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完整地揭示了中小学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深入探讨了作文“写什么”、“为什么写”、“如何写”等本质问题,并深刻地指出:解决中小学生作文难的关键是思想和理念的问题;做人是作文的基础,思维是作文的核心,想象是文采的关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强调要走进生活,认真观察,用心积累和体悟,形成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性灵作文主张“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独抒性灵;并提出:读写可以互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的写作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
本书共分十八个专题讲座,分别从作文本质、作文过程和作文体裁三大方面,揭示了中小学作文教与学的规律,构建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知识体系。
本书体系完整,形式新颖,思想深刻,观点独到,不仅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理解作文的本质,系统掌握作文的方法,建立起作文的兴趣,而且对中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目录
目录CONTENTS
第 一 单 元
第一讲作文的三个“W”
写什么(WHAT)—为什么写(WHY)—怎样写(HOW)
第二讲作文的四项基本功
消灭错字别字—务求语句通顺—正确运用标点—讲究书面整洁
第三讲作文的六个步骤
审题—选材—立意—构思—打稿—修改
第四讲记叙文的写作
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
第五讲说明文的写作
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抓住事物特征
第六讲议论文的写作
论点—论据—论证
第 二 单 元
第七讲作文三字诀
前言
前言性灵之光说到这里,难免还有人会纳闷:写作文的目的不就是要把作文写好吗?谁还会不明确目的呢?其实不然。问题在于,究竟怎样写才算好作文?这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在作文方面的评判尺度并不统一。同样一篇作文,在不同的读者眼里,有时会有巨大的差异,可能张三说好,认为妙笔生花,能得满分,而李四说差,认为难以卒读,不能及格。这种情况在每年的考试阅卷中是屡见不鲜的。表面上看,出现这种情况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这是作文的鉴赏方面没有统一标准造成的。这就需要首先掌握作文的一般要求,需要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尺度。本书作者在学习古今诗文大家写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与写作的实践,钩玄提要,阐幽发微,把中小学作文的规律和方法总结出来,指出:好作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好作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好作文也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作文之道,一言以蔽之,性灵而已。
那么,何谓性灵作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看看当前中小学师生是怎样对待作文教与学的。
中小学师生在作文方面使用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佳词佳句型。采用这种类型的师生发现每篇文章都是由一段一段组成的,而一段一段文字又是由一句一句组成的,以此类推,人们发现作文原来是由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字一个字组成的。于是,他们强调平时要积累佳词佳句,并在作文中使用,以使文字更加优美。其写作程序可归纳为:
性灵作文十八讲好字—鲜词—奇句—美段—佳作
二是方法技巧型。这种类型常常重视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认为写作文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方法就难以顺利完成作文。这种方法的写作程式可归纳为:
技巧—字词—语段—内容—佳作
三是背诵范文型。采用这种类型的师生认为多背范文便能悟出作文之道。他们坚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为圭臬,坚信多读多背范文定能成效显著。其写作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背诵—感悟—迁移—行文—佳作
四是感觉切入型。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作文模式,主张从感觉入手,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感知生活,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会具体而生动,并且有生活真实感。这种类型的作文模式可归纳为:
感觉—感情—思维—表达—佳作
除此之外,也有的师生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程度的嫁接、搭配,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从某些层面和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小学作文的规律,探索了中小学作文的技巧,具有一定的使用和推广价值。但同时,它们也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那么,作文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在总结前人特别是现代著名教育家如叶圣陶、陶行知以及张志公等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提出了“性灵作文”的教学理念。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那么,性灵作文还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学革新派袁宏道所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他最先明确倡导为文要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情实感。清代的袁枚等性灵派代表也主张在文学创作上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的情感。
因此,性灵作文的“性”,是“本性”、“天性”的意思;“灵”既指“灵魂”,也指“灵活”、“灵动”和“灵感”。性灵作文把中小学作文的理念和技巧熔为一炉,对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归纳整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文理念和教学体系。
什么是“性灵作文”?性灵作文就是指作文时以做人为出发点,切实感受生活,写出自己的本性,写出自己的心灵,写出真情实感,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作文形式上,性灵作文注重自由,不拘形式,一如风行水上,自然涌波成文;又似清水芙蓉,天然不假雕饰,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性灵作文也有自己的模式,其基本模式为:
本色做人—立意—选材—构思—自然为文
性灵作文不但以做人为出发点,而且以做人为中心,更以做人为归宿。它主张文品和人品应该和谐一致,人品决定文品,文品反映人品;并且通过作文来促使做人更为完美。它主张言为心声,反对言不由衷;主张独抒性灵,反对为文造情;主张创新和自然,反对模仿和矫情。正像浙江衢州二中的汪啸波老师所理解的那样:“性灵作文强调彰显个性,但也不是无限自由,没有底线;性灵作文追求趣味盎然,但是反对游戏笔墨,荒唐文字。它追求感情真诚而不失温馨,事理通达而不必拘执;趣味会心而不失童真,语言率性而不忘规范。”
性灵作文主张,作文的最大技巧是不讲技巧。性灵作文有时也要用到技巧,但不主张把技巧当作写好作文的法宝;性灵作文也需要字词来帮助表情达意,但不主张把积累字词当作写好作文的途径;性灵作文也不反对读些范文取其精髓,但不主张靠范文撑起作文的天空;性灵作文常常也从感觉入手进行写作,但更注重作者品行的修炼。一句话,抓住“做人”这个根本,就能够理解性灵作文;而把握其本质,就会开启写作的新局面!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师生一直为如何教作文及如何写好作文而苦恼,而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所占的分值又在不断升高。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写作能力也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作文之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其实,作文的素材就在生活之中,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做人是作文的核心与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并不难。
希望《性灵作文十八讲》一书能在作文方面对中小学师生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