识。其经济金融专业博客charlielzheng.chinavalue.net/home深受读者欢迎,联络方式:prophd@126.com。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第一部分 并购的市场环境
第1章 收购、兼并和重组活动导论/2
并购内幕:品牌管理——V.F.公司收购
天伯伦/2
本章概览/3
1.1 为何会发生并购/3
1.2 并购的历史沿革/7
1.3 理解企业重组活动/10
1.4 其他兼并战略/12
1.5 控股公司在并购中的角色/13
1.6 员工持股计划在并购中的角色/13
1.7 商业联盟作为并购的补充方式/14
1.8 并购流程的各参与方/14
1.9 并购对股东、债券持有人和社会的影响/19
译者序
就在译者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中国兴起了企业并购浪潮。中国已经进入一个资本狂飙的年代!不仅国内并购市场火热,如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收购,而且中国企业也开展了大量的跨境并购。但直到目前为止,为读者提供系统全面的收购兼并和重组方法论的书籍极为少见。本书的引进适逢其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开放,都到了一个关键时点。
译者曾在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从事了6年跨国并购和整合工作,之后攻读了世界经济博士学位。当年的博士论文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理论研究,2009年将研究成果出版郑磊.海外鏖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当初要求出版社封面以明黄打底设计一匹飞奔的骏马)。五六年后,译者终于亲眼目睹了中国企业和个人,千军万马涌向国际市场的壮观景象。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绿地投资,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以中国企业目前的资金实力和实际情况而言,跨国并购不啻为上佳选择。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进展可谓神速。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已近2002~2007年的总和,达到688.1亿美元,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五位。中国设立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多达1.6万家,更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海外并购增长迅速,同比增长了54.7%,中国在欧美的直接投资总量和个数呈指数性上涨。从2012年开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步伐更是快于以往。2014年更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具有转折性的一年,对外投资突破千亿美元,海外并购达到272个,同比增长了36%。本届政府提出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25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而中国企业则是对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的主力军。
然而,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收购兼并的成功率相对较低,特别是跨境并购,有众多难题和障碍需要克服。收购兼并并非像简单地合并企业报表那样简单。尤其是海外收购兼并和重组,不仅具有金融和资本技术上的难度,而且在境外市场、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方面都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本书讲述的收购兼并的背景是美国,因此美国企业的收购兼并以及对美国企业的收购兼并、美国企业的跨境收购、美国的收购兼并法律法规和产业环境等,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本书的理论体系是完整的,收购兼并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每个步骤,都有系统和翔实的阐述。本书分为五大部分,每个部分包含3~4章,全书共18章,主题覆盖了从收购兼并市场和法律环境、收购兼并流程和步骤、收购兼并估值和建模、交易构架和融资策略,到各类商业和重组战略的所有内容。由于作者侧重于将收购兼并、重组作为实施商业战略的策略进行分解论述,因此本书内容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结合,每章都以案例分析开篇,引出本章主题,然后按照逻辑顺序展开,中间夹杂丰富的实践示例(阅读资料),最后以2~3个近年发生的与本章主题相关的兼并收购案例结尾。无论是案例还是章节,在末尾都有练习题,并在配套网站上提供了可以免费下载的全书习题和分析模板文件、教师参考及学生手册。
XVI对于学生和教师,可以将本书的第1章、第3章、第4~12章以及第18章抽出来,作为一个完整的企业收购兼并和重组理论框架,用于教学或研究。而其他章节可以作为课外阅读,供读者了解美国的兼并收购、商业联盟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中国企业如果收购美国企业,本书是一本非常详细的参考书和指南。对于投资银行专业人员,可以将本书作为工具书使用,其系统性和完备性,完全可以做到一册在手、通行世界。译者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必将成为收购兼并的必读书籍。
