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数 学 运 算
本部分的数学运算是利用公式和数的特性等,将复杂的计算过程转化成简单的计算,从而降低运算量,提高运算速度。
方法一:尾数法
对于一些不需要计算具体数值,或者有若干个参考选项的题目,不计算(有的时候也可能是无法计算)算式各项的值,只考虑各项的尾数,进而确定结果的尾数,由此在答案的选项中找出有该尾数的选项。
例1:
计算(1.1)2+(1.2)2+(1.3)2+(1.4)2的值。
A. 5.14 B. 6.18 C. 5.39 D. 6.30
解答:
本题直接计算出四个小数的平方计算量比较大,再求和很容易出现差错。而我们观察答案的时候,发现四个选项的尾数各不相同。因此可以用尾数法计算。
因为(1.1)2的尾数为1,(1.2)2的尾数为4,(1.3)2的尾数为9,(1.4)2的尾数为6。其和为1+4+6+9=20,所以结果的尾数为0。
所以,本题答案为D。
方法二:代入法
代入法是指把各个选项分别代入题目中,如果不符合题目要求,或者推出矛盾,即可排除此选项。如果有一个唯一的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则为正确答案。
例2:
55名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站好,并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编号1~55。然后1号开始报数,隔一个人3号继续报数,接着是5号、7号……每一轮中,没有报数的同学都走出队伍,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请问,最后一个站在队伍中的人是几号?
A. 1号B. 20号C. 47号 D. 50号
解答:
第一轮报数后,所有偶数编号的人都会走出队伍,所以排除了选项B、D。第二轮开始的时候,在第一轮的最后一个人55号报数完毕后,1号没有报数,即可排除A。
所以答案是C。
. 方法三:特殊值法
特殊值法就是在题目所给的取值范围内,找一个特殊的、可以使运算简单的数字代入到题目中,从而简化运算。
例3:
某种白酒的酒精浓度为20%,加入一满杯水后,测得酒精浓度为15%。若再加入同样一满杯水,此时酒精浓度为多少?
A. 10% B. 12% C. 12.5% D. 13%
解答:
假设第一次加水后得到100克溶液,其中酒精15克,水85克。则加水前溶液一共有15?20%=75克。即加水100-75=25克。
所以第二次加水后浓度为15?(100+25)=12%,答案为B。
方法四:方程法
方程法是指将题目中的未知数用变量(如x、y等)表示,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变量的方程或方程组,通过求解未知数的数值得出答案。
例4:
鸡和兔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小明数了一下,一共有8只头,26只脚。请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
解答:
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
x+y=8
2x+4y=26
解得:x=3,y=5
所以鸡有3只,兔子有5只。
方法五:图表法
图表法是指利用图形或者表格将复杂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以便更加直观、快速地解决问题。
例5:
高三1班有3名同学参加了数学竞赛,有8名同学参加了物理竞赛,两个竞赛都参加的只有1人,没有参加任何竞赛的有30人。请问:高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解答:
画出这样一个图来,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高三1班一共有2+1+7+30=40人。
方法六: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当我们无法或者不方便计算出各个个体的数值时,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个体看成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而简化问题。
例6:
小明去超市买笔,发现买1支钢笔、4支圆珠笔要30元钱,买3支钢笔、4支铅笔要50元钱。请问:如果钢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要多少钱?
解答:
我们可以看出,本题无法分别求出每支钢笔、圆珠笔、铅笔分别多少钱。但是我们发现如果把它们加起来,即买4支钢笔、4支圆珠笔、4支铅笔需要30+50=80元,这样钢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需要80?4=20元。
1. 国王的数学题
有位老国王决定在几位年轻的王子中挑选出一位最聪明的人来继承王位。一天,他把王子们都召集起来,出了一道数学题考他们。题目是:我有金、银两个宝箱,箱内分别装了若干件珠宝。如果把金宝箱中25%的珠宝送给第一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把银宝箱中20%的珠宝送给第二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然后我再从金宝箱中拿出5件送给第三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再从银宝箱中拿出4件送给第四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最后金宝箱中剩下的比分掉的多10件珠宝,银宝箱中剩下的与分掉的珠宝的比是2∶1,请问谁能算出我的金宝箱、银宝箱中原来各有多少件珠宝?
2. 有趣的字母
有一个等式,如下:
ABCD?9=DCBA(相同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
那么请问:DCBA-ABCD=?
