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革命:跑步、牛奶、童年经历如何改变我们的基因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癌症预防、减肥、心理创伤、保健品、怀孕、饮食、运动……基因如何影响着我们,我们对基因的影响又是怎样?遗传特性是灵活多变的,这一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着一切。
2014年年度科普图书
伦敦书展重点推荐书目
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
临床医学家莫勒姆博士告诉你
关于遗传学的未来趋势
人类基因组的可变性
超乎人类想象
这本精彩纷呈的书
蕴藏着影响人类未来的大发现
将改变你看待世界
甚至是看待自己的方式
内容简介
以确保俩人未来的健康。你会接受吗
你煞费苦心地减肥,成效却微乎其微
你长期无法怀孕
受尽折腾、耗费大量银子在不孕症的治疗上
而一个简单、便宜的基因测试
就会把答案和方向告诉你
有人因为癌症不得不动手术
安吉丽娜?朱莉却成为第一个为了不得癌症
而做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的明星
让她做出决定的,正是基因测试
长期、持久的压力
会让我们的基因发生适应性的改变
而发生了变化的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
你的心理问题有可能是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对你的基因产生绝对性影响
而就算是在健康上被宣判了死刑
我们仍有主动的选择
基因蕴藏了改善生活的许多惊
人的信息
作译者
博士,获奖科学家、医生,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其研究和作品通过医药学、遗传学、历史和生物学的相互融合,以一种新颖而又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解释人类的身体是如何工作的。他还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病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ickest)和《性之谜》 (How Sex Works)的作者。他的著作已被翻译成 30 余种语言。
莫勒姆博士是《阿兹海默病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副主编。他通过科学研究最终发现了 Siderocillin,一种全新的用来对抗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或可称为"超级病菌"的微生物的抗生素类药物,他还荣获了 19 项与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有关的发明专利,他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生物技术公司。莫勒姆博士和他的研究项目已为《纽约时报》《新科学家》杂志、《时代》杂志以及《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 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CNN 和《今日秀》( Today)等媒体报道。
目录
第1章 遗传学家如何思考
第2章 当基因表现失常:苹果公司、好市多和丹麦捐精者的启示
第3章 改变我们的基因:创伤、欺辱和蜂王浆如何改变我们的基因命运
第4章 用进废退:生活与基因共同导致骨骼的断裂与重生
第5章 依据基因搭配膳食:祖先、素食者以及体内的菌群教给我们的营养真理
第6章 根据基因型服药:看致命止痛药、预防悖论和冰人奥茨如何改变医学面貌
第7章 选边:基因如何决定左与右
第8章 我们都是X战警:夏尔巴人,吞剑表演者和有遗传优势的运动员的启示
第9章 偷窥你的基因组:为何烟草巨擘、保险公司、你的医生乃至恋人全都想解码你的基因
第10章 定制的孩子:潜水艇、声呐和基因复制的意外收获
第11章 总结:罕见疾病教给我们的基因遗传的知识
结语
最后的叮嘱
致谢
作者简介
注释
前言
还记得"7 年级"的样子吗?
同学们的长相是否还记得?老师、秘书和校长的名字是否还能脱口而出?当年的上课铃声是否仍在耳畔回响?餐厅里的汉堡是否依然香味扑鼻?初恋带来的伤痛是否还会隐隐作痛?浴室里遭遇恶霸同学,是否依然还会惊恐万分?