译者希望本书能够不断修订再版,也愿意继续将其新版内容介绍给中国读者。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华章的策划编辑王洪波和责任编辑宁姗,她们以严谨和高效的工作促成本书尽快付梓。我也将本书献给我的妻子和女儿,没有家人的支持,独自完成这样一部鸿篇巨制,对于从事投行的我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书中仍难免因译者水平有限出现错漏,我会在新版时改正。欢迎大家来信指正,我的电子邮箱是:prophd@126.com。
郑磊
2015年6月12日
于香港中环第7版
前言
在写作本书的时候,尽管某些类型的企业重组活动非常活跃,但是市场整体状况仍然显得对并购交易者相当有挑战性。尽管不确定性一直笼罩着欧洲经济增长前景,但因手持创纪录水平的大笔现金,美国和中国继续鼓励企业收购兼并(M&A)。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书力图将并购、重组这一充满刺激性、复杂而且有时又令人疑惑费解的企业活动清晰地展现出来。为了帮助读者从收购、兼并与商业联盟和企业重组的整体角度考虑这些行动,我们按照并购活动的发生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为线索展开论述。
这本书非常独特,为读者提供了当前最新的、综合的并购和企业重组前沿内容。本书的新颖性体现在涵盖了并购领域最新发生且引人瞩目的交易案例(如Facebook收购Instagram,领英IPO,以及柯达公司破产倒闭)、新法规(如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和2012年创业企业融资(JOBS)法案)、流行趋势(如新兴经济体日益增长的全球并购活动),以及新策略[如股权增扩选择权(top-up options)、现金分拆(rich-cash split offs)]。在54个完整的案例分析中,至少85%是新增加的2010年以后披露或者完成的交易案例。综合性体现在从收购、兼并、企业重组到剥离和再重组,本书几乎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其前沿性表现为结论和观点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相符,本书参考了2010年之后在并购领域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实证研究成果。新版内容已经大幅更新,收入了大量实用图表,包含各种交易案例、易懂的计算示例,以及大量讨论题和实践题。本版还包括有关交易如何获得融资的新章节。
新版的主要特点是:
新章节第13章是新加入的一章,讨论交易如何获得融资,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者和对冲基金在交易融资中的角色,从融资策略角度讨论了通常被称作杠杆收购(LBO)的高杠杆交易。这一章也讨论了:杠杆收购不断变化的实质,对创新、企业经营表现和就业的影响,以及成功的因素;典型交易和资本结构,以及设计不良的杠杆收购交易结构的缺点。
新案例46个新案例包括最近3年里披露或者完成的实际交易,其中有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高杠杆交易和9个不同行业跨境并购案,内容涉及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以及正在财务困境中挣扎的企业。所有案例都以一个“要点”或“关键点”小节开头,指明学生应从中学习和掌握的重点,还包含了讨论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内容也包括在教辅网站提供的教师手册里。
最新研究成果新版聚焦于最新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一些正在改变我们如何看待并购问题的令人惊讶的见解。最新研究对于学术界、学生以及并购从业人员都具有重大意义,揭示了不断变化的并购市场的新进展。公司治理和公司重组市场在不断变化,反映了产品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加速了技术变革,提升了行业集中度,改变了监管方式,加剧了跨境竞争。尽管有关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并购市场机制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具有参考意义,但是在解释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时,仍可能无法切中要害。
XVIII第1~10章的新增内容第1章加入了有关并购交易成功率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第2章讨论了2012年JOBS法案对新兴企业的影响,以及多德-弗兰克法案对并购的影响。第3章讨论了维权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s)在提升公司良好治理水平方面的效果,特别是在出现兼并威胁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章还扩展了抗御接管的应对措施,以及不同的投票权和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第5章增加了有关并购过程中常用法律文档的使用目的的详尽讨论。第7章更新了有关企业规模溢价的估算及其应用,以及使用“由下而上”方法(bottoms-up)估算企业β值的更详细的讨论。第8章新增了如何对金融服务类企业估值,以及确定破产企业财产清理价值(breakup value)的众多示例。第10章详细探讨了估算非上市企业贴现率的方法,以及所有者资产未充分分散化的非上市企业在估算股权成本时使用的整体β值。除了讲解为了估值目的如何确定合适税率之外,这一章还提供了为反映控制权价值(value of control)、流动性和少数股东折价(minority discounts),通过直接调整企业价值或者调整企业的贴现率来反映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
