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纪康丽
- 丛书名: 高校英语选修课系列教材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75388
- 上架时间:2014-9-1
- 出版日期:2014 年8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1
- 所属分类:外语 > 英语 > 语言学 > 语言学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公共课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王苏星,江苏省人。英国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位,高级经济师,中国国际 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总监,资深咨询 顾问。主要负责企业经营战略、创新战略、 地域扩张和兼并收购战略、投资策略、金融 咨询、人力资源管理、IT治理架构、企业变 革、运营管理、风险管理流程再造、金融与 信托行业研究和金皮书撰写等工作。
吴兰,四川省人。管理硕士学位,中 级经济师,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项目 经理,高级咨询顾问。主要负责业务开发和 实施,包括战略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 运营模式、金融咨询、投资咨询的全球研 究、风险评估评级、市场和客户分析以及公 司各类创新业务的解决方案和模型设计、金 融与信托行业研究和金皮书撰写等工作。
目录
Chapter 1 Peopling the British Isles
不列颠岛屿的居民 1
Chapter 2 Beowulf—The Anglo-Saxon Epic
《贝奥武夫》——盎格鲁撒克逊史诗 19
Chapter 3 The Legend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亚瑟王和他的骑士》 37
Chapter 4 Norman Conquest
诺曼征服 54
Chapter 5 Loan 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英语中的借词 70
Chapter 6 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故事集》 88
Chapter 7 The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 109
Chapter 8 King Lear
《李尔王》 131
Chapter 9 The Reformation
宗教改革 149
Chapter 10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前言
本教材从历史、哲学、经济、文学等方面分析了英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一进程对英语产生的影响。第1章首先介绍英语民族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如何定居不列颠。由于他们的母语是英语,从而引出用古英语写成的盎格鲁撒克逊史诗《贝奥武夫》(第2章)。在分析主题思想的同时讨论英雄理想对英语民族的影响。第3章介绍不列颠英雄亚瑟王及其代表的基督教骑士精神。这部分对了解英国绅士精神的起源有很大帮助。接下来不列颠经历了史上最大一次入侵,称作“诺曼征服”。由于诺曼人讲的是法语,所以英国被征服后,英语就沦为粗俗的语言,而法语则一跃成为官方语言(第4章)。历史上诺曼王朝和金雀花王朝的建立正是指的这个时期。这部分的重点是《最终税册》和《大宪章》。由于英国岛屿曾遭受不同民族的侵略,英语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第5章重点讲解英语外来语,即英语中的借词现象,如拉丁语借词、希腊语借词、法语借词、斯堪的纳维亚语借词等。第6
章介绍乔叟用中古英语写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具体分析故事集中的一篇《巴斯妇》,对比古英语和中古英语之间的差别以及两者与现代英语的异同。至此,漫长的中世纪结束,我们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第7章)。第8章介绍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之一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李尔王》,从中体会人文主义如何解放人的思想,使人重新获得了尊严。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以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领袖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第9章)。要想深入了解西方文明,《圣经》是必读作品。因为《圣经》已经成为英语使用者的DNA,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交流,处处都渗透着《圣经》的典故。第10章有选择性地讲解《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中的片段,以加深对西方文明的理解。第11章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启蒙时代。这里我们要了解英国和法国的启蒙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狄德罗。启蒙时代呼唤的理性精神为规范英语语法和词语开辟了道路。期间我们会与约翰逊博士相遇,了解他那部举世闻名的《英语词典》。第12章我们过渡到启蒙思想给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具体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于英国?第13章首先介绍地理大发现。它的时间跨度很大,横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重点介绍著名的欧洲和英国航海家,其次介绍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如何与中国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的情况。最后2章内容与美国相关。第14章讲述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第15章介绍美国的废奴运动。总之,本教材内容涵盖英国历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英语演变产生的影响。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在课程的开始就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在国际交往中无论你来自何地,只要使用英语就可以传递信息完成交流任务。下面就请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 为什么英语能够成为当前国际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其他语言?
2. 这一现象与英语使用者的价值取向有何关联?如个人主义、自由、公平、正义等。
3. 这一现象与英语使用者的宗教信仰有何关联?因为基督教倡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4. 这一现象与英国开发大片殖民地有何关联?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力量是否可以决定其语言的普及和推广?
5. 最后,这一现象与英语开放的语言体系有何关联?
这些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一定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会开始关注课程内容与自己专业之间的联系,为论文选题作准备。比如,法学院的学生会对《大宪章》感兴趣;人文学院的学生会对英国中世纪封建社会制度产生兴趣;理学院的学生会对牛顿的神学态度感兴趣。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十分广,适合不同专业学生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的研究题目。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不断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面临的问题。通过批阅学生的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和面谈选题、结构、论据及参考文献的方式,指导学生确定题目,查阅文献并掌握学术写作的规范。由于选题难度存在差异,论文写作语言可以在英语和汉语中任选。
本书的行文同时使用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英语部分是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本书涵盖的内容比较广,复杂和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就放到了汉语部分。教师可以把这部分作为自己知识的拓展。本教材具体操作是这样的:上课的第一周向学生明确本课程知识学习与写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思考论文题目。第三周选课学生的数量稳定之后讲授论文开题报告的模式,同时布置学生第五周提交开题报告。与此同时,每堂课安排3-5名学生在课堂上口头展示自己的论文内容,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第十周提交论文初稿,获得教师评语后学生能获得一次面谈机会,教师为学生解答论文中存在的疑问。之后进行论文修改并在学期的最后一周提交论文终稿。另外,教师将每周要讲的内容和要求学生阅读的材料提前上传至网上。学生预习材料的同时需要思考每课后面布置的讨论题,这样便于大家课堂上进行交流。
作业安排中的视频资料大都可以根据标题在亚马逊商店找到。还有一些可以从互联网YouTube中下载。作业中的听力材料则可以从网址http://www.bbc.co.uk/podcasts/genre/factual/下载。
与市面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 目前出版的同类教材选题比较宽泛,基本以“西方”或“欧洲”作为视角,如《西方思想经典导读》(孙有中,201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欧洲文化入门》(王佐良等,199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西方文明简史》(杰克
英语语言与文化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逊·斯皮瓦格尔,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等。而本教材只专注于英国社会历史给英语带来的变化,视角独特,选题新颖,因为英国在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中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案例。
2. 与专业性很强的《英语史》(Baugh & Cable,200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及劳特里奇出版社)相比较,本教材重点没有放在语言学意义上英语本身的变化,如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如何对英语本身产生影响的。就笔者所知,目前这类教材并不多见。
另外,高等教育中论文写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环节。只有通过论文写作才能发现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如研究兴趣、逻辑思维、阅读面以及思想深度等。本教材强调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正是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浮躁、学分至上、不愿深入探究问题、浅尝辄止而设计的。目的是让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在人生道路上明确生活目标,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教材撰写过程中给我提供慷慨帮助的同事和学生。首先感谢为书稿英文部分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外教同事Reid Mitchell,他的中文名字是米茶。Reid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历史学博士,曾任普林斯顿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的专业知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使我受益匪浅。其次,感谢为我推荐相关书籍的外教同事Roger Olesen。最后,感谢我的学生同意使用他们的期末论文作为分析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