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翻译工作者、外语研究专业研究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翻译系统论
第一节 翻译系统
第二节 语言异质
第三节 翻译本质
第四节 翻译标准
第五节 翻译策略
第六节 翻译效果
第二章 英汉语言比较
第一节 英汉词法比较
第二节 英汉句法比较
第三节 英汉篇法比较
第三章 翻译过程
第一节 翻译过程概述
第二节 翻译单位
第三节 翻译步骤
翻译步骤模版
书摘
第一章 翻译系统论
第一节 翻译系统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由许多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并由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意味着,系统并不是只有一个要素,而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而且构成该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脱离任何联系的孤立的要素是毫无意义的,每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都必须适应于系统。
翻译系统观就把翻译看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要求译者立足整体,统观全局,着重从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进行翻译。作为一个系统,翻译的基本要素有语言异质、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翻译各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孤立地讨论某一要素往往会走向玄学或形而上学的泥潭,对解决翻译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无实际作用。
语言异质是翻译存在的基本前提,只有语言存在异质才有翻译的必要。语言之间的异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原语和译语在语音、词汇、语(句)法、篇章和文体各层面上的差异程度。二是指译者在原语和译语各个层面上的把握程度的高低,一般有四种情况:①原语理解能力强,译语驾驭能力也强;②原语理解能力强,但译语驾驭能力弱;③原语理解能力差,译语驾驭能力强。④无原语理解能力,译语驾驭能力强。对语言异质性的把握决定了译者对翻译本质的认识的程度。
翻译本质是译者对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内在属性做出的理性认识。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看,但凡行为必有意图。作者写作有自己的写作意图,同样,译者翻译也有自己的翻译意图。因此,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译者对翻译意图的认识。一般而言,翻译意图有两种:一是以作者的写作意图为翻译意图,二是以译者的意图作为翻译意图。前者重在关注译者是如何用译语来实现原文的写作意图和原文内容的传递的。后者重在关注译者是怎样根据自己的翻译意图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操控的。因此,译者不同,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也就不同。正因为对翻译本质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也就不同。
翻译标准既是指导翻译实践的坐标,也是衡量翻译效果的尺度。翻译在某种程度上是译者的个人行为,因此,翻译标准的把握取决于译者,即因人而异。翻译的标准不同,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就不同。但这并不是说,译者可以随便制定标准,胡乱翻译。从翻译过程看,翻译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制定:其一,认知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其二,审美上的艺术性和个性性;其三,文化上的接受性和变通性。
翻译策略指译者用译语的形式来表达原语内容时,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和一切手段。翻译策略必须以语言异质性程度为基础。原语和译语异质性越小,翻译标准上的变通性就越小,翻译策略上的直接对应性就越大;原语和译语异质性越大,翻译标准上的变通性就越大,翻译策略上的直接对应性就越小,灵活性越大。翻译策略是否灵活与译者在原语和译语的异质上的把握程度及译者的翻译意图有关。翻译策略体现在译语上,就是翻译技巧,即在把原语内容用译语形式表现出来时,由于原语形式和译语形式的冲突而做出的变通处理办法。具体的翻译技巧是建立在语言间异质性程度上的。语言异质性越大,译者把握双语的能力越强,翻译技巧就越丰富。但任何翻译策略的采用,都受到翻译标准的制约。翻译标准既是指导翻译过程的坐标,同时又是鉴定翻译效果的标尺。
翻译效果是指译者在特定的翻译意图控制下要求译文在译语读者中产生的特定反应。理论上要求译语的效果和原语的效果相同。但事实上,这仅仅是理想而已,因为即使是原语读者对原语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然相同。其原因在于作品一旦生成,就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不会因作者的意志而转移。译者也是原语读者之一,他对原作的反应也是众多反应之一。不过,译者对原作的内容与风格的理解必须最能接近原作,译文对原语读者效果应该尽量达到原作对大多数原语读者产生的效果。
系统论认为,基本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即结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不同,系统功能就不相同。就翻译系统而言,翻译要素的排列方式形成了翻译系统的结构。翻译要素的排列顺序不同,功能或效果就不同。
(1)原语理解能力强,译语驾驭能力强:译者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越是深刻,体现在翻译标准上,既忠实又通顺;采用的翻译策略灵活多变,使用的翻译技巧丰富多变,译文效果越能达到译者所追求的效果。
(2)原语理解能力强,但译语驾驭能力弱:译者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体现在翻译标准上,只涉及原语,未充分重视译语的习惯,翻译策略与技巧贫乏,译文效果是原语化程度高、佶屈聱牙、不忍卒读。
(3)原语理解能力差,译语驾驭能力强:译者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体现在译文上就是误译、漏译可能多,尽管翻译方法和技巧可能丰富、译文语言可能很地道。
(4)无原语能力,译语驾驭能力强:译文与其说是翻译,毋宁说是再创造,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也就无从谈起,如林纾之翻译。
……[/div]\n [/di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