第11~18章的新增内容第11章讨论了越来越频繁使用的股权增扩选择权,完善了简式合并(short-form merger)及其他新式交易策略。第12章做了大幅改写,纳入了有关需要缴税和免税的更多交易结构,以及它们如何满足买卖双方不同谈判结果的需要。该章还讨论了在交易结构中采用主有限合伙制(master limited partnerships),并提供了何时以及为何使用再资本化会计(recapitalization accounting)的更详细的解释。有关杠杆收购如何创造价值以及这类交易如何获得融资(包括图解),在第13章里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第14章给出了评估杠杆收购的其他方法,以及一个有用的杠杆收购建模方法。第15章增加了在创建商业联盟时使用的其他结构。第16章包括日益流行的现金分拆重组策略和关于出售流程的更深入的探讨。第17章详细讨论了第11章提到的重组中对冲基金承担的角色,以及濒临破产企业证券的估值。为了反映跨境交易日益增加的重要性,笔者对第18章的篇幅做了扩充,加入了有关新兴国家交易的详细讨论,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跨境并购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更新了教辅材料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用的PPT演示资料都已经更新,反映了近期研究成果、趋势和新增加的内容。在每张教师用PPT演示页的下方,加入了建议话题和关键要点的讲解内容。学生用PPT可作为学习指南。
XIX本书有大量章后讨论题、复习题和练习题,供读者测试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可以从本书的教辅网站下载Excel数据模型计算表。借助这些模型,许多习题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假设条件,由学生自己得出解决方案。网上教师手册提供了所有问题和习题的答案,可提供给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在线手册包括超过1600条判断对错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除了用Excel定制的并购和杠杆收购估值重组软件、PPT演示文件以及尽职调查资料之外,教辅网站也提供了一本学生学习指南、估算企业借贷能力和调整企业财务报表的模型,以及众多本书所讨论概念的示意图。
本书适用于学生学习收购兼并、企业重组、商业战略、管理学和企业家精神课程。本书可以用作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本书也能引起金融分析师、首席财务官、运营经理、投资银行家以及投资组合经理的兴趣。其他可能感兴趣的人包括银行贷款经理、风险投资家、政府监管人员、人力资源经理、企业家和公司董事。所以,从课堂到董事会,这本书对任何一位关心收购兼并、商业联盟以及各种重组活动的人都有一定的价值。
致教师
本书是一次尝试,即讨论一个对象具有多样性、涉及多个专业且具有复杂内涵的题目。在完成大多数交易时都必然会触及这个题目。因此,关于并购重组的讨论不容易被分成几个主题高度集中的章节。硬性划分的结果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那些看上去相互独立的各部分是如何整合的。收购兼并包括很多主题,比如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金融和税务会计、组织动力学和领导理论。
考虑到这层因素,对于讨论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并购世界,本书提供了一个新框架。本书按照收购兼并过程正常发生的活动组织内容,因此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并购环境、并购流程、并购估值和建模、交易结构和融资策略以及其他商业和重组策略。相关主题在这五个部分中被高度整合和深入讨论。图0-1是本书内容的结构图。
图0-1并购重组课程结构
本书给教师提供了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所需的所有信息。由于使用了大量示例和现代商业案例,使得本书也能够用于远程教育、自学和大型的面授课程。每章后的讨论题和实践题(网上教师手册提供了答案),为教师提供了测试学生掌握知识进度的机会。学习本书的前提条件是了解基础会计、金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概念。
在线教师手册
该手册包括每一章内容(与教辅网站的内容完全一致)的PPT演示文档(多数幻灯片内含教师点评)和建议的学习目标,推荐了资料讲授方法与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水平的详细教学大纲,以及丰富的试题库。该题库包括1600多道试题(判断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和计算题)和答案,以及本书每章后讨论题、案例的解答。“Preface to the Online Instructor’s Manual and Table of Contents”文件夹中的在线手册,提供了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授课建议。
