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践 (第2版)[图书]
使用本教材的高校
涵盖应用背景、基本原理、案例讲解、实施方法指导等,助你全面了解ERP的生命过程!
商品已成功飞到您的手机啦!快登录手机站看看吧!
>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 微信关注“互动出版网”,便捷查询订单,更多惊喜天天有
编辑推荐
涵盖应用背景、基本原理、案例讲解、实施方法指导等,助你全面了解ERP的生命过程!
内容简介
书籍 经济管理学书籍
ERP融合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实现了企业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是达成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企业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要条件。ERP的产生,给全球企业和IT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未来的一二十年,ERP也必将在我国各行业进一步普及。
本书全面讲述了ERP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处理逻辑、业务流程、实施方法及企业信息和业务集成。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逻辑性强、原理过程讲解清晰、例题充分,并配有相关课件,方便读者学习和教师教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工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用教材,也可供制造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咨询顾问、IT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等学习与参考。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绪论 1
1.1 ERP的产生 1
1.1.1 ERP的产生背景 1
1.1.2 企业运作概述 3
1.2 ERP带来的变革 5
1.3 ERP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8
思考与练习题 15
案例分析 ERP应用体会 15
第2章 ERP思想的发展历程 18
2.1 ERP的基本概念 18
2.1.1 ERP的定义 18
2.1.2 ERP的内涵 20
2.2 ERP发展的几个阶段 22
2.2.1 库存订货点方法(ROP) 22
2.2.2 物料需求计划(MRP) 23
2.2.3 闭环MRP 23
2.2.4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24
2.2.5 企业资源计划(ERP) 27
2.3 ERP的管理思想与制胜绝技 32
2.3.1 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32
2.3.2 ERP的制胜绝技 33
思考与练习题 36
第3章 需求管理 37
3.1 基本概念 37
3.1.1 物料编码 37
3.1.2 时间定义 39
3.1.3 安全库存 40
3.2 销售预测 40
3.2.1 影响销售预测的因素 41
3.2.2 预测分类 41
3.2.3 预测模型 42
3.2.4 预测与销售订单的关系 46
3.3 销售管理 47
3.3.1 销售业务过程 47
3.3.2 销售管理的基本内容 48
3.3.3 信用管理 50
3.3.4 销售管理模块与其他管理模块的关系 52
3.4 销售分析 53
销售分析的内涵 53
思考与练习题 56
案例分析 沃纳—兰姆博公司预测部门的研究报告 57
第4章 生产规划 60
4.1 ERP的计划层次 60
4.1.1 计划的意义 60
4.1.2 ERP计划层次 61
4.2 生产规划的概念与作用 62
4.2.1 生产规划的概念 62
4.2.2 生产规划的内容 63
4.2.3 生产规划的作用 63
4.3 生产规划大纲的编制方法 64
4.3.1 信息收集 64
4.3.2 制定生产规划 65
4.3.3 资源需求计划 72
思考与练习题 75
第5章 主生产计划 76
5.1 基本概念 76
5.1.1 物料清单 76
5.1.2 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82
5.1.3 时区和时界 83
5.1.4 工作日历 85
5.2 主生产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86
5.2.1 主生产计划的定义 86
5.2.2 主生产计划的作用 86
5.2.3 主生产计划的对象 87
5.3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88
5.3.1 主生产计划的策略 88
5.3.2 主生产计划的相关概念 89
5.3.3 主生产计划的计算流程 91
5.4 主生产计划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94
思考与练习题 94
第6章 物料需求计划 96
6.1 MRP定义与作用 96
6.1.1 MRP的基本思想 96
6.1.2 为什么要围绕物料转化组织生产 97
6.1.3 MRP与订货点方法的区别 98
6.1.4 MRP与主生产计划的关系 101
6.2 MRP的相关概念 102
6.3 MRP的编制 103
6.3.1 相关参量 103
6.3.2 MRP的编制过程 104
6.3.3 实例 105
6.4 计划运行的方法 110
6.4.1 全重排法 111
6.4.2 净改变法 111
6.5 MRP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112
思考与练习题 112
案例分析 某烟厂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实施 114
第7章 能力需求计划 118
7.1 基本概念 118
7.1.1 工作中心 118
7.1.2 关键工作中心 120
7.1.3 工艺路线及其作用 120
7.2 粗能力需求计划 122
7.2.1 粗能力需求计划的对象和特点 122
7.2.2 资源清单 123
7.2.3 粗能力需求计划的编制方法 124
