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刘丽新、芦岩,李莉娜
- 丛书名: 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63460
- 上架时间:2015-2-13
- 出版日期:2015 年1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17
- 版次:1-1
- 所属分类:教育 > 教师用书 > 教学论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文法类 > 教育学
内容简介
“手工”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特色,它不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前卫的艺术视野、灵活多样的形式,同时还将幼儿发展与艺术审美、艺术表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教材立足理论与实践结合、岗前与职后结合、艺术实践与儿童发展结合,并列举了很多手工实例。
本书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教材,又适合在职幼儿教师学习和参考,还适合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现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的转岗教师使用。
目录
第一章手工材料是建构手工课程的基础00
第一节材料探索是手工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00
一、 为什么探索材料00
二、 探索材料的方法00
第二节手工材料的价值0
一、 材料自身的价值0
二、 通过材料认识不同艺术文化0
三、 材料中承载的人文价值0
前言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之一。艺术实践课程是培养个体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创新和社会需要的创造与创新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创造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将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方法和创新途径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以往的手工教材单纯地强调技法训练,忽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技能”的外延和内涵萎缩,只有“技”没有“能”。参编人员在认真学习领会新教学标准精神、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在对北京市近四十所一级一类幼儿园教师手工能力及课程内容调查后,革新和完善了手工课程内容,开发出这本能反映职教特征与专业特色的教材,使之适应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注重强调“综合、融合”理念,突出知识融合、技法融合、材料融合、艺术形式融合,体现培养新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同时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学习,注重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主题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书与其他手工教材相比,不仅重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发展,更注重人的塑造与发展,探索艺术活动与个体成长的关系,从人性的本质规律入手,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的结构和体例。
本书增加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环节,增加了儿童美术活动的实际案例,填补了理论与技法脱节问题,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适应环境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本书还增加了以往同类教材中缺失的关键部分:从材料入手,探索艺术活动各环节的价值,以实际生活为背景,链接智力、创造力、自我认知与“高贵艺术”,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完成艺术的自我实现。
综合上述内容,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一、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创造能力和审美习惯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课内内容与拓展部分的链接问题,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和探索的方法,具备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具备灵活的思维模式。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做到精选内容,以理论研究为依据,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以儿童美术活动内容为链接点,学会迁移与拓展的方法与途径,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体现科学性、综合性、融合性、趣味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