3. 奖金
有一个公司,月底的时候给销售发放奖金。公司规定:销售业绩第一名的员工可以得到公司本月提供奖金的一半加上100元;第二名得到剩下奖金总额的一半加200元;第三名得到剩下奖金总额的一半加300元;第四名得到再剩下奖金的一半加上400元;第五名得到最后仅剩的100元。
问公司提供的奖金总额是多少?
4. 分配任务
班长为全班同学分配任务:七分之一的同学负责扫地,四分之一的同学负责拖地,负责这两个任务的同学数量差的5倍的同学负责打扫厕所,最后剩下的两位同学负责擦黑板和做黑板报。请问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5. 地租
某农场主将农场平均分成两份租给两个长工,第一个长工在元旦租下一半农场,另一个长工在八月一日租下农场,到了年末。第一个长工交了12 000元和100斤麦子作为地租;第二个长工交了4000元和100斤麦子作为地租。请问:现在多少钱一斤麦子?
6. 多少个演员
有个人问剧团团长:剧团现在有多少个演员。他回答说:“2/7的演员去了西藏,1/9的人去了北京,1/3的人去了成都,现在还有102人留守在长沙。”
请问这个剧团现在到底有多少演员?
7. 运送物资
解放军在前线抗美援朝,后方志愿者通过卡车往前线运送物资。已知装了物资的卡车每天只能行进120公里,不装物资的空车每天可以走200公里,如果6天往返了4次,那么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8. 动物园
明明和红红周末逛动物园,在一个大笼子里关了鸵鸟和斑马。看了一会儿,明明说:“我一共看到了24个脑袋。”红红说:“笼子里一共有68条腿。”你知道鸵鸟和斑马各有多少吗?
9. 导师的诡计
一个博士生导师带了8名博士,他每天中午都和这八名学生一起吃饭。有一天一个学生说:“老师,您什么时候可以让我们不写论文就得到博士学位。”导师说:“这很简单,要不这样吧,我们定个日子:只要你们每人每天都换一下位子,直到你们8个人的排列次序重复的时候为止。那一天之后,只要你们8个人中的谁还是我的学生,那他不用写论文我就给他博士学位。”
请你算算,要过多久,这8个学生才能不写论文得到博士学位呢?
10. 领文具
有个人拿着一筐文具往办公室走,另一个公司的人看到了,就问他:“你们公司到底多少人啊,需要这么多文具?”他说:“每个人一支笔,每两个人一瓶胶水,每三个人一个订书机,每四个人一把尺子,我一共拿了120件文具,还差5把尺子呢。”请问,他们公司有多少人?
11. 保持平衡
仔细观察下面的滑轮,每个相同形状的物体的重量都是相同的,前三个滑轮系统都是平衡状态,请问第四个滑轮系统要用多重的物体才能使其保持平衡?
12. 三人决斗
三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为了决定他们谁能娶这个姑娘,他们决定用手枪进行一次决斗。阿历克斯的命中率是30%;克里斯比他好些,命中率是50%;最出色的枪手是鲍博,他从不失误,命中率是100%。由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为公平起见,他们决定按这样的顺序:阿历克斯先开枪,克里斯第二,鲍博最后。然后这样循环,直到他们只剩下一个人。那么这3个人中谁活下来的机会最大呢?他们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13. 抢糖果
爸爸出差给孩子带回来一包糖果,一共正好有100颗,爸爸让两个孩子从这堆糖果中轮流拿糖,谁能拿到最后一颗糖果谁为胜利者,爸爸会奖励一个神秘的礼物。当然拿糖是有一定条件的:每个人每次拿的糖至少要有1个,但最多不能超过5个,请问:如果你是弟弟,你先拿,你该拿几个?以后怎么拿才能保证你能拿到最后一个糖果呢?
14. 贪心的渔夫
有一个渔夫得到了捕鱼的秘技,每天打的鱼都是前一天的3倍。结果等到第五天的时候,教他秘技的人说:“我告诉你每天不能超过10条鱼,你现在五天已经打了1089条了。你以后一条鱼也打不到了。”渔夫郁闷地说:“我听您说是:第一天不能超过10条鱼。”请问他这几天,每天打了几条鱼?
