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高等教育出版社医学教材建设,由中国医师协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 研究会与我国十几所著名医学院校共同于2002年初发起、筹划,而后有 几十所院校加入。
本次教材建设共有近两千名作者参加编写,他们中既有医学界的泰 斗、工程院院士、相关医学专业委员会领导及学术骨干,更可喜的是还 吸收了大批在教学、临床一线的中青年教师。
“高教版”医学教材除保留国内同类教材已具备的“三基”知识外, 还根据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删除了陈旧理论、内容,增加了 公认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并以立体化、系列化的形式展示给广大 师生,充分体现医学教育的特点。
我社在近几年内,除陆续出版其他专业、层次的医学教材外,还将建 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学科网站,以达到为广大院校教学提供立体化教 学包、教学解决方案的目的。
追求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建设精品教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是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类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规划会议精神,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及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以适应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为准则,组织全国10余所高等院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编写而成。全书共20章,前十一章属于基础免疫学的内容,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属于临床免疫学的内容。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强调少而精,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和再教育性,适当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新进展,注重基础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在内容的取舍、文图配合等方面作了调整。每章前有内容提要和学习目标,章后有复习思考题,全书最后有参考答案及中英文对照词汇表,便于自学和掌握要点。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医药院校成人教育、专升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 免疫学基本概念
一、免疫的本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概况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四、免疫学发展趋势
第三节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免疫学与预防医学
二、免疫学与临床医学
三、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免疫方式
四、机体的应答能力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一、抗原的特异性
二、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抗原的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二、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依赖T细胞
三、根据抗原是否同时具有两种基本性能分类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
三、动物免疫血清
四、异嗜性抗原
五、同种异型抗原
六、自身抗原
七、肿瘤抗原
第六节 超抗原和免疫佐剂
一、超抗原
二、免疫佐剂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三、免疫球蛋白的蛋白酶水解片段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一、同种型
二、同种异型
三、独特型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及五类免疫
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一、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二、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抗体合成与抗体多样性
一、基因结构
二、抗体合成
三、抗体多样性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一、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二、基因工程抗体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补体的命名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激活途径
二、旁路激活途径
三、MBL激活途径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一、自行衰变调节
二、补体调节蛋白的调节
第四节 补体受体
一、CRl(C1335)
二、CR2(CD21)
三、CR3(CDllb/CDl8)
四、CR4(gpl50/95,CDllc/cDl8)
五、C5aR(CE)88)和C3aR
第五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一、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二、调理作用与免疫黏附作用
三、炎症介质作用
四、调节免疫应答
第六节 补体系统与疾病
一、补体检测及意义
二、与补体功能表达有关的疾病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一、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
一、主要作用于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
二、主要作用于单核一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的细胞因子
三、作用于骨髓干细胞的细胞因子
四、其他重要的细胞因子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受体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特点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诊断
三、细胞因子与疾病治疗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和CD的概念
二、重要的CD分子
第二节 黏附分子
一、黏附分子的概念
二、黏附分子的分类
三、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第三节 CD分子和黏附分子在临床医
学中的应用
一、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三、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第七章 MHc分子
第一节 MHC的结构与特点
一、小鼠Mt{C的结构
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二节 MHC的遗传特点
一、多态性
二、连锁不平衡和单元型
三、HLA多态性的产生和意义
第三节 MHC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MHCI类分子
二、MHCⅡ类分子
第四节 HLA与医学
一、HLA与器官移植
二、HLA与疾病
三、亲子鉴定与法医学研究
第八章 免疫细胞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一、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第二节 淋巴细胞
一、T淋巴细胞
二、B淋巴细胞
三、NK细胞
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
一、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
二、树突状细胞
三、B淋巴细胞
第四节 其他免疫细胞
一、血管内皮细胞
二、中性粒细胞
三、嗜酸性粒细胞
四、嗜碱性粒细胞
第九章 免疫应答
第十章 免疫耐受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十二章 超敏反应
第十三章 自身免疫病
第四章 免疫缺陷病
第十五章 免疫增生病
第十六章 肿瘤免疫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
第十八章 抗感染免疫
前言
成人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子传统的普通本科教育,而是针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临床工作者,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其需求是进一步补充和提高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编写适合成人学历教育的教材,是成人医学教育质量的保证。为此,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类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规划会议精神,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及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适应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为准则,组织全国10余所医学院校有丰富成人教育教学经验的教授编写了《医学免疫学》。全书38万字,共20章,前十一章属于基础免疫学的内容,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属于临床免疫学的内容。本书强调少而精,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和再教育性,适当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新进展。本书有以下特点:
1。有利于理解:本书有较多的图表和模式图,以期将抽象的免疫学理论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
2.有利于自学: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叙述条理化,便于记忆。每章前有内容提要和学习目标,章后有复习思考题,全书最后有参考答案。
3.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结合:全书将免疫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系统阐述了因免疫缺陷、免疫增生、免疫耐受、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所致的临床疾病。
本书在内容的取舍上有些调整,基础免疫学部分保留了已学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知识,增加了某些新进展。详述了医学上重要的抗原,补充了新的与临床相关的重要抗原,如B细胞超抗原等;对CD分子、黏附分子的结构、分布等适当精简,强调其功能,补充了新发现的CD分子,充实了CD分子和黏附分子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如与某些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肿瘤的发展与转移的关系分别作了适当介绍;补体系统章节精简了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增加了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内容;在阐述免疫细胞时,从造血干细胞谈起,改变了以往单纯论述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模式,在细胞分型、表面分子的表达等方面作了深入阐述;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整体水平、遗传水平等不同层次阐述了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及其意义。
临床免疫学部分,考虑到白血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新增免疫增生病章节、抗感染免疫章节,增加了抗真菌免疫,强调免疫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及其特点,介绍了抗感染免疫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双重性(利弊);移植免疫章节以基本理论为框架,阐述了移植排斥反应的现象、条件、内在规律和机理,指出了移植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肿瘤免疫章节补充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如肿瘤的基因治疗等。
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学院校成人教育、成人专升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参考用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承蒙三峡大学医学院及兄弟院校的帮助与支持,三峡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教师宋利琼、刘嘉、杨建林、周永芹对全书文字、插图进行审校,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误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及教师批评指正。
编者
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