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一女 性 骨 盆
女性骨盆既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又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分娩?熟悉女性骨盆的特点,有助于产科的学习?
【目的】
认识女性骨盆的结构,各平面的特点及其径线?
【内容】
学习女性骨盆的结构?三个假想平面的特点及其径线?
【评估】
评估学生对骨盆的认识程度?
【操作准备】
用物准备:骨盆模型?
【实施】(一)教学实施流程1.教师讲解并演示?
2.学生分组通过模型熟悉骨盆,特别是对三个平面的理解?
3.抽样调查学生对骨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评估?
(二)教学内容
1.骨盆的组成?关节以及韧带见图1.1~3?图1.1女性骨盆的组成图1.2女性骨盆图1.3骨盆的韧带
(1)骨盆的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及其韧带连接而成?每块髋骨又是由髂骨?坐骨及耻骨组成的不规则骨骼?骶骨形似三角,前面凹陷称骶窝,三角形底的中部前缘突出,形成骶岬(相当于髂总动脉分叉水平),是产科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
实训一女 性 骨 盆妇产科护理实训教程(2)骨盆的关节
1)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2)骶髂关节:位于骶骨与髂骨间,有宽厚的骶髂骨韧带连接?
3)骶尾关节:活动性较大,分娩时可后移2cm,使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大?
. (3)骨盆的韧带:骨盆有两对重要的韧带,包括骶骨?尾骨与坐骨结节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骨?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后矢状径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妊娠期受激素影响,韧带较松弛,各关节的活动度也有增加,有利于胎儿娩出?
2.女性骨盆特点骨盆全形短而宽阔,上口为圆形,较宽大,下口的各径(矢状径和横径)均较男性者大,加之尾骨的活动性较大,耻骨联合也较宽,坐骨结节外翻,从而使骨盆各径在分娩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图1.4)?
图1.4男?女性骨盆区别
3.骨盆的三个假想平面
(1)入口平面:又称盆腔的入口平面?为大小骨盆的交界面(即界限所在平面)呈横椭圆形,有四条径线(图1.5)?
图1.5骨盆入口平面的各条径线
1.前后径11cm2.横径13cm3.左斜径12.5cm4.右斜径12.5cm
1)前后径:为耻骨联合上缘至骶岬前缘中点距离,又称骶耻内径,平均长约11cm?临床上以前后径最为重要,扁平骨盆的前后径较小,将影响胎儿头入盆(又称衔接)?
2)横径:是入口平面最大径线,为两髂耻线间的最宽距离,平均约13cm?
3)斜径:左右各一条,为一侧骶髂关节至对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长约12.5cm?从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者为左斜径,反之为右斜径?
(2)中骨盆平面:是坐骨棘所在平面,又称为骨盆的最小平面?由耻骨联合下缘?双侧的坐骨棘及骶骨下端共同构成,呈纵椭圆形?有两条径线(图1.6)?
图1.6中骨盆平面的各条径线
1)前后径:从耻骨联合下缘向坐骨棘间径作垂直线交于骶骨下端?长约11.5cm?
2)横径(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径,长约10cm?
(3)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以坐骨结节间径为其共同底边的三角平面组成?
前三角的顶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边为耻骨降支,后三角的顶为尾骨尖,两侧边为骶结节韧带?有四条径线(图1.7)?
图1.7出口骨盆平面的各条径线
1.坐骨结节间径8.5~9cm2.前矢状径6cm3.后矢状径9cm4.前后径11~11.5cm
1)坐骨结节间径:即出口横径,平均长8.5~9cm?
2)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的距离为其前后径,平均长11~11.5cm?
3)前矢状径:两侧耻骨降支在耻骨联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的耻骨弓?由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称为前矢状径,平均长6cm?
4)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称后矢状径,平均长9cm?临床上单纯出口平面狭窄者少见,多同时伴有中骨盆平面狭窄?
4.骨盆轴(图1.8):系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为骨盆轴?此轴方向为: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故又称产轴?
5.骨盆倾斜度(图1.9):人体直立时,骨盆向前倾斜,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骨盆倾斜度?一般为60°,若超过60°,则倾斜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
图1.8骨盆轴图1.9骨盆倾斜度
【评价】
学生加深了对女性骨盆的理解,明白了女性骨盆作为骨产道是如何影响分娩的?
实训二胎产式 胎先露 胎方位
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是否正常,对分娩的难易关系很大,甚至影响胎儿生命,临产前应明确诊断胎位,对异常胎位也应及时尽量纠正为正常胎位?
【目的】
用正确的方法判断胎方位?
【内容】
学习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评估】
评估学生对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理解?
【操作准备】
用物准备:胎儿模型?骨盆模型?
【实施】
1.教师讲解并演示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1)胎产式:儿体长轴与母体的长轴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为纵产式,头在下者为头位,最常见;臀在下者为臀位,较少见;母儿两长轴垂直者为横产式,两长轴交叉成锐角者称斜产式,胎儿横卧或斜卧于骨盆入口以上者较少见(多属暂时性)(图2.1)?
(2)胎先露:分娩时,胎儿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部分叫“先露部”?头位的先露部可因胎头俯屈良好?俯曲不良及仰伸等不同情况,分为顶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等(图2.2),其中以顶先露最常见,额及面先露少见?臀位的先露部为臀,因胎儿下肢屈曲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盘腿臀先露?伸腿臀先露以及足或膝先露等(图2.3)?横位的先露部为肩,又称肩先露(图2.4)?先露时既有头又有手,称复合先露(图2.5)?图2.1胎产式图2.2头先露的种类实训二胎产式 胎先露 胎方位妇产科护理实训教程图2.3臀先露的种类
图2.4肩先露图2.5复合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