XX如果想得到在线手册,请给出版社发邮件索取。北美区域内的教师请发邮件到textbook@elsevier.com,其他地区的教师请发邮件到emea.textbook@elsevier.com。请在邮件中注明你的联系信息(姓名、系、学院、地址、电邮和电话)以及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编号、年度注册、国际书号、书名和作者。相关请求需经由出版社代表的批准。
媒体评论
——劳埃德·莱维廷,南加州大学金融与商业经济学教授《收购、兼并和重组(第6版)》综合了许多学术严谨的案例分析中的见解,提供了有关企业重组的精深理解。该书指出了如何通过收购兼并创造价值及其可能导致的价值破坏。本书除了引入最先进的估值技术,还对美国和欧洲的企业管治规范进行了解读。该书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教科书,我大力推荐该书。
——卢克·伦尼布格,荷兰蒂尔堡大学,公司金融教授一部伟大的教科书——用简明和直截了当的方式将学术界近期的洞见与业界的当代实践结合起来,完美地满足了MBA学生和管理人员的需求。下次再讲并购课程时我肯定会采用这本书。
——卡琳·索伯恩,挪威经济与管理学院,DnB Nor金融学教授
《收购、兼并和重组》显然是一部杰出的教科书,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给我们提供了一本关于并购的包罗万象的综合指南……总之一句话,这是当今最新的出色的综合性教科书。
——斯科特·林恩,俄克拉何马大学R.W.Moore金融与经济发展讲座教授我很高兴推荐大家阅读《收购、兼并和重组(第5版)》。我使用过德帕姆菲利斯这部教科书的前一版,可以肯定新版建立在内容广度、实践案例和可读性的坚实基础之上。我的学生对前一版好评如潮。在该书较早的版本里已经包括非上市企业的估值,在新版中,我很高兴看到德帕姆菲利斯进一步丰富了内容,扩展到家族生意。作者加强对重组、破产和清算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关注。这些主题显然都是当今经济环境中每个商务人士的兴趣所在。
——肯特·希克曼,贡扎加大学,金融学教授本书第5版是收购兼并方面最具综合性的教科书。该书汇集了理论、估值模型和现实案例,向商科学生展示了有关并购交易过程的全面理解。最新的真实案例给读者提供了在不同的情境下,如在跨境交易、高杠杆交易、财务困境企业和家族生意中运用理论的机会。其中有关破产重组和在破产保护法庭内外清算的章节,在当今金融危机下非常及时,也最有用。从整体上看,这是一部关于收购、兼并和企业重组活动的出色教科书。
——Tao-Hsien Dolly King,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伯克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Rush S.Dickson金融学教授《收购、兼并和重组》是一部关于并购和企业重组中最重要方面的有趣且集大成的专著,内容涉及从战略和监管、并购交易流程、并购估值和交易结构设计,到其他各种类型的重组活动。该书不仅提供了企业并购和其他重组行动的路线图,指明了应留意的关键点,还通过范围广泛且易懂易行的案例和实证发现,清晰地论述了书中的观点。这本书适合专家、并购课程教师和学生以及从业人员阅读。
——乔雷,香港大学商业与经济学系我很喜欢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教授的《收购、兼并和重组(第5版)》。这本书提供了有关各种重组活动的清晰、综合和全面的讨论。每一章使用的迷你案例突出和明确了决策过程的关键要素。每章结尾的讨论题与问题结合得非常完美,用来检查读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本书自始至终反映了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近期变化程度,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期望在用新版讲授这门课时,本书清晰的表述和结构也能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向所有讲授并购、破产或其他重组课程的教师推荐本书……不管是谈论其中部分主题,还是用作重组课程的完整教程,都很合适。
——约翰·曼利,爱纳大学黑根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在高速变化的全球商业环境中,收购、兼并一直是企业最具竞争性的选择。在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教授开创性的著作《收购、兼并和重组(第5版)》中,作者勾画了收购、兼并和重组如何帮助企业和高度竞争的公司接管市场,并一起发展壮大。书中引用了最新的并购案例分析……这本书完整地讨论了企业重组的每个方面……具有明晰的风格……作者全面囊括了最新的方法和技术,通过作者的努力,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错综复杂的领域……本书内容涵盖了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
这本书提供了处理收购兼并的可行方法,甚至有一章还讨论了经济下行情况下的企业破产重组和清算。通过有关并购各方面大量最新的增补资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使得这个主题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专业人士都变得更容易、更刺激、更有趣。
——多尼普蒂·普拉萨德,印度海德拉巴ICFAI商学院德帕姆菲利斯教授对《收购、兼并和重组(第5版)》内容做了大量重要和及时的更新,加入了诸如信贷危机和西方最新的会计准则等近期发生的事件以及新兴市场的并购与家族企业。他再次强调了企业治理,这将成为商学院和并购业界越来越重要的主题。这本教科书已经而且必将继续成为并购重组领域最全面完整的参考书。
