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董艳编著的这本《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编绪论,总体介绍教育研究及其相关问题,共包括三章。第1章概要介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与研究问题、文献检索初步、研究成果的一般格式,以及教育研究人员的职业道德;第2章介绍了教育研究的类型划分、研究中的变量与假设、设计的内容和信效度;第3章介绍信息技术对教育研究的主体与客体,以及对教育研究过程的支持作用等。 第二编方法(含六章,其中第4至第8章)介绍教育研究的五种主要研究方法,每章针对一种方法,包括调查研究、观察研究、内容分析、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第9章介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特定方法——基于设计的研究、开发研究、会话分析等。 第三编工具,主要介绍在教育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常用到的一些电子化工具,包括文献检索与整理工具、测量工具、统计分析及定性分析工具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适合于需要进行研究、撰写论文的教育学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希望了解特定教育问题研究的教育专业人士、教授教育研究方法入门课程的大学教师。
目录
第1章 教育研究导论
本章导读
1.1 研究过程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过程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问题的选择
1.2 文献检索初步
1.2.1 文献的分类及特点
1.2.2 文献的检索与整理
1.2.3 文献检索的技巧
1.3 研究成果及格式
1.3.1 研究报告的格式规范
1.3.2 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
1.3.3 学位论文的格式规范
1.4 教育研究人员的职业道德
1.4.1 追求理论积累、学术创新的精神
1.4.2 追求研究过程规范、讨论过程民主的原则
1.4.3 尊重和保护研究对象
1.4.4 保守研究数据、研究成果的秘密
前言
本书的总体结构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编绪论
本编总体介绍教育研究及其相关问题,共包括三章。第1章概要介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与研究问题、文献检索初步、研究成果的一般格式,以及教育研究人员的职业道德;第2章介绍了教育研究的类型划分、研究中的变量与假设、设计的内容和信效度;第3章介绍信息技术对教育研究的主体与客体,以及对教育研究过程的支持作用等。
第二编方法
本编(含六章,其中第4至第8章)介绍教育研究的五种主要研究方法,每章针对一种方法,包括调查研究、观察研究、内容分析、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第9章介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特定方法——基于设计的研究、开发研究、会话分析等。
第三编工具
本编主要介绍在教育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常用到的一些电子化工具,包括文献检索与整理工具、测量工具、统计分析及定性分析工具等。前言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建议使用的学习策略
了解全书的结构。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请先看一看全书编排方式,大致了解全书内容结构、每章结构、图表内容、章节导读等。
在学习每章之前,请先阅读本章导读。正文学习前,每章开始处的导读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概要地了解整章的内容。导读部分包括全章内容结构图、学习目标和关键术语。内容结构图呈现了每一节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与文中内容顺序基本一致;关键术语突出呈现该章中的主要概念,并按顺序排列。
要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需要仔细阅读各章正文。阅读各章正文的时候,应尽量找出与每个学习目标及关键术语有关的内容,也要注意说明概念和方法的例子。除了阅读这些例子,还要反思这些概念和方法在所熟悉的教育情境中可能具有的意义。
阅读每章推荐的案例。在阅读每章所推荐的案例时,要尽量到相关的刊物查找和下载这一案例,然后请仔细思考案例是如何运用正文所介绍的概念和程序的。推荐案例均选自近年来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有助于读者对相关方法的应用。
复习和巩固。在阅读完一章后,请重新回到学习目标,看看自己能否对本章目标中陈述的概念和程序进行定义和描述。如果发现还有没掌握的内容,请对本章或本书中其他地方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可通过解答“复习和巩固”中的问题来达到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致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开城教授、庄榕霞副教授的指导。李葆萍博士、吕巾娇老师、赵国宏博士等参与了书稿的前期撰写。郭炯教授、张晓英博士、卢谢峰博士、陈瑛华博士等对书稿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洪宣容、黄月、巩媛丽、邹夏霖等参与了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在此对以上同志做出的贡献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