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教学建议
第1章 全球化世界中的国际贸易1
1.1 全球化1
1.2 全球化中的世界贸易14
1.3 全球化中的中国对外贸易17
本章小结21
思考与练习21
第一篇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24
2.1 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24
2.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31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37
本章小结40
思考与练习41
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1:标准贸易模型42
3.1 开放经济的贸易收益42
3.2 贸易的基础46
3.3 贸易条件48
本章小结53
前言
国际贸易学是以国际贸易为研究对象,探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原因、结构和影响,属于微观领域的国际经济学范畴。当前主流国际贸易学是利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框架所构建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体系,内容涉及国际贸易的基础和结果,经济增长、要素流动和技术变动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贸易政策工具的效果、贸易保护的理由和决策以及规范国际贸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机制等。这些内容分别对应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体制三个领域。
标准国际贸易学教科书的核心内容是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包括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国际贸易政策效应的理论。作者认为大专院校经济、贸易类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学课程的基本目标不应局限于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还要在国际贸易学的学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理解国际贸易现象,尤其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与国际贸易理论之间的关系;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国际贸易理论拓展的方向。针对这样四个学习目标,本教材在编撰理念、内容和结构上有别于标准国际贸易学教科书,体现出如下特色:
第一,将贸易现象、理论模型和理论检验统合起来全面介绍国际贸易理论。这一逻辑体现了作者在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上的一贯理念:注重经济事实、研究方法与理论应用。首先,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发现经济现象基本规律的方法论体系。经济学中的理论是用来回答和解释经济问题的,而经济问题并非研究者的凭空想象,它来自于经验事实,是在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之后提炼出来的。了解国际贸易的现实特征,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国际贸易理论模型的设定、条件和结论,所以本教材放入了一些贸易理论所解释的经验特征。其次,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它要运用一套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来刻画经济现象的规律。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所使用的供求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等比较多地运用于构建国际贸易理论。规范的现代经济理论分析框架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提出制度安排,得出均衡结果。本教材在这一分析框架下介绍和推导贸易理论,目的是让学习者在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基本原理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分析工具。最后,考虑到构建经济理论的宗旨在于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本教材将介绍一些贸易理论的经验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运用理论模型分析具体的经济现象或问题,以方便学习者了解理论的解释力以及理论模型拓展的方向。
第二,将国际贸易领域较多的新议题引入教科书。越来越多的教科书开始不同程度地关注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但是甚少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新议题。本教材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多边贸易体制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等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虽然这些议题因缺乏系统理论研究还没有统一认识或明确结论,但是利用现有理论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它们进行讨论可以引导学习者理解贸易理论的运用,关注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议题,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
第三,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经验,以数据对比、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等多种形式引入到教材中,引导学习者理解中国在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制中的角色。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即以引进外资和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30多年以来,中国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之中。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经验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对象。对于中国的学习者来说,结合中国经验学习国际贸易学一方面可以从既有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寻求对中国经验的解释,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中国经验中发现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课题与方向。
本教材分四篇共14章。其中第1章展现了国际贸易学的现实世界,帮助学习者在学习理论与政策之前大致了解国际贸易学分析的对象。这一章不仅介绍了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和现状,还通过数据展示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角色和地位。
第一篇是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其中第2章介绍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并对李嘉图模型做了简单拓展。第3章和第4章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包括标准贸易模型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第5章分析新贸易理论。
第二篇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扩展。其中第6章分析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7章分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8章讨论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对贸易的影响。
第三篇是国际贸易政策。其中第9章分析了各种贸易政策工具的特征和福利、贸易效果,这是一国政府在根据贸易政策目标选择政策工具时必须了解的内容。第10章分析贸易保护理论。第11章分析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尤其是美国的贸易政策。第12章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贸易问题和贸易政策。
第四篇是国际贸易体制。其中第13章介绍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规则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第14章分析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主义。
本教材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以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感谢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给予帮助与启发的同事、朋友和同学们,同时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为本教材出版的辛勤付出。
陶涛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