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二版)(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
- 定价:¥33.90
- 校园优惠价:¥28.82 (85折) (马上了解)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促销活动:
- 此商品暂时缺货(可留下联系方式,到货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 查看详细说明
信息提示
关闭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我们的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 团购订单标准如下:
- 单品满30册可选择团购服务。
- 提交团购订单后,服务人员会主动和您联系,并根据您的会员等级、购买数量、金额、时间、配送要求等情况和您协商,以促成最终的成交。
- 有关团体购书的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010)63970506
编辑推荐
《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是作者根据10余年从事多媒体技术领域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写成。作者注重把握多媒体技术的脉络,结合ACM/IEEE
CS Computing
Curricula最新课程体系以及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大纲,及时反映学科发展动态,既重视理论、方法和标准的介绍,又兼顾技术、系统和应用的分析,在内容结构和知识点布局上有所创新。根据上述思路,《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以计算机技术对多媒体系统的支撑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软硬件构成和典型的应用。《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多媒体相关领域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书籍 计算机书籍
本书从计算机技术对多媒体系统的支撑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软硬件构成和典型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多媒体相关领域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译者
马华东,1995年获得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钳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北京市重点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常务理事、多媒体专委会副主任、传感网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China
Communications》副总编,Multimedia Toolsand
Applications(Spririgcr)、《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多媒体系统与网络领域的研究,蔓持和参与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等奖等奖励。2005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目录
第1章 概论11.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1
1.1.1 媒体1
1.1.2 多媒体技术及其特点2
1.1.3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意义4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5
1.2.1 启蒙发展阶段5
1.2.2 标准化阶段6
1.3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8
1.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9
1.4.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9
1.4.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10
本章小结11
思考练习题11
第2章 多媒体数据编码基础12
2.1 数字音频编码12
2.1.1 音频的基本特性12
2.1.2 音频的数字化13
2.1.3 MIDI音频14
2.1.4 3D音频16
2.2 数字图像编码18
2.2.1 色彩的基本概念18
2.2.2 彩色空间及其变换18
2.2.3 数字图像文件格式19
2.3 数字视频编码21
2.3.1 数字视频的结构21
2.3.2 视频制式22
2.3.3 数字视频CCIR601编码标准22
2.4 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23
2.4.1 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23
2.4.2 数据压缩方法分类24
2.4.3 预测编码25
2.4.4 变换编码26
2.4.5 信息熵编码31
2.5 多媒体数据转换34
本章小结35
思考练习题35
目 录 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第3章 多媒体数据编码标准36
3.1 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36
3.1.1 JPEG标准的主要内容36
3.1.2 JPEG静态图像压缩算法37
3.1.3 JPEG 2000简介43
3.2 运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44
3.2.1 MPEG标准简介44
3.2.2 MPEG-1系统45
3.2.3 MPEG-1视频数据流的结构47
3.2.4 MPEG-1视频编码技术48
3.2.5 MPEG-2标准51
3.2.6 MPEG-4标准54
3.3 视听通信编码解码标准H.26X59
3.3.1 H.26X标准简介59
3.3.2 H.261标准59
3.3.3 H.263标准62
3.3.4 H.264标准63
3.4 AVS标准68
3.4.1 标准工作简况与进展68
3.4.2 AVS标准音频技术69
3.4.3 AVS标准视频技术69
3.5 声音压缩技术75
3.5.1 声音编码75
3.5.2 ITU语音标准化方案77
本章小结81
思考练习题82
第4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83
4.1 多媒体存储技术83
4.1.1 多媒体信息存储的特点83
4.1.2 光盘存储原理84
4.1.3 光盘标准87
4.1.4 DVD光盘94
4.1.5 磁盘阵列技术95
4.1.6 网络存储97
4.2 多媒体功能卡99
4.2.1 声卡99
4.2.2 视频卡101
4.3 多媒体信息获取与显示设备106
4.3.1 图像获取设备106
4.3.2 显示设备109
4.3.3 触摸屏110
4.3.4 USB设备接口112
4.4 交互式多媒体系统113
4.4.1 概述113
4.4.2 CD-I交互式多媒体系统113
4.4.3 DVI多媒体系统118
4.4.4 VCD播放系统125
4.4.5 DVD播放系统127
本章小结128
思考练习题128
第5章 多媒体软件开发环境129
5.1 多媒体数据的获取129
5.1.1 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129
5.1.2 图像数据获取方法130
5.1.3 音频数据获取方法133
5.1.4 文本和数据文件的获取方法135
5.2 图形和动画的制作136
5.2.1 图形数据136
5.2.2 计算机动画137
5.2.3 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tudio142
5.3 多媒体编著工具144
5.3.1 多媒体编著工具的功能和分类144
5.3.2 以卡或页为基础的多媒体编著工具145
5.3.3 基于图符和事件的多媒体编著工具146
5.3.4 以时间为基础的多媒体编著工具148
5.3.5 以传统程序语言为基础的编著工具149
5.4 Windows多媒体程序设计150
5.4.1 媒体控制接口150
5.4.2 命令消息接口151
5.4.3 命令字符串接口155
5.4.4 MCI接口编程实例156
5.4.5 DirectShow技术162
本章小结168
思考练习题168
第6章 多媒体内容管理169
6.1 多媒体数据管理环境169
6.2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171
6.2.1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特点171
6.2.2 MDBMS的功能要求173
6.2.3 MDBMS的组织结构174
6.2.4 MDBMS的数据模型175
6.2.5 关系型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178
6.3 面向对象技术与MDBMS180
6.3.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80
6.3.2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型181
6.3.3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方法182
6.4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185
6.4.1 相关概念185
6.4.2 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实现方法186
6.4.3 图像内容分析与检索188
6.4.4 MPEG-7标准190
6.5 多媒体内容安全与版权保护192
本章小结197
思考练习题197
第7章 超文本和Web系统198
7.1 超文本的概念和发展简史198
7.1.1 超文本的概念198
7.1.2 超文本的发展简史200
7.2 超文本系统的结构201
7.2.1 超文本系统结构模型201
7.2.2 超文本的主要成分204
7.3 超文本的文献模型206
7.3.1 文献模型概述206
7.3.2 ODA模型206
7.3.3 HyTime模型209
7.4 超文本标记语言与Web程序设计212
7.4.1 HTML语言212
7.4.2 XML语言215