15. 农夫买鸡
从前有个农夫想要办一个养鸡场,需要买100只鸡。已知公鸡每只5元,母鸡每只3元,小鸡三只1元。现在农夫手中只有100元资金,问可以买公鸡、母鸡、小鸡各多少只?(钱要正好花完)
16. 各买了多少苹果
两个商贩共卖了1000斤苹果,一个卖得多,一个卖得少,但是卖了同样的钱。一个商贩对另一个说:“如果我有你那么多的苹果,我能卖到4900元。”另一个说:“如果我有你那么多的苹果,只能卖到900元。”你知道两人各卖了多少苹果吗?
17. 有多少士兵
空降兵深入敌后,有一小波军队聚集在了一起,长官问一个下士,现在还有多少士兵。下士回答道:“如果我们再失去100名士兵,我们的食物还够吃5天;如果我们再失去200名士兵,那食物还够吃6天。”
请问,他们现在一共有多少士兵?
18. 平均速度
某人步行了5小时,先沿着平路走,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走回出发地。假如他在平路上每小时走4千米,上山每小时走3千米,下山每小时走6千米,试求他5小时共走了多少千米?
19. 多少零件
一家工厂4名工人每天工作4个小时,每4天可以生产4个零件,那么8名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8天能生产多少个零件呢?
20. 买衣服
六名同学一起去商店买衣服,其中有两名男同学,四名女同学。他们各自购买了若干件衣服。购买情况如下:
(1) 每件衣服的价格都以分为最小单位;
(2) 甲购买了1件,乙购买了2件,丙购买了3件,丁购买了4件,戊购买了5件,而己购买了6件;
(3) 两个男生购买的衣服,每件的单价都相同;
(4) 其他四名女同学购买的衣服,每件的单价都是男生所购衣服单价的2倍;
(5) 这六人总共花了1000元。
问:这六人中哪两个人是男生?
21. 堆高台
堆一层的高台需要1块儿大石头,堆两层的高台需要5块儿大石头,三层高台需要14块儿大石头,4层高台需要30块儿大石头。如果堆一个9层高台需要多少块儿大石头?
22. 排队
有个学校,学生每3人一队,正好排完;每5人一队,最后还剩3个人;每7人一队,最后也是剩3个人。那么,你知道这个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吗?
23. 运米问题
《九章算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九章,有246个题目。其中一道题目是这样的:一个人用车装米,从甲地运往乙地,装米的车日行25千米,不装米的空车日行35千米,5日往返三次,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4. 鸡兔同笼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个头,下有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25. 兔子问题
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伦纳德提出下面一道有趣的问题:如果每对大兔每月生一对小兔,而每对小兔生长一个月就能成为大兔,并且所有的兔子全部存活,那么有人养了初生的一对小兔,一年后共有多少对兔子?
26. 洗碗问题
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有一道著名的“河上荡杯”题(注:荡杯即洗碗)。题目大意是:一位农妇在河边洗碗。邻居问:“你家里来了多少客人,要用这么多碗?”她答道:“客人每两位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位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位合用一只菜碗,一共洗了65只碗。”请问,她家里究竟来了多少位客人?
27. 三女归家
今有三女,长女五日一归,中女四日一归,少女三日一归。问三女何日相会?
这道题也是我国古代名著《孙子算经》中为计算最小公倍数而设计的题目。意思是:一家有三个女儿都已出嫁。大女儿五天回一次娘家,二女儿四天回一次娘家,小女儿三天回一次娘家。三个女儿从娘家同一天走后,至少再隔多少天三人可以再次在娘家相会?
28. 有女善织
有一位善于织布的妇女,每天织的布都比前一天翻一番。五天共织了62尺布,请问她这五天各织布多少尺?
29. 利息问题
今有人举取他绢,重作券,要过限一日息绢一尺,二日息二尺,如是息绢日多一尺。今过限一百日。问息绢几何?
意思是说:一个债主拿借方的绢作为抵押品,债务过期一天要纳1尺绢作为利息,过两天利息是2尺,这样,每天利息增多1尺。现在请问,如果过期100天,共需要缴纳利息多少尺绢?
30. 良马与驽马
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问几何日相逢及各行几何?
意思是说:有好马和劣马同时从长安出发去齐。齐离长安3000里。好马第一天走193里。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3里;劣马第一天走97里,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减少半里。好马先到达齐,马上回头去迎接劣马。问一共走了多少天两马才能相遇?这时两马各走多少里?
