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孙悦
- 丛书名: 零距离上岗·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63224
- 上架时间:2015-7-3
- 出版日期:2015 年6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92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编辑推荐
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师生;在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1.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2
1.2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 5
1.3 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10
本章习题 17
第2章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的比较 19
2.1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0
2.2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8
2.3 美国和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的比较 34
本章习题 37
第3章 人力资源规划 40
3.1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41
3.2 人力资源预测和人力资源平衡 46
本章习题 55
第4章 工作分析 57
4.1 工作分析概述 58
4.2 工作分析信息的收集方法 64
4.3 工作分析的实施 71
前言
零距离上岗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得到了使用该教材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认可,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科技的进步和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日益完善与创新,尤其是近年来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新的法律法规,这些客观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对本套教材进行全方位的修订、更新升级、丰富完善,以满足和适应当前及今后教学的需要。
此次修订,在保持第2版主体结构和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紧密围绕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际需要和零距离上岗这两大主题,有更新、有增加、有精简、有创新,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的要求。
修订后的第3版教材仍然保持原来的显著特点:
(1)目标定位准确。本套教材以强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力求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
(2)内容与时俱进。本套教材的内容融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颁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3)体例新颖活泼。本套教材在保持第2版的主体结构和基本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弃旧更新、丰富完善。对每章后的习题题型进行了统一的调整设置,一律改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题,使其更加符合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的需要。
本套教材以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及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及其他各种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关研究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突出抓好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最新理论、方法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结合,侧重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培养,强化学生对操作技能与方法的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
本套教材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第3版)、《人力资源规划》(第3版)、《员工薪酬福利管理》(第3版)、《劳动关系管理》(第3版)、《人员素质与能力测评》(第3版)、《绩效考评》(第3版)、《人员招聘与配置》(第3版)、《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3版)》、《人力资源管理实用文案》(第3版)。
本套教材是高职高专学生走向社会、实现零距离上岗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同时适合作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与人才培训机构的培训用书,还可供社会各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在修订过程中,编者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同时参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和资料,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下一次再版时修订完善。
唐 静
零距离上岗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系列规划教材(第3版)编委会主任
第3版前言
本书是零距离上岗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原教材经过三年多教学实践的检验,得到了使用该教材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认可,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近年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法律法规废止的同时,许多新的法律法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部门的调整,这些客观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对本书内容进行修订与更新,以适应当前及今后教学的需要。
此次修订,在保持第2版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录用、人际沟通与冲突处理、绩效考评、员工培训、员工职业发展、员工激励、员工薪酬与福利、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弃旧更新、丰富完善。对每章后的习题题型进行了统一的调整设置,一律改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题,使其更加符合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的需要。
本书由孙悦(沈阳大学)、李浇(大连财经学院)担任主编,袁雪妃(大连财经学院)、金环(沈阳工学院)、李专(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学院)担任副主编。写作分工是:孙悦编写第1、7、9章;李浇编写第2、4、8章;袁雪妃编写第3、10、12章;金环编写第6、11章;李专编写第5章。孙悦、李浇负责统稿,同时对全书进行仔细认真的审定,并对全书的体系架构和内容调整提出重要的建议。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在此谨对上述全体人员及其付出的辛苦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摘
5.回收应聘资料
企业把招聘信息发布出去后,还要对应聘者的应聘资料进行回收,以便进行下一步的选拔录用。在回收应聘资料的过程中,并不只是被动地收取,还应当进行初步筛选,剔除那些明显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从而减轻选拔录用的工作量。需要强调,初步剔除的人员不一定就不优秀,只是不符合本次招聘的要求。对于这些人员的信息,企业应当予以保留,建立专门招聘信息库,方便在未来招聘工作中使用。
6.评估招聘效果
对招聘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招聘计划及招聘方法和来源进行优化,提高以后招聘的效果。评估招聘效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招聘时间。在招聘计划中一般都有对招聘时间的估计,在招聘活动结束后要将招聘过程中各个阶段所用的时间与计划的时间进行对比,对计划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为以后更加准确地确定招聘时间奠定基础。
(2)招聘成本。一是将实际发生的招聘费用与预算的费用进行对比,以利于下次更准确地制定预算;二是计算各种招聘方法的招聘单价,从巾找出最优的方法。其他条件相同时,招聘单价越低,说明这种招聘方法越有效。招聘单价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即:
招聘单价=招聘费用/应聘者人数
(3)应聘比率。这是对招聘效果数量方面的评估。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聘比率=(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其他条件相同时,应聘的比率越高,说明招聘的效果越好。
(4)录用比率。这是对招聘效果质量方面的评估。其计算公式如下:
录用比率=(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其他条件相同时,录用的比率越高,说明招聘的效果越好。
5.1.4员工招聘面试
面试是招聘人员与应聘者通过有目的的会谈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对应聘者做出评价的方法,这是企业最常用的一种选拔录用方法。
由于进入这一阶段的应聘者被认为有希望的候选人,所以面试非常重要。这些人已经通过求职申请审查,企业需要更多的信息表明候选人是否愿意并且能够适应该企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