7.4.3 动态网页生成技术218
7.4.4 JMF简介219
7.5 Web系统的关键技术221
7.5.1 Web系统的结构221
7.5.2 Web缓存系统的关键问题222
7.5.3 缓存置换策略224
本章小结226
思考练习题226
第8章 多媒体系统的数据模型227
8.1 多媒体系统数据模型概述227
8.1.1 基本概念227
8.1.2 多媒体系统数据模型的层次结构228
8.2 超文本系统的形式化模型229
8.2.1 超文本系统形式化模型概况229
8.2.2 集合论和一阶逻辑229
8.3 信息元模型232
8.3.1 基本概念232
8.3.2 MHEG标准233
8.4 表现与同步模型235
8.4.1 表现与同步的有关概念235
8.4.2 同步模型238
8.4.3 多媒体表现的脚本语言243
本章小结246
思考练习题246
第9章 多媒体通信247
9.1 概述247
9.2 典型多媒体通信系统248
9.2.1 可视电话系统248
9.2.2 视频会议系统251
9.3 多媒体网络255
9.3.1 计算机网络概述255
9.3.2 数据通信网络255
9.3.3 B-ISDN及ATM257
9.4 接入网261
9.5 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265
9.5.1 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性能的要求265
9.5.2 服务质量267
9.6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268
9.6.1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概述268
9.6.2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实现模型270
9.6.3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71
本章小结272
思考练习题272
第10章 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技术273
10.1 概念与问题273
10.1.1 Internet简介273
10.1.2 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应用及问题274
10.2 IP组播275
10.2.1 基本概念275
10.2.2 组播路由选择算法276
10.2.3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279
10.3 流媒体技术281
10.3.1 流式传输协议282
10.3.2 流媒体的传输过程282
10.3.3 流媒体系统的主要解决方案283
10.4 IP网络QoS保障机制284
10.4.1 QoS路由选择284
10.4.2 资源预留协议286
10.4.3 区分服务286
10.4.4 多协议标识交换287
10.5 SIP协议287
10.5.1 SIP协议框架287
10.5.2 SIP实体289
10.5.3 SIP协议工作原理289
10.6 IP多媒体网络的相关问题294
10.6.1 宽带IP多媒体技术294
10.6.2 移动流媒体应用295
本章小结296
思考练习题296
第11章 典型的多媒体应用系统298
11.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系统298
11.1.1 CSCW概念298
11.1.2 CSCW基本系统分类299
11.1.3 CSCW系统实现的理论与方法300
11.1.4 CSCW系统实例306
11.2 数字音频视频服务系统307
11.2.1 DAVIC系统结构307
11.2.2 数字音频视频服务系统的协议309
11.2.3 数字音频视频服务系统的典型应用310
本章小结313
思考练习题314
第12章 多媒体新技术展望315
12.1 MPEG-21标准化方案315
12.2 智能交互技术319
12.3 虚拟现实技术321
本章小结324
思考练习题324
英文词汇索引325
中文词汇索引332
参考文献338
前言
FOREWORD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基于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学科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学科领域,对信息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大多数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课程,社会上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也纷纷开展了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这些都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了满足新世纪多媒体技术教学的需求,加强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十分必要。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编写的“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等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而《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也荣幸地入选为“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自2002年8月《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出版后,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已10余次印刷,发行8万余册。2006年,本书又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鉴于ACM和IEEE CC2005和教育部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的推出,以及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本书也应及时地反映多媒体技术的最新进展,以便给使用本书的读者以更好的帮助。同时, 作者也应对原书做相应的修订来满足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新规范、新技术的有关要求。因此,作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为了保证本书篇幅适中,对原书内容稍显过时部分进行了压缩,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全面改写。本书的内容包括: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多媒体系统的构成、多媒体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多媒体内容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多媒体通信与网络以及典型的应用系统等。在写作中仍试图保持下述特色: 以计算机技术对多媒体系统的支撑为编写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既重视理论、方法和标准的介绍,又兼顾实际系统的分析、具体技术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举例;既注重描述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又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根据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本书在原书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多媒体新标准(特别是我国自主产权标准)、基于Internet的流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新技术、多媒体内容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实现方法等内容。
全书共分12章。在教学安排时, 本科生可将第8章、第11章列为选学部分;研究生可根据学时安排学习本书全部或部分章节。同时,本书也配备了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材料,以便教师授课选用。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的指导。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王志英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李晓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钱德沛教授,AVS标准工作组黄铁军教授也给予了本书多方面的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领导和同事热情支持了本书的撰写工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了本书的出版工作。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等部门近几年连续对本人在多媒体领域的研究课题给予了大力资助,使本人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有了及时的了解。在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对他们辛勤的工作和无私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 言 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随着信息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新的思想、方法和系统会不断推陈出新。作者也衷心希望得到各位读者的支持,共同探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相关课程的教学体会,以便在本书的下一次修订中能够得到及时的体现。限于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本书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