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掌握CLR和.NET Framework的精髓,轻松、高效地创建高性能应用程序。
© 2014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Limited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edition of Microsoft CLR via C#, 4th Edition.
Copyright © 2012 by Jeffrey Richter. This translation is published and sold by permission of O'Reilly Media, Inc., which owns or controls of all rights to publish and sell the same.
本书中文版由O'Reilly Media, Inc.授权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未经出版者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的任何部分。 内容简介 欢迎更新 热门推荐 < > 热门关注 < >
目录
第2章 锕
2.1 锕的发现
2.2 锕的同位素
2.3 锕的一般性质
2.4 锕的提取和制备
2.5 锕的常用分离方法
2.6 锕的应用
2.7 镧中锕-227的去除
第3章 钍
3.1 钍的发现和历史
3.2 钍在自然界的存在及钍资源
3.3 钍的同位素
3.4 钍的放射性
3.5 钍的化学性质
3.6 钍的溶剂萃取
3.7 钍的获得
3.8 钍的核能利用
书摘
(2)233U吸收一个热中子放出中子数达到2.2个,而235U及239Pu均不到2.0,放出中子中的1个要用于维持链式裂变反应,剩下的被转换材料(238U、232Th)及转换中间产物(如233Pa)和反应堆中的慢化剂、冷却剂、功率控制材料(控制棒等)、结构材料、裂变产物吸收或泄露到堆芯外。在热中子堆中,238U→239Pu的转换比CR(conversionratio)达不到1,只有232Th→233U的转换比可能大于等于1,转换比等于1时称为自持(self—sustaining),大于1时称为增殖(breeding),即易裂变核素的产生速度大于其消耗速度。在快中子堆中,238U→239Pu和232Th→233U均可能实现增殖,但前者优于后者。
2)钍的核能利用
在核能发展的早期(20世纪50—70年代),钍的利用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因为钍在地球上蕴藏丰富,又因为钍有可能做到热中子增殖,即使不增殖也可达到较高转化比,核能用钍开发成功可以大大扩展核能资源。当然,那时开发仍以铀核燃料循环为主,因为钍的核能利用须依赖于铀核燃料的启动。几十年来,铀的核能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建立了以铀为燃料的庞大的核电工业;而钍的核能利用仅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离大规模应用相差还很远。
在那个阶段,做了大量在核反应堆中用钍的实验,包括在用铀作燃料的实验堆和生产堆中辐照钍转换出易裂变材料233U并进行化学后处理分离提取,积累了吨量级的233U;在铀燃料的轻水堆和重水堆中部分用钍;在压水动力堆中试验232Th—233U燃料循环的增殖性能;在高温气冷试验堆和原型动力堆中用钍一铀(用高浓缩235U启动)燃料达到高转化比;用流体燃料的熔盐反应堆试验钍—铀燃料增殖等。其中钍一铀燃料高温气冷堆一直运行到20世纪8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是发达国家核能发展迅速的时期。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发生了三里岛核电站事故,特别是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引起对核电站安全的质疑和普遍关注。出于对核武器材料扩散的担心,美国于1977年决定停止乏燃料后处理和快堆开发。20世纪80年代以后核能发展大大降速,加上世界上更多铀矿的发现和铀价的下跌,使得对钍的兴趣大为降低,不少研究陷于停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