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桩基础的施工与检测;桩基础计算与验算;沉井基础与地下连续墙;软土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的特点及其处理;基础工程抗震。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监理、铁路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知识一 概述
知识二 基础工程设计、施工所需资料及计算荷载的确定
知识三 基础工程设计计算应注意的事项
知识四 基础工程学科发展概况
项目一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知识一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分类
知识二 刚性扩大基础施工
知识三 板桩墙的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知识四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任务刚性扩大基础的验算
习题
项目二 桩基础的施工与检测
知识一 概述
知识二 桩与桩基础的分类
知识三 桩与桩基础的构造
知识四 桩基础的施工
知识五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任务桩基础质量检验
前言
本书在第1版的使用基础上进行再版,被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内容编排上力求反映岩土工程最新规范的内容,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同时,反映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编写每个项目,并配备适当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培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适当增加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同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引导教师开展以学生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2)讲清基础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淡化难度较大的数学和力学推导,加强工程应用内容,提高工程一线职业能力。在每个学习项目前提出知识、能力培养目标,明确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在每一部分基础知识前提出了相关问题,提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重点掌握相关内容。并在其后提出了知识应用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论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习能力。
(4)根据目前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增加了地基基础抗震方面的内容,适应工程建设对于抗震方面人才的需求。
全书共设置七个学习项目,课堂教学参考学时为48学时(包括实训讲解),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建议设置浅基础或桩基础的课程设计。教学学时分配建议见下表:
教学学时分配建议内容参 考 学 时内容参 考 学 时绪论2项目五软土地基处理8项目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10项目六特殊土地基的特点及其处理4项目二桩基础的施工与检测6项目七基础工程抗震4项目三桩基础计算与验算8项目四沉井基础与地下连续墙6合 计48本书由扬州职业大学吕凡任担任主编,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蔡宁、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张涛担任副主编,河南城建学院翟聚云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扬州职业大学吕凡任编写绪论、项目二和项目三,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潘登编写项目一,扬州职业大学沙爱敏编写项目四,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蔡宁编写项目五,扬州职业大学郑娟编写项目六,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张涛编写项目七。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公路监理专业以及其他土建施工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恳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