31. 黑蛇进洞
一条长80安古拉(古印度长度单位)的大黑蛇,以十四分之五天爬七又二分之一安古拉的速度爬进一个洞,而蛇尾每四分之一天却要长四分之十一安古拉。请问黑蛇需要几天才能完全爬进洞?
32. 三女刺绣
今有三女各刺文一方,长女七日刺讫,中女八日半刺讫,小女九日太半刺讫。今令三女共刺一方,问几何日刺讫?
意思是说:有三个女子各绣一块花样,大女儿用了7天时间绣完,二女儿用了8天半绣完,小女儿用了9又2/3天绣完。现在三个女子一起来绣这块花样,得用多少天时间绣完?
33. 紫草染绢
今有绢一匹买紫草三十斤,染绢二丈五尺。今有绢七匹,欲减买紫草,还自染余绢。问减绢、买紫草各几何?
意思是说:用一匹绢能换紫草30斤,这30斤紫草能染25尺绢。现在有7匹绢,准备用其中一部分去换紫草,来染剩下的绢。问:要拿多少绢去换紫草?换多少斤紫草?
按古法:1匹等于4丈,1丈等于10尺。
34. 耗子穿墙
两只老鼠想见面,可是隔着一堵墙,于是它们齐声喊道:“咱们一起打洞吧!”于是,它们找了一处对着的地方打起洞来。这两只老鼠一大一小,头一天各打进墙内一尺。大鼠越干越有劲,以后每天的进尺都比前一天多一倍;小鼠越干越累,以后每天的进尺都是前一天的一半。现在知道墙壁厚五尺,问几天后它们才能会面?大小老鼠各打穿了几尺?
35. 数不知总
今有数不知总,以五累减之无剩,以七百十五累减之剩十,以二百四十七累减之剩一百四十,以三百九十一累减之剩二百四十五,以一百八十七累减之剩一百零九,问总数若干?
意思是说:现在有一个数,不知道是多少。用5除可以除尽;用715除,余数为10;用247除,余数是140;用391除,余数是245;用187除,余数是109。问这个数是多少?
36. 余米推数
有米铺诉被盗,去米一般三箩,皆适满,不记细数。今左壁箩剩一合,中间箩剩一升四合,右壁箩剩一合。后获贼,系甲、乙、丙三人,甲称当夜摸得马勺,在左壁箩满舀入布袋;乙称踢得木履,在中箩舀入袋;丙称摸得漆碗,在右壁箩舀入袋,将归食用,日久不知数。索到三器,马勺满容一升九合,木履容一升七合,漆碗容一升二合。欲知所失米数,计赃结断,三盗各几何?
意思是说一天夜里,某粮店遭窃,店里的3箩米所剩无几。官府派员勘查现场发现,3个同样大小的箩,第一个剩1合米,第2个剩14合米,第3个剩1合米。当问及店老板丢失多少米时,回答说,只记得原来3箩米是一样多的,具体丢多少不清楚。后来抓到了三名盗贼,他们供认:甲用马勺从第一箩里掏米,乙用木履从第二箩里掏米,丙用大碗从第三箩里掏米,每次都掏满。经测量,马勺容量为19合,木履容量为17合,大碗容量为12合。问三名小偷各偷走了多少米?(合是一种传统的米容器,10合为1升,10升为1斗,10斗为1石)
37. 五家共井
“今有五家共井,甲二绠不足,如乙一绠;乙三绠不足,如丙一绠;丙四绠不足,如丁一绠;丁五绠不足,如戊一绠;戊六绠不足,如甲一绠。如各得所不足一绠,皆逮。问井深、绠长各几何?”
意思是说:现在有五家共用一口井,甲、乙、丙、丁、戊五家各有一条绳子汲水(下面用文字表示每一家的绳子):甲?2+乙=井深,乙?3+丙=井深,丙?4+丁=井深,丁?5+戊=井深,戊?6+甲=井深,求甲、乙、丙、丁、戊各家绳子的长度和井深。
38. 余数问题
二数余一,五数余二,七数余三,九数余四,问本数。
意思是说:一个数,用2除余1,用5除余2,用7除余3,用9除余4,问这个数最小是几?
注:本数即为最小值。
39. 铜币问题
12世纪时,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也曾编了一道习题:
某人对一个朋友说:“如果你给我100枚铜币,我将比你富有2倍。”朋友回答说:“你只要给我10枚铜币,我就比你富有6倍。”问这两人各有多少铜币?