——杰弗瑞·拉姆斯博顿,上海中欧商学院访问教授我认为《收购、兼并和重组(第5版)》完成了并购领域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在前一版中,全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这种结构既有逻辑性也容易阅读,完美地融合了理论、实证研究成果和实践活动。我特别喜欢的两章是:与当今经济环境联系紧密的破产清算,以及有关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的章节,因为这些内容之前少有同类著作提及。总之,我相信MBA学生将会发现,无论现在作为教科书还是未来用作参考书,该书都是非常有用的。
——拉哈文达·拉奥,普渡大学、巴克莱全球投资者公司VI这本书是所有并购、估值和企业重组教科书中最出色的一本,理由是:德帕姆菲利斯博士的书不仅汇集了全球并购界研究成果的最新评述,而且提供了许多近期的商业案例。这本书深入地探讨了各种估值技术,也提供了有关并购和杠杆收购的更多制度细节。本书不仅分析了成功的并购,也涉及财务困境公司如何重组。简而言之,这是一本理想的适合MBA研究生学习的教科书。
——卢克·伦尼布格,荷兰蒂尔堡大学,公司金融教授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教授的《收购、兼并和重组(第5版)》是一本出色的教科书。在其众多的优点中,很容易看到三个特点脱颖而出:第一,内容是最新的,涵盖了学术期刊上最新发表的知识;第二,包罗万象,包括有关美国制度、法律和会计环境,以及技术层面、估值技术和战略等章节;第三,非常实用,提供了Excel数据表模型和大量真实案例。这三个方面和每章后的讨论题、实践题,使得这本书成为并购领域的最佳选择。
——尼克劳斯·特拉夫罗斯,希腊ALBA商学院院长,金融学Kitty Kyriacopoulos讲座教授很难想象德帕姆菲利斯博士还能继续改进该书的第4版,但他确实做到了。新版的结构更清晰,组织得更好,而且包含了当今这个极具挑战性的时代的丰富且非常重要的新资料。我尤其要向那些遭遇到极端情况的董事会成员推荐这本书中有关清算的新章节。这本非常有用的书适合任何水平的读者——学生、教师、公司经理以及董事会成员阅读。伟大的德帕姆菲利斯!
——韦斯利·特里特,佩珀代因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联席教授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都是出色的参考书。除了详尽的案例,这本书还提供了能在并购中创造价值的工具。这是一本并购课程的必读书。
——瓦哈布·乌伊萨尔,俄克拉何马大学普赖斯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一部详尽概括了收购兼并各个方面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专著。大量新鲜示例和案例分析,能够让读者信服这本书的内容与当前商业环境密切相关。
——特奥·维尔马,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简明目录赞誉
书摘
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者和共同基金一直在不断提高对其所投资企业的政策的影响力。上市企业的股东可能在年会上提出表决建议,但是这类提议不具有约束力,即便得到大部分股东的批准,企业董事会还是可以接受或者拒绝提议。在得到大多数股东支持的建议中,仅有30%可以在表决后的一年内实施。如果有维权投资者威胁要发起代理人争夺,那么有关并购防御、管理层薪酬等不具约束力的建议更有机会被接纳。当有很大可能发起无约束力投票时,有证据表明,在投票通过当天,企业价值可以最多提高1.8%,如果稍后企业董事会接纳了投票结果,企业价值可以最多提高2.8%。如果企业采取了大量并购防御措施,那么对股东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影响。
4.企业并购市场
因为股东发起敌意或善意并购,或者代理权挑战,有可能导致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化。在一家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薄弱时,并购市场担当了“最后的救赎”,约束了管理层的不良行为。相反,强大的内部治理机制,作为一个纪律因素,可以降低并购的威胁作用。然而,并购威胁对企管理层的约束效应,辅以一个机构维权投资者持有大量股份,则可以得到加强。较大的企业比较小的企业更可能成为约束性并购的标的,其CEO更可能在后续一连串并购中被取而代之。
有一些理论试图解释为何经理人要抵御并购的企图。管理层加强理论认为,经理人采用收购防御措施以确保自己在企业内的地位。但是美国很少出现敌意收购或这类并购威胁的案例,能够通过管理层换新汰劣来维护好的企业治理。实际上,有证据显示,即便收购企图被击退,仍会出现频繁的管理层流动。这是因为并购的标的经常是财务表现差的企业。另一个观点来自股东利益理论,认为管理层抗拒并购是一个不错的讨价还价策略,可以提高收购价格,从而让标的企业的股东受益。
代理权争夺战(proxy contest)是一组股东尝试进入企业董事会,或得到其他股东的支持而提出改变管理层的建议。尽管那些与进入董事会无关的建议对董事会没有约束力,但董事会还是变得越来越敏感——也许反映出了2001年和2002年安然类型丑闻的余波。即便是不成功的代理权挑战,也经常会导致管理层更换、企业重组,或者企业最终满足了投资者的期望。
3.2理解各种并购策略
善意并购的实施将在下一节简要讨论,之后会在第5章做详细讲解。敌意并购策略将在下面深入讨论。
系列图书推荐
同类热销商品
干法
- ¥39.00
- ¥19.50
- 13+1体系:打造持续健康的..
- 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第..
- 传神文案:文案写对,营销才..
- 知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