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编写模式适合项目式教学,章节以实践项目为单位,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内容主要包括模具加工工艺制订、模具加工的工作准备、模具零件的加工中心加工、模具零件的钻孔加工、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模具装配、模具的试模与修模等注射模加工专业知识的介绍与应用。
本书面向中职学校模具制造相关专业学生,讲授本书全部内容大约需用250学时,也可根据专业需要选讲其中部分内容;也适合模具制作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项目一 任务说明及材料确定
引言
1.1 项目任务书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总体要求
1.1.3 项目阶段
1.1.4 综合实训结束时需提交的成果与资料
1.2 塑件结构工艺分析
1.2.1 材料的选用
1.2.2 脱模斜度
1.2.3 加强筋
1.2.4 塑件尺寸、公差与精度
1.2.5 壁厚
1.2.6 圆角
1.3 注射模的结构组成
1.3.1 型腔布局与分型面
1.3.2 浇注系统
1.3.3 冷却系统及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书摘
项目阶段划分为计划制订阶段、计划保障阶段和实现阶段,是指从项目开始、任务分配到试模生产的全过程。
1.计划制订阶段
一旦宣布新项目起步,即是方案开发阶段的开始。应尽早开始这一阶段以便在样品认可的准备阶段,就能够获得宝贵的时间来制订检验方案。在这期间将收集制订检验方案所需的信息和技术资料,包括有关零件装配、检验工具、零件匹配范围、总装零件方面的信息、样品认可方面已有的技术资料和工作准备方面的措施。在方案制订阶段,必须确保模具制造有关小组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
2.计划保障阶段
计划保障阶段是模具加工开始前的时间段。在这一阶段,根据已有完整的设计数据,加工小组开始订购模架、模具标准件、准备加王设备及刀具等,保证后期的模具加工能够顺利进行。
3.实现阶段
按照加工计划实施,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模具部件,装配及试模。
1.1.4 综合实训结束时需提交的成果与资料
综合实训结束时,需提交以下成果与资料:
1)加工工艺设计;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机械加工工序卡;
4)工作零件数控加工程序;
5)加工制造成果;
6)模具装配流程图。
由教师以班级样品报告的形式,对零件样品认可的结果(按检验方案进行的评价)进行记录。
每一份测量报告中都应有反映认可零件质量状态的分数(1分、3分或6分),尺寸按照检验各项最差的分数或样品报告标准打分。当塑件做好后,并且已有实验室材质检验结果和表面检验结果时,由各项最差的分数决定首批样品认可的总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