7.3 能力需求计划 131
7.3.1 能力需求计划的对象和特点 132
7.3.2 能力需求计划制订方式 132
7.3.3 能力需求计划的编制方法 133
7.3.4 计划调整方法 134
7.3.5 CRP编制实例 135
7.4 能力需求计划管理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140
思考与练习题 141
第8章 采购管理 142
8.1 采购管理的定义 142
8.2 采购管理主要业务 143
8.2.1 采购计划管理 143
8.2.2 请购管理 143
8.2.3 采购订单管理 144
8.2.4 收退货管理 144
8.2.5 采购结账和结清 145
8.3 供应商管理 145
8.3.1 供应商细分 146
8.3.2 供应商评估 146
8.3.3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 146
8.4 采购模式 149
8.4.1 JIT采购模式 149
8.4.2 MRP采购模式 150
8.4.3 供应链采购模式 151
8.5 订货批量 152
8.5.1 订货批量的方法 152
8.5.2 订货批量的影响 154
8.6 委外加工管理 155
8.6.1 委外加工概述 155
8.6.2 委外加工流程 156
8.7 采购管理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157
思考与练习题 158
案例分析 某烟草公司采购流程案例分析 158
第9章 库存管理 163
9.1 库存管理 163
9.1.1 库存管理的概念 163
9.1.2 库存管理的作用 164
9.1.3 库存管理的内容 165
9.1.4 库存管理的模式 166
9.2 库存事务 168
9.3 库存成本管理 170
9.3.1 库存成本的细分 170
9.3.2 降低库存成本的方法 171
9.4 库存管理策略 171
9.4.1 库存分类和安全库存 171
9.4.2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 174
9.4.3 库存盘点 175
9.4.4 库存补充方法 178
9.5 库存管理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179
思考与练习题 179
案例分析 某食品公司库存管理 180
第10章 车间管理 182
10.1 车间管理概述 182
10.1.1 车间和车间管理 182
10.1.2 车间管理的内容 183
10.2 车间生产任务管理 184
10.2.1 生产任务管理概述 184
10.2.2 生产任务单 185
10.2.3 生产投料单 186
10.2.4 加工单 186
10.2.5 工序派工单 187
10.2.6 领料单 188
10.2.7 工序在制品 189
10.2.8 完工入库单 190
10.3 作业排序 190
10.3.1 作业排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90
10.3.2 作业排序的方法 192
10.3.3 作业排序的评价标准 196
10.4 生产作业控制 197
10.4.1 生产作业控制的重点 197
10.4.2 生产作业控制的要素和内容 198
10.4.3 生产进度控制 199
10.5 作业信息收集 200
10.6 车间管理模块与其他模块间的关系 202
思考与练习题 203
第11章 ERP财务管理 204
11.1 财务管理概述 204
11.1.1 财务管理业务概述 204
11.1.2 ERP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205
11.2 总账管理 206
11.2.1 总账管理概述 206
11.2.2 总账管理关键业务流程 207
11.2.3 总账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关系 209
11.3 应收账管理 209
11.3.1 应收账管理概述 209
11.3.2 应收账管理关键业务流程 210
11.4 应付账管理 211
11.4.1 应付账管理概述 211
11.4.2 应付账款关键业务流程 211
11.5 工资管理 212
11.5.1 工资管理概述 212
11.5.2 工资管理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213
11.6 固定资产管理 214
11.6.1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214
11.6.2 固定资产管理关键业务流程 214
11.7 现金管理 215
11.7.1 现金管理概述 215
11.7.2 现金管理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216
11.8 财务分析和财务报表 217
11.8.1 财务分析概述 217
11.8.2 ERP财务分析主要功能 218
11.8.3 财务报表 219
11.9 财务管理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219
思考与练习题 220
案例分析 ERP给联想集团的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 221
第12章 成本管理 222
12.1 企业成本概述 222
12.1.1 企业成本的构成 222
12.1.2 成本的类型 223
12.2 产品成本的计算 224
12.2.1 产品成本的计算类型 224
12.2.2 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225
12.3 作业成本法 228
12.3.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228
12.3.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229
12.3.3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 231
12.3.4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优缺点 235
12.4 成本差异分析 237
12.5 ERP成本管理系统 241
12.5.1 ERP成本管理的原则 241
12.5.2 ERP成本管理的特点及作用 242
12.6 成本管理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243
