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可作为中专、技校、职高以及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自学和参考。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1.1晶体二极管………………………………………………………………………………………… (1)
1.1.1PN结……………………………………………………………………………………… (1)
1.1.2二极管……………………………………………………………………………………… (4)
1.2二极管限幅电路…………………………………………………………………………………… (7)
1.2.1并联限幅电路……………………………………………………………………………… (7)
1.2.2串联限幅电路……………………………………………………………………………… (8)
1.2.3双向限幅电路……………………………………………………………………………… (8)
1.3晶体三极管………………………………………………………………………………………… (9)
1.3.1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分类………………………………………………………………… (9)
1.3.2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10)
1.3.3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12)
1.3.4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4)
1.4场效应晶体管……………………………………………………………………………………… (14)
1.4.1结型场效应管…………………………………………………………………………… (15)
1.4.2MOS场效应管…………………………………………………………………………… (17)
1.4.3场效应管使用注意事项………………………………………………………………… (20)
1.4.4场效应管和晶体三极管比较…………………………………………………………… (20)
1.5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简单测试…………………………………………………………… (21)
1.5.1晶体管的识别…………………………………………………………………………… (21)
前言
材。本书教学时数约为130学时。本书从面向读者需求出发,版式设计美观易读,电子元器件
符号采用最新国家标准,但根据使用习惯保留了部分旧标准。
计算机的应用给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有机组
合而成的,“电子技术基础暠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因此所编教材在内容的处理上尽量体现计算机硬件的需要。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通用型的课程,无论哪个层次的理工类专业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
内学会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在近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教育的
培养目标,以及近年来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需要,对本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从课程内容的
选取、教法、学法、实验内容的选定到课堂教学方式,摸索了一套新的模式。现在,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具体体现在这本教材中。
(1) 在内容的选材上,力求少而精,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始终体
现一种保证基础,推陈出新,加强集成的指导思想。本教材一方面把运算放大器作为直接耦合放大器来加以理解,另一方面又把它列为一个器件,介绍它的整体模型和使用方法。数字电子技术部分以介绍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分析方法为主,侧重介绍中、小规模数字电路的应用。在内容的安排上也做了些变动,如半导体存储器及A/D、D/A 转换器等内容各单列一章,因为在后续课中用得较多。
(2) 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电子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为此,本教材
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每章后面均附实验,使课堂教学(讲授、讨论、分析、练习)与课外教学(测试、复习、笔记、小结、完成作业、读参考书)互相补充配合,从而达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本教材力求体现教法与学法。在内容的编排上力求做到既便于教师讲授,又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大力加强习题的覆盖面和针对性。本教材在选材时,既注重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
思考,又注重体现专业特色。为方便教学,本教材还配套了ppt,方便学习和使用,请到华信教
育资源网下载(http: //www.hxedu.com.cn), 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yhl@phei.com.cn)。
本书由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白淑珍和西安技师学院张炜任主编,张炜编写了第1~3章,
白淑珍编写了第4~12章。在本书内容的选取及编写大纲的制订过程中,许多老师给予了很大
帮助,在此不一指出,谨向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