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王晓佳,余本功,陈志强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9384
- 上架时间:2015-4-17
- 出版日期:2015 年3月
- 开本:16
- 页码:256
- 版次:1-1-1
- 所属分类: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电力其他
编辑推荐
《电力数据预测理论与方法应用》可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预测,决策科学、系统科学以及控制工程等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用书,也可作为电力系统用电、调度、计划、规划和研究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书。
内容简介
目录
1.1 智能电网的概念
1.2 智能电网的起源与演变
1.3 智能电网的发展状况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预测的概念与研究现状
2.1 预测的概念
2.2 预测的研究现状
2.3 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思想及应用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数学基础理论
3.1 预测中常用的数学基础理论
3.2 预测中常用的其他理论与技术
3.3 误差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不良数据处理与数据集成变换
4.1 引论
书摘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1.1.1智能电网的定义
电力系统是由电机、电线和电力机械设备组成的用来发电和供电的网络。智能电网的概念由大量技术、用户解决方案组成,并发布若干政策及规范。目前,智能电网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大多数的定义是将数据处理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现行电网之中,使电网自动化成为智能电网的核心。各种功能的数字化技术与电网应用深入整合,并融合了新的电网信息流应用于电网业务流程及系统中,成为智能电网设计的关键问题。
美国能源部定义[1]:智能电网是利用数字技术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经济和能源),通过传输系统保证从电厂到终端用户整个输配电过程中所有节点之间的信息和电能的双向流动。
欧洲技术论坛定义[2]:智能电网是能够智能集成所有用户电力消费行为的电力网络,这类用户主要包括发电商和电力用户,目的是有效地进行可再生的、经济的和安全的电力供应。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定义[3]:智能电网是指下一代完善的电力生产与管理系统,加强通信与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传输和使用环节的应用。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定义[4]:“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从上述提到的定义可以看出,智能电网是透明的、无缝的、瞬时的电能信息双向传递,使电力公司能够更好地管理能源输送与传输,同时赋予消费者更多的用电决策权。现有电网与智能电网的明显区别在于用户与电网公司之间的信息互动。例如,在智能电网的概念之下,智能温控器可能会收到关于电价的信号和响应更高的要求,通过电网通信自动调整温度,为消费者省钱,同时保持舒适。它所具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自我修复;
(2)鼓励消费者参与电网运行;
(3)确保电能质量;
(4)允许电力市场业务增长;
(5)更有效地运营与管理。
综上所述,我们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基于双向数字通信技术,为电力供、需侧提供电能时变信息的双向互动平台。该平台允许在能源供应链上进行监测、分析、控制和通信,以帮助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世界各地政府机构一直鼓励使用和建设智能电网,以控制和应对全球变暖、应急能力和能源独立。
图1-1描绘了未来智能电网蓝图。
图1-1未来智能电网蓝图1.1.2智能电网的特征
简而言之,智能电网引进带有智能监测、控制、通信与自愈技术的创新产品和服务。部分研究文献[5~10]表明智能电网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第一,电力用户主导的电网运营。它能够通过智能电表、智能家电、微电网及电能存储设备的集成进行需求响应和需求侧管理,并为用户提供能源使用和价格的相关信息,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来调整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克服电网运行的约束。
第二,更好地吸纳间歇性能源。它能够适应并促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住宅微型发电与电能存储,将提供类似于“即插即用”的互联电网,从而大大减少整个电网供应系统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