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李威 王大超
- 丛书名: 高等院校市场营销系列精品规划教材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05761
- 上架时间:2015-7-9
- 出版日期:2015 年7月
- 开本:16开
- 版次:3-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教材 > 专业课 > 市场营销学(营销管理)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专业课 > 市场营销学(营销管理)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和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采取区别于多数教材的创新视角,即立足于中国的视角和中国的市场环境,研究和探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营销与国际企业的中国营销。二是贴近中国的商务环境,大量结合中国的市场案例,针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特点。三是借鉴国外教材体例,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四是采用中英文双语教材的模式,以中文为主,提供英文重点词汇和关键词。五是采用中英文案例,原则上避免反向翻译造成的不必要的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种培训班教材,是各层次、各类经营管理人员的必备读物。
目录
教学建议
第一篇 国际市场营销导论
第1章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基础2
重点词汇2
导入案例 India’s Movie Industry Known as Bollywood3
1.1 市场营销基本范畴4
1.2 国际市场营销基本范畴15
1.3 与国际市场营销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27
本章小结33
案例分析1-1 A Rolls-Royce SUV might be round the corner34
案例分析1-2 科特勒VS舒尔茨:谁更能指导营销实战35
复习题36
思考与实践题36
本章注释36
第二篇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第2章 国际市场营销的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40
重点词汇40
导入案例 China Urges Mexico to Protect Chinese Firms’Rights41
2.1 国际市场营销的政治环境42
前言
2005~2015年在精品课建设的这十年间,信息时代所带给我们的几乎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全球范围内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交替出现,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竞相发展,人类列车正在飞速驶入一个色彩斑斓的新境地。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后,世界上诸多国家都在重新反思“三驾马车”的平衡结构,都在积极探索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支点和创新驱动的实现路径。新常态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催生新的商业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国内外形势决定了《国际市场营销学》必须尽快更新。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策划部对本书从选题到具体的内容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将本书的写作大纲发给了全国100多位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的专家、学者征求意见,收到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本书的写作有了更坚实的学术基础。在此要特别感谢江西财经大学的吴忠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汤定娜、大连海事大学的杭艳秀、华东师范大学的何佳讯、嘉兴学院的胡勇、西南政法大学的周杰、西北大学的康蓉、湖南大学的于坤章、重庆师范大学的左金隆、上海师范大学的刘建良、天津职业大学的钟强、湖北大学的陈汉林、山西大学的孟慧霞、江苏大学的王艳、湘潭大学的杨建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阳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张红明、东华大学的周力等院校同行给予我们的意见与帮助,他们的建议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应该说,本书是所有老师的艰辛探索和点滴收获的汇集,是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阶段性总结。但是真正催生这个应时应运产品的是国家和辽宁省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势,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厚爱,是国内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和帮助。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营销教材。本书的初稿是本科层次的英文教材,辅以中文的关键词和关键理论。因为在写作前的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使用的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管理类教材有两类:一类是引进的原版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多为硕士层次的教材),案例与中国企业、中国市场之间的关联度不够,学生理解和应用起来不够方便;另一类是传统模式的教材,普遍情况是案例较少,理论的时效性不强,讲述不够生动。因此,我们力图编写一本适用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本科教材,该教材应充分体现出以下特点:①创新的视角,即立足于中国的视角和中国的市场环境,研究并探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营销和国际企业的中国营销;②贴近中国的商务环境,大量结合中国的市场案例,针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特点;③强调营销的最新趋势,使相关理论和资料数据得以更新;④借鉴国外教材,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图片展示;⑤采用中英文双语教材的模式,以中文为主,提供英文重点词汇和关键词(这是与我们初稿不同的地方,在改动的时候,我们还是很犹豫,毕竟英文教材原稿凝聚了我们太多的心血和智慧,历时两年多,经过两轮的使用和多次修改);⑥采用中英文案例,原则上避免反向翻译造成的不必要的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涉及以往教材中不曾提及的、营销实践中不曾遇到的,课程教学中不曾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对新的教学思路的探索,还是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无论是对国内外最新理论的追踪,还是对中国营销实践的描述和分析,都只是最原始的实践积累和最质朴的成果总结,是我们在前进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展而进行的驻足反思,是集前人丰硕成果的跬步积累,是吸纳并获取更多专家、学者与教师建议和意见的平台。
在本书中,大量的编写任务凝结着以下老师的倾力付出:韩莹老师和王大超老师负责撰写第1章,栗峥老师负责撰写第2章,李敏舒、缴维老师负责撰写第3章,王东升老师负责撰写第4章和第6章,王志文老师负责撰写第5章和第8章,孙福广老师负责撰写第7章,刘春芝老师负责撰写第9章,李威老师负责撰写第10~13章。全书由李威、王大超老师负责统稿及确定第3版的编撰原则。
辽宁省国际市场营销学精品课编写组
201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