思考与练习题 244
案例分析 信息化改进沃尔玛成本管理水平 245
第13章 先进计划与排程 246
13.1 APS概论 246
13.1.1 APS的基本概念 246
13.1.2 APS的发展历史 246
13.2 APS的功能特色 248
13.2.1 传统生产计划与排程系统的缺点 248
13.2.2 APS在排程方面的优势 250
13.2.3 APS系统功能 253
13.3 APS与ERP的系统集成 254
13.3.1 APS与ERP的区别与联系 254
13.3.2 APS与ERP集成 256
13.3.3 APS规划过程 258
13.4 APS与SCM的关系 260
13.5 APS发展趋势与应用展望 262
思考与练习题 263
案例分析(一) 利用Visaul APS先进技术优化ERP应用 263
案例分析(二) C钢铁集团成功运用OracleAPS 265
第14章 ERP项目的实施 266
14.1 ERP实施中的问题 266
14.1.1 ERP实施的条件 266
14.1.2 ERP实施的障碍 267
14.1.3 ERP实施的风险 269
14.1.4 ERP成功实施的关键 271
14.2 项目实施前期工作 272
14.2.1 成立筹备小组 273
14.2.2 ERP知识培训 273
14.2.3 可行性分析与立项 273
14.2.4 需求分析 274
14.2.5 测试数据准备 275
14.2.6 选型或转入开发 275
14.3 项目实施 276
14.3.1 成立三级项目组织 277
14.3.2 制订项目实施计划 277
14.3.3 调研与方案设计 277
14.3.4 系统软件安装 278
14.3.5 培训与业务改革开始 278
14.3.6 准备数据 278
14.3.7 原型测试 279
14.3.8 用户化与二次开发 279
14.3.9 建立工作点 280
14.3.10 并行 280
14.3.11 正式运行 280
14.4 ERP实施成功的标准 280
14.5 ERP实施与企业变革 282
14.5.1 ERP实施需要变革管理 282
14.5.2 业务流程再造 285
思考与练习题 287
第15章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288
15.1 企业信息集成的范围 288
15.1.1 部门内业务流程的信息集成 288
15.1.2 部门间业务流程的信息集成 289
15.1.3 集团公司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 291
15.1.4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 292
15.2 管理业务的集成应用 293
15.2.1 生产调度会的烦恼 294
15.2.2 统一的计划管理 295
15.2.3 统一的生产调度 296
15.2.4 库存信息全局共享 296
15.2.5 业务与财务信息集成 297
15.2.6 三层次管理信息集成 298
15.3 ERP系统与相关应用的集成 299
15.3.1 ERP系统与PDM系统集成 299
15.3.2 ERP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集成 300
15.3.3 ERP系统与数据仓库的集成 300
15.3.4 ERP系统与人力资源系统的集成应用 301
15.3.5 ERP系统与财政、税务部门软件的集成 301
思考与练习题 302
附录A一个简单的实例 303
参考文献 312
前言
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全球众多制造业巨头都想争夺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国成为亚太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大量外资的注入,给中国本土的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行各业都在思考该如何面对来自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大量的国货可以走进世界市场,另一方面,更多的洋货走进中国,从客观上讲,加入WTO是经济发展所驱,为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创造了一个非常大的机遇空间。但机遇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我国的企业该如何面对?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工作者都意识到中国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产品和技术方面,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管理相对比较落后,必须要在管理上进行变革。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为这次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为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代表了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生产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管理方法已经通过ERP系统的应用得到了体现。
进入21世纪以后,ERP经过曲折的发展,也迎来了它的普及时代。以ERP为工具的管理现代化浪潮正席卷而来。在新的形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ERP,希望借助ERP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应变能力,取得竞争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已经对ERP原理及其应用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应用ERP往往还是新事物。在ERP的普及时代,更需要了解它的原理和方法。本书主编多年来对企业生产运作优化管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曾从事ERP咨询工作,结合多年深入企业实地调研的经验、研究成果及自身体会编写本书,力图用详尽而又通俗的语言,较全面地讲解ERP的知识,为从事ERP工作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应用科技人员、高等学校经管类师生提供一本参考书,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决策提供帮助。
