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个人会不会生活在另一个人之中?一个人会不会在臆想中以另—个人的方式生存?其实,有时候,我们就是卡夫卡之一!由林苑中编著的这本《婚后的卡夫卡(浮世绘)》是一部宁静、平和与隐秘之味的小说,讲述了中国的小城、中国的人伦。本书由赵毅衡、汪政、北村、陈希我、宁肯、邱华栋、徐则臣、何小竹、魏风华、周公度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小说书库
林苑中的小说具有“南方文学”所特有的精致,同时保持着一贯的先锋姿态。他从容不迫地掌控着语言的节奏,特点鲜明的短句式犹如万千魔球,在别具一格而又节制的叙事中,带着悲喜交加的人物滚向命运的终点。他的语言让人想起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罗伯特·库弗 ,但更多的时候,吸引读者的是其作品中那种自然而然地散发出的醇和气象,它既关乎语言,也关乎叙事和故事,更是作家自己的气质所在。
读林苑中的小说,你不只是在追寻故事的结局,更重要的是,感受故事发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感官的享受,也是思想的启发。对于小说而言,语言、叙事、节奏以及小说所透出的氛围和意境,可能才是写作的根本。林苑中正试图让小说回归这一本质,从而为我们带来一种久违的从容、干净和纯粹!
作译者
目录
22 前往省城
44 我的飞天梦,蝾螈及其他
58 花枝凋零
75 三朵玫瑰
91 骑马上街的三哥
108 草原之夜
118 休斯敦,休斯敦
141 耳机里的女人
162 骑鹅飞行
177 洪劬颉传
194 AV女郎,电视机和苔藓大的痒
211 镰刀之上
255 婚后的卡夫卡
前言
其实我想说的是狂热,那种非理性,甚至病态的执着,我没有过。我甚至觉得自己过于理性,那种一泻千里的激情写作向来与我无缘,我希望也喜欢安静的叙述,慢慢走远。在小说里走远,但并不迷失。
小说和诗歌完全不同,小说安静迷人,自我完整,而诗歌热烈飞扬,处处迸裂,因此在很多时候,我变成了互不干涉的两个人。这样的转换,因时因地而异,毫无规律可循。只是对于诗歌,我关注内心,视其为内心的修辞术,它不仅仅是这个世界在内心的简单投射。而对于小说,那有太多的关目、技术,甚至伦理和态度,小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说,诗歌需要的是一个仰仗灵感的懒汉的话,那么小说需要的是一个勤勉的农夫。
我是从千禧年正式写作的,这十来年,因为小说,我在记忆里似乎找不到一个通宵达旦的夜晚。相反,阅读倒是有过。从某种程度上讲,阅读也是一种写作。这不是偷懒的一种托词。愿你相信我,这是我的诚恳之言。
在写作上,我不算多产,多能,我甚至写不来专栏文字。也没有那么辛劳,信奉勤垦细作,慢工出细活。我一次次的要自己有耐心。让故事扎实,让小说从容。故事和小说是两个概念,他们是一个母体,打个比喻的话,故事就如坯胎,而小说则是上了釉彩,火候恰到好处的陶瓷艺术。却是正反两极。因此可以这么说:小说家不是故事家,小说就是小说,小说有自己的伦理、态度、逻辑和气味,以及氛围,当然还有叙述。
有太多的小说并没有诞生在纸上,而是在心里。或者说,主动地让更多的小说胎死腹中。出于严苛、警醒和自我审判。我们的世界,已经有太多的语言垃圾。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写作小说不太多的原因之一。对于业已写出的小说,他们浑圆自成一个小宇宙,有着他们尘世法则,爱欲情仇,以及他们的运命和轨迹。里面的人物自此也不再属于我,正如库切所言:
“每当有人跟我谈起‘我的人物’,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一个形象——那是一个在公共广场上兜售商品的流动小贩形象,兜售些铅做的小士兵、上发条的小狗小马之类的东西,让这些小玩具在地上爬来爬去……我希望我的人物根本就不属于我,他们是自己的主人。”
2013年6月22日帝都慈云寺
媒体评论
——汪政(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
“林苑中坚持对我们的生活抱以‘曲解’。他从日常的细部潜入现实,貌似无所用心的穿行,但一回头,你会发现他早已经旁逸斜出,这条偏僻崎岖的小道让人心惊,因为它往往是生活的‘正解’。”
——徐则臣(著名作家)
“林苑中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讲故事的人,他的每一篇小说,都让你感受到讲述的魅力;他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你感到既陌生又熟悉。读林苑中的小说,你不只是在追寻故事的结局,更重要的是,感受故事发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感官的享受,也是思想的启发。”
——何小竹(著名诗人,小说家)
“林苑中的叙事触及生存和人性,语言的质感透射体验的深度,从这两点看,他很好地接续了现代主义传统,代表七十年代后作家可谓当之无愧。”
——北村(著名作家)
“对于小说来说,语言、叙事、节奏以及小说所透出的氛围和意境,可能才是写作的根本。林苑中正试图让小说回归这一本质,从而为我们带来一种久违的从容、干净和纯粹。”
——刘波(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
同类热销商品
尼采哭泣(世界顶级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图书]
- ¥36.00
- ¥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