这一切,或许你都记忆犹新,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学生活已然像其他的童年记忆一样,变得模糊不清。
无论怎样,所有这些,都从未远离你。
长久以来,我们都知道过往的经历会永驻心田。虽然有的不能有意识地回忆起,但已然存在潜意识当中,时不时冒出来左右我们的生活。甚至,那些不能清晰回想起来的部分,依然游弋在潜意识的深海之中,随时准备着,出其不意地冒出头来,无论是好是坏。
但所有这一切还另有深意,因为你的身体处在时刻不停地转变和重建之中。过往的经历,无论看上去多么微不足道,从恶霸到暗恋,再到汉堡包,都在你的体内镌刻了无法抹去的印记。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印记也刻在你的基因里。
诚然,当大多数人想到组成我们遗传基因的那30 亿个碱基对时,这番话听上去有些离经叛道。自从19 世纪中叶,格里戈· 孟德尔(Gregor Mendel)* 对豌豆植株的遗传特性的研究,建立了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以来,我们一直被教导说,"自己是谁"这个问题,是完完全
全可以预测的,秘密就写在我们从先祖那儿继承的基因里面,有些来自母系,有些来自父系,合在一起,便是我们自己。
这种对遗传基因的僵化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学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当学生们绘制家谱图,试图弄清同学的眼睛颜色、卷发、发音以及他们毛茸茸的手指时,这些内容就像是孟德尔亲手刻在石板上的经典语录,告诉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已经获得并将传递下去的特性,因为我们的遗传特性,在父母造人之初,就已经完完全全被决定了。
但是,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此时此刻,无论你是在书桌边品尝咖啡、在躺椅上休息发呆、在健身房里原地蹬车,还是在国际空间站之中环绕地球,你的DNA 都在一刻不停地改变着。就像成千上万个小电灯开关一样,有的打开,有的关上,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
你的生活方式、环境地域、面对的压力以及吃穿用度,都在时刻调节着、精心编织着这一过程。
而且,这一切都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改变你的遗传特性。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不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生命,当然主要由基因所塑造。但实际上,近几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到,遗传基因--构成基因序列的每一个核苷酸"字母"--以最富幻想的科幻小说家也无法想象的方式,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生活。
一天又一天,人类都在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手段,并带着它们踏上崭新的基因之旅--掏出老旧的基因图谱,在生命的案头展开,为我们自己、孩子以及一切后代,标注出全新的路标。一个又一个新发现,带领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对关系--基因如何影响我们,我们对基因的影响又是怎样?遗传特性是灵活多变的--这一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着一切。
食物和锻炼,心理学和人际关系,药物治疗、诉讼、教育、法律、权利,人类一直以来所秉持的教条和内心深处的信仰,都将发生改变。
一切的一切--甚至是死亡这件事。
迄今为止,大多数人相信,我们的人生经历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止。这也是错误的。我们所积累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父辈和祖先的生命历程,因为我们的基因从不轻言遗忘。
媒体评论
的内容。但是,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此时此刻,无论你在做什么,你的 DNA 都在一刻不停地改变着。就像成千上万个小电灯开关一样,有的打开,有的关上,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
--沙伦.莫勒姆
也许今天"基因"还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陌生甚至恐惧的领域,尚停留在为食品转基因而争吵的阶段。但生物基因的变化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这不但是一场"革命",还有可能彻底改变人类生存的环境与预期。从基因的遗传到基因的转换,曾经在神话中的变异,如今不再是概念。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 任志强先生
这本书的思想发人深省。通过《基因革命》,我们将会有新的认识,基因绝不会定义我们的人生和未来,是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件造就了我们,这个概念会对人类的生存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生物技术领域,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诊断、治疗甚至改善人类的生命。
--Amicus Therapeutics 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追逐奇迹》作者约翰 F. 克罗利
莫勒姆博士是一位雄辩的向导,为我们展示了基因新世界的惊人发现。如果你好奇基因会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快阅读这本书吧!
--《纽约时报》畅销书《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作者金尼?扎莱纳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与生俱来的基因密码不为人类意志所转移。莫勒姆博士改变了这一切,他阐释了如何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以及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改变。在这本充满鼓舞和信息量的书里,莫勒姆博士使用了大量实例让复杂的基因学易于理解,即使没有生物学背景的人也对它爱不释手。阅读这本书将对未来的人类有深远影响。
--美国罕见疾病组织 (NORD) 医疗科学事务高级副总裁J. Russell Teagarden 博士
书摘
这家饱受争议的公司创办于1888年,总部位于卢森堡大公国,是坐拥世界上最多的钻石库存的公司之一,大多数闪闪发光的石头都被藏了起来。德比尔斯公司控制着从钻石开采、生产加工、再到手工制作的整个流程,几代人都垄断着几乎全世界的钻石交易。它适时向市场投放一定量的产品供给,以便让价格持续走高,保持市场稳定,并保证一块相对普通的石头在其持有者眼中(或钱包里)显得非常珍贵。
余下的工作就看市场营销的把戏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没有几个人交换订婚戒指,而镶嵌于订婚戒指上的石头种类有很多,钻石不过是其中一种。可是在1938年,德比尔斯公司雇佣一位名为格雷德·劳克的麦迪逊大道广告商,让他想办法说服年轻人相信,一块闪闪发光、压缩紧密的碳,是用来向心上人表达订婚意愿的唯 一选择。到20世纪40年代初,劳克的营销术,成功说服了好多西方人,钻石确实是女孩子们最 好的朋友。
实业家亨利·福特也喜欢用同样的方法垄断市场。他很可能曾密谋此事,但是福特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在当时太过复杂了,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与许许多多的供应商合作。
这令福特遭遇了无尽的挫败。被称为人民大亨的他,或许是世界上第一位工业生产效率的著名信徒,我们现在可以理解,效率是我们的基因所采用的相同策略,通过表达得以展现。不出所料,福特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研究如何尽可能多地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福特在他1922年完成的一本书《我的生活与工作》中写道:“我们发现只购买当下所需的原材料是最划算的,我们仅购买与生产计划相匹配的原材料,只要稍微顾及当下的运输状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