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作为考生备考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的学习教材,也可供各类培训班使用。考生可通过学习本书,掌握考试的重点,并通过历年真题及解析,熟悉试题形式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是根据2014年最新的考试大纲编写的。书中的“考点梳理”是作者针对该科考试自首次开考至今所有考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后,得出的高频考点,并增加了最新要求的内容;“真题解析”是将最近历年的考试真题进行了分类后,梳理出典型题目放在每章的后面,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使考生能够通过试题,更好地理解考试重点。
本书由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编委会主任薛大龙担任主编。薛老师作为业内名师,具有11年面授经验、主编出版书籍50余本,曾在全国范围内讲授公开课600多次,企业内训超过1000家。作为考试规则研究者,薛老师非常熟悉命题要求、命题形式、命题难度、命题深度、命题重点及判卷标准等。
作译者
目录
1.1 物业管理的概念 1
1.1.1 考点梳理 1
1.1.2 真题解析 3
1.2 我国物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5
1.2.1 考点梳理 5
1.3 我国物业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9
1.3.1 考点梳理 9
1.4 《物业管理条例》 12
1.4.1 考点梳理 12
1.4.2 真题解析 18
第2章 物业管理服务 21
2.1 物业管理服务的特点和内容 21
2.1.1 考点梳理 21
2.1.2 真题解析 29
2.2 物业服务收费及定价成本监审 31
2.2.1 考点梳理 31
2.2.2 真题解析 37
2.3 物业服务合同 42
2.3.1 考点梳理 42
前言
国家对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本书简称“住建部”,2008年3月前称“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本书简称“人社部”)共同负责全国物业管理师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工作,并按职责分工对该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物业管理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每年举行一次。
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合格,由人社部、住建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颁发由人社部统一印制,住建部、人社部用印的《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经注册后方可以物业管理师的名义执业。住建部为物业管理师资格注册审批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为物业管理师资格注册审查机构。取得《资格证书》并申请注册的人员,应当受聘于一个具有物业管理资质的企业,并通过聘用企业向本企业工商注册所在省的注册审查机构提出注册申请。
物业管理项目负责人应当由物业管理师担任。物业管理师只能在一个具有物业管理资质的企业负责物业管理项目的管理工作。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经济师职务。注册证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印制,省级注册管理机构负责打印,并在照片处加盖省级主管机构的钢印。证书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师注册证。
由于历年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的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不超过10%,考试内容范围较广泛,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考生仅看教程很难通过考试,因此本书应运而生。
《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系列书籍是根据2014年最新的考试大纲编写的,全套共有四本,分别是: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物业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综合能力。书中的“考点梳理”是作者针对该科考试自首次开考至今所有考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后,得出的高频考点,并增加了最新要求的内容。“真题解析”是将最近历年的考试真题进行了分类后,梳理出典型题目放在每章的后面,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使考生能够通过试题,更好地理解考试重点。
《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系列书籍由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编委会主任薛大龙担任主编。薛老师作为面授名师,具有11年面授经验、主编出版书籍50余本,曾在全国范围内讲授公开课600多次,企业内训超过1000家,作为考试规则研究者,薛老师非常熟悉命题要求、命题形式、命题难度、命题深度、命题重点及判卷标准等。
本书由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曾学权担任副主编,曾学权先生被北京国软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聘为高级研究员,他在具有丰富物业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尤其对近年的物业管理师考试命题及方向研究透彻。
本书作为考生备考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的学习教材,也可供各类培训班使用。考生可通过学习本书,掌握考试的重点,并通过历年真题及解析,熟悉试题形式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在本书出版之际,要特别感谢命题专家们,编者在本书中引用了历年典型的考试原题。另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文献和书籍,编者在此对这些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祁玉芹老师和张瑞喜老师,两位老师在本书的策划、选题的申报、写作大纲的确定、以及编辑、出版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漏和不妥之处,如果读者发现书中的错误,请发到作者电子邮箱PYXDL@163.COM,编者诚恳地希望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和帮助,对此,我们将十分感激,如果意见被采用,我们将在书籍再版时将您的名字加到新书的前言致谢名单中,并赠送您改版后的书籍。
编 者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