40. 七猫问题
在七间房子里,每间都养着七只猫;在这七只猫中,不论哪只,都能捕到七只老鼠;而这七只老鼠,每只都要吃掉七个麦穗;如果每个麦穗都能剥下七颗麦粒,请问:房子、猫、老鼠、麦穗、麦粒都加在一起总共应该有多少?
41. 汉诺塔问题
古印度有个传说:神庙里有三根金刚石棒,第一根上面套着64个圆金片,自下而上从大到小摆放。有人预言,如果把第一根石棒上的金片全部搬到第三根上,世界末日就来了。当然,搬动这些金片是有一定规则的,可以借用中间的一根棒,但每次只能搬动一个金片,且大的金片不能放在小的金片上面。为了不让世界末日到来,神庙众高僧日夜守护,不让其他人靠近。这时候,一个数学家路过此地,看到这样的情景,笑了!
他为什么笑?
42. 木长几何
今有木,不知其数,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问木长几何?
意思是说: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长木头,绳子还剩余4.5尺,将绳子对折后再量长木,长木多出1尺,问长木头有多长?
43. 相遇问题
今有甲,发长安,五日至齐;乙发齐,七日至长安。今乙发已先二日,甲乃发长安。问几何日相逢?
大意是:甲从长安出发,需五天时间到达齐;乙从齐出发,需七天时间到达长安。现在乙从齐出发两天后,甲才从长安出发。问几天后两人相遇?
44. 关税问题
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并五关所税,适重一斤。问本持金几何?
意思是说:某人拿金子过五个关口,第一关收税二分之一,第二关收三分之一,第三、四、五关分别收税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一共被收税正好一斤重。问原来拿了多少金子?
45. 韩信点兵(1)
韩信率军出征,他想知道一共带了多少士兵,于是命令士兵每10人一排排好,排到最后发现缺1人。
他认为这样不吉利,就改为每9人一排,可最后一排又缺了1人;
改成8人一排,最后一排仍缺1人;
7人一排,缺1人;
6人一排,缺1人;
5人一排,缺1人;
4人一排,缺1人;
3人一排,缺1人;
直到2人一排还是缺一人。
韩信仰天长叹,难道这场仗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吗!
你能算出韩信至少带了多少士兵吗?
46. 韩信点兵(2)
我国汉代有一位大将,名叫韩信。据说他每次集合部队,都要求部下报三次数,第一次按1~3报数,第二次按1~5报数,第三次按1~7报数,每次报数后都要求最后一个人报告他报的数是几,这样韩信就知道一共到了多少人。你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吗?
47. 托尔斯泰的割草问题
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出过这样一道题:一组割草人要把两块草地上的草割完。大的一块草地的面积是小的一块草地面积的2倍,上午全部人都在大的一块草地上割草。下午一半人仍留在大草地上,到傍晚时把大草地的草割完。另一半人去割小草地的草,到傍晚还剩下一部分,这一部分由1名割草人再用一天时间刚好割完。问这组割草人共有多少人?(假设每个割草人的割草速度都相同。)
48. 柯克曼女生散步问题
这个女生散步问题是由英国数学家柯克曼(1806—1895)于1850年提出来的。具体问题表述如下。
一个学校有15名女生,她们每天要做三人行的散步,要使每个女生在一周内的每天做三人行散步时,与其他同学再组成三人小组同行时,彼此只有一次相遇在同一小组内,应怎样安排?
49. 苏步青跑狗问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有一次在德国访问,一位有名的德国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向而行,距离为50km。甲每小时走3km,乙每小时走2km,甲带一只狗,狗每小时跑5km,狗跑得比人快,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跑,碰到甲后又往乙方向跑,这样继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假设狗的速度恒定,且不计转弯的时间。)
50. 阿基米德分牛问题
太阳神有一牛群,由白、黑、花、棕四种颜色的公、母牛组成,在公牛中,白牛数多于棕牛数,多出之数相当于黑牛数的1/2;黑牛数多于棕牛数,多出之数相当于花牛数的1/3;花牛数多于棕牛数,多出之数相当于白牛数的1/4。
在母牛中,白牛数是全体黑牛(包括公牛)数的1/3;黑牛数是全体花牛数的1/4;花牛数是全体棕牛数的1/5;棕牛数是全体白牛数的1/6。
问这群牛最少有多少头,是怎样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