第1版出版后,本书得到了多所高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并使用了该教材,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针对兄弟院校师生提出的建议,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修订,编写了第2版:改版绪论,主要查找最新的分析数据,重新编写了ERP的应用现状;修订了需求管理章节,为了使该章更充实具体,对销售管理、需求预测、销售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删除了分销管理;修订了采购管理章节,对采购流程进行完善,对供应商绩效评估方法进行了补充,并进一步丰富了批量策略部分;对财务管理章节进行了微调,补充个别实验图例,增强感性理解;考虑到ERP的新发展,企业对优化管理提出更多应用需求,因此,增加了先进生产计划与排程章节;由于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生产运作过程来讲属于保障和支持业务,且另成体系,考虑到教材的篇幅,删除了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章节。虽然进行了改版,但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满足所有师生提出的建议,尤其有的建议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消化和融合,敬请谅解!
本书从管理及信息化角度全面地阐述了ERP知识,将管理思想和观念、信息技术应用与工业工程的方法融合起来进行阐述,希望读者能在实践中有所体会。本书着重阐述如何运用系统提供信息来改进管理工作,解决制造业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其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主要讲解了ERP的应用背景、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而引出ERP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几种比较主流的ERP产品。
第二部分,从第3章到第13章,介绍了ERP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管理模块,包括:需求与销售管理、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车间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先进计划与排程等,并详细阐述了各业务模块的业务处理与信息化实现原理,分析了相互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ERP系统的核心,也是ERP基础知识,所以是本书的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包括第14章和第15章,主要讲述了ERP系统的实施、企业的业务和信息系统集成。ERP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此,该部分介绍了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障碍、实施原则及实施项目管理方法。此外,系统实施后,企业各部分业务的集成将得以实现,企业各种信息系统的集成也将进一步发挥ERP系统的威力。为此,本书从集成的角度阐述了ERP系统如何实现企业业务集成,并介绍了ERP与几种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关系,为软件、咨询公司及企业的项目实施人员提供参考。
总而言之,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书试图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介绍ERP理论知识,结合教学中的特点和要求,增强本书的可讲性和可读性。
(2)逻辑性强,按照企业业务过程和逻辑思维过程编排章节顺序,再用图表加以说明。
(3)选材合理,理论联系实际,用相关案例具体说明各章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枯燥的学习更加生动。
(4)经验性强,本书内容均为编者亲身实践ERP系统后编写,能够站在企业用户的立场上介绍原理、管理思想和实施要点,易于交流。
(5)全面性,本书的内容包括对知识的应用背景介绍、原理分析、案例分析、实施方法指导等,能够让读者全面了解ERP的理论知识。
本教材侧重于ERP基本业务过程和原理的讲解,不依赖于任何ERP软件,不属于实验教材,各种实验课程可视作本课程的辅助和补充。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工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用教材,也可供制造业信息管理人员和咨询顾问、IT业界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管理决策人员等学习与参考。本书每章配有思考与练习题,这些习题均围绕各章的重点内容而设,覆盖了各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习题的解答亦可以基本掌握各章的重点知识。本书还配套有演示软件和教学课件,可供教学参考。
韩景倜、于长锐、谢美萍、陈元忠和芮廷先等参与了第1版教材的编写工作,邓祖新、张倩帆、顾小敏、朱张磊、王帅、邓悦等参加了第2版的修订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教材也是上海市精品课建设教材,并得到了金蝶软件有限公司和用友软件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当和疏漏之处,衷心希望各界人士和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