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GCT考试官方指定用书,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编,连续出版13年。正版图书赠超值网上资源:1、《GCT解题技巧培训》网上课程,2、《GCT备考策略》网上课程,3、海量全真模拟试题及在线模拟自测。
内容简介
英语词典
本书根据GCT考纲要求和2015年逻辑命题动向,对2014年版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的原则是使本教材更加突出了以训练逻辑推理和解题能力为目标的辅导特色。
全书主要内容和结构共分为两篇: 上篇为形式化推理,内容包括概念、定义、性质命题、三段论、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关系推理、模态推理、逻辑基本规律等考纲所要求的逻辑基础知识,同时揭示了逻辑运算、分析推理等题型的特点、答题方法与技巧。下篇为非形式化推理,注重的是论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论述了归纳逻辑的基本原理,介绍了逻辑论证推理的解题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推论、比较、语义、描述以及综合等十大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书后附录了2014年GCT逻辑真题及答案与解析、逻辑答题方法、逻辑备考策略、逻辑应试指南,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高效备考。
目录
上篇形式化推理
第1章概念与定义
1.1概念
1.2定义
第2章性质命题与直言三段论
2.1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
2.2直言三段论
第3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命题与等值推理
3.5二难推理
3.6命题间的推理关系
第4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5章逻辑基本规律
5.1同一律
5.2矛盾律
5.3排中律
前言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定位为一种素质考试,各高等院校根据GCT成绩来评估申请入学者的综合素质,考试的目的就是要选拔出具有深造潜质的各界人士进入硕士专业研究生层次学习,从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高级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
一、 逻辑推理考试的缘起
从世界范围来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其中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风靡全球的能力型考试模式。在美国,各类研究生入学考试GRE、GMAT、LSAT、MCAT中都设立了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逻辑推理试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从1997年的MBA联考开始,我国的各类考试逐步借鉴国外的能力型考试模式。2003年设置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 for Master,简称GCT考试。继工程硕士之后,陆续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以及高等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联考等也采用GCT的形式。2009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将MBA入学考试的模式推广到公共管理硕士(MPA)和会计硕士(MPAcc); 从2011年起,新设立的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图书情报等专业硕士学位的入学考试也采用这种联考模式,并称为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为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教育部决定从2012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的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六个专业学位的经济类专业硕士学位增设“经济类综合能力”选考联考科目。
总的来说,我国的专业硕士入学考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类是GCT模式,另一类是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学位联考,无论是哪类模式,都涉及逻辑科目的测试,其目标都是检验考生的三种能力: 逻辑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其测试特征不以难度为主,而以速度为主。在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实力型测试中,既需要具有雄厚的综合实力,又需要运用有效的应试方法和策略。
二、 GCT逻辑推理考试大纲的规定
1. 考试目的
GCT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旨在考查考生掌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运用给出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引出概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 试题结构
题目主要分为六种类型:
(1) 由前提确定结论型。题干所给已知条件是前提,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选定合乎逻辑的结论。
(2) 由结论寻找前提型。题干所给的是结论,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寻找能得到此结论的前提。
(3) 加强前提型。题干中有前提有结论,但题干中的前提尚不足以推出结论,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寻找补充前提,以得出题干中的结论。
(4) 反驳型。前面三种类型都是用推理进行证明。原题干中的前提真,或者经补充前提而使前提充分真,那么,可以演绎证明结论必然真,或者归纳证明结论非常可能真。由结论真寻找前提也是一种证明。反驳可以反驳论题(推理的结论)、反驳论据(推理的前提)和反驳论证方式(推理形式)。
(5) 类比型。主要有: 推理形式的类比、逻辑错误的类比和逻辑方法的类比。
(6) 语义分析型。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日常语言表达的较为复杂的内容和含义有敏捷而准确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命题范围
题目内容广泛地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背景知识,但不是针对特定领域具体专业知识的测试,而是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即考查考生利用已具有的常识、技能、词汇等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给定人物、地点、事件中间的任意关系结构,要求考生理解这些关系并由此获得新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判断。每道题目包括相关关系及条件的描述和问题的提出。
试题覆盖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