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蒋本珊、马忠梅、郑宏
- 丛书名: 计算机系列教材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1173
- 上架时间:2015-3-27
- 出版日期:2000 年1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综合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工学 > 计算机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计算机体系结构又称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内容,学习目的是以全面、系统的观点来认识计算机系统,掌握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同时加强对其他专业知识的理解。
目前,对于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设置,国内高校有两种情况:
(1) 单独设课,其前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学时数一般不多。
(2) 不单独设课,内容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合并,统称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简明教程》一书针对单独设课的情况,主要围绕“研究软硬件功能分配,以及如何最佳、最合理地实现分配给硬件的功能”这个中心,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书共分7章,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存储体系、流水线和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和互连网络、多处理机和多计算机等章节,力求反映近几十年来在体系结构上的重要进展和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中的一些新技术和新的分析、设计方法。
目前国内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教材不少,但教材内容普遍偏多、偏深、偏难,随着教学课时的减少,教材内容与教学学时之间差距较大。本书强调“简明”两字,尽可能压缩内容,突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内容,以适应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要求。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本书的相关内容在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的综合考试中多有涉及。本书尽可能通俗易懂,适合自学,以适应相关考生的需要。
本书的最大特色和创新点在于,首次将移动终端广泛使用的ARM公司RISC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实例内容加入书中,还增加了Intel公司嵌入式处理器和多核处理器等新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和多核处理器已经普及,这些新内容的加入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先进性,同时具有实用性。本书的每一章前都增加了学习指南,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各章的学习要求和重点、难点。
本书的第1~3章由蒋本珊编写,第4~6章由马忠梅编写,第7章由郑宏编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Intel和ARM公司大学计划和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着疏误或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12月
目录
1.0学习指南/1
1.1计算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2
1.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4
1.2.1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实现的定义/4
1.2.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的相互
关系/6
1.3软硬件取舍与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6
1.3.1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6
1.3.2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7
1.4计算机设计的量化准则/8
1.4.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原理/8
1.4.2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标准/10
1.4.3计算机性能的比较/11
1.4.4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13
1.5对系统结构的影响因素/14
1.5.1软件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4
1.5.2器件和应用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7
1.6系统结构中的并行性/18
1.6.1并行性概念/18
前言
目前,对于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设置,国内高校有两种情况:
(1) 单独设课,其前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学时数一般不多。
(2) 不单独设课,内容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合并,统称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简明教程》一书针对单独设课的情况,主要围绕“研究软硬件功能分配,以及如何最佳、最合理地实现分配给硬件的功能”这个中心,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书共分7章,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存储体系、流水线和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和互连网络、多处理机和多计算机等章节,力求反映近几十年来在体系结构上的重要进展和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中的一些新技术和新的分析、设计方法。
目前国内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教材不少,但教材内容普遍偏多、偏深、偏难,随着教学课时的减少,教材内容与教学学时之间差距较大。本书强调“简明”两字,尽可能压缩内容,突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内容,以适应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要求。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本书的相关内容在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的综合考试中多有涉及。本书尽可能通俗易懂,适合自学,以适应相关考生的需要。
本书的最大特色和创新点在于,首次将移动终端广泛使用的ARM公司RISC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实例内容加入书中,还增加了Intel公司嵌入式处理器和多核处理器等新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和多核处理器已经普及,这些新内容的加入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先进性,同时具有实用性。本书的每一章前都增加了学习指南,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各章的学习要求和重点、难点。
本书的第1~3章由蒋本珊编写,第4~6章由马忠梅编写,第7章由郑宏编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Intel和ARM公司大学计划和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着疏误或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