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何秋生 刘振宇
-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类精品教材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31438
- 上架时间:2014-6-26
- 出版日期:2014 年7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56
- 版次:2-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单片计算机
教材 > 计算机教材 > 本科/研究生 > 计算机专业教材 > 计算机专业课程 > 单片机及嵌入式计算机
编辑推荐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以及单片机爱好者学习单片机的自学用书,也可供从事自动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测控、智能一体化以及各类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第1章 单片机概述 1
1.1 单片机发展概况 1
1.2 基于51内核的单片机 2
1.3 单片机的常用术语 2
1.4 单片机特点及应用 4
习题1 5
第2章 51单片机结构及硬件系统设计基础 6
2.1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6
2.2 单片机的引脚 7
2.3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10
2.3.1 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10
2.3.2 51单片机的存储器 12
2.3.3 时序与指令周期 17
2.4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基础 18
2.4.1 单片机基础知识 18
2.4.2 从数据手册了解AT89S51单片机 22
2.4.3 AT89S51单片机最小系统 24
2.4.4 基于STC89C51RC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28
习题2 32
前言
虽然芯片生产厂商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单片机新产品,但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资料最多的仍是51系列单片机,国内各个大学以51单片机作为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出大量的单片机人才。
在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众多单片机生产厂商获得了51单片机生产许可后,开发出了基于51内核的新型单片机,使51单片机家族长盛不衰。
本书第1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这次的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对全书的内容、结构重新进行了编排,并补充完善了相应内容,以满足高等学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的需要,以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学习、掌握51单片机应用技术的需要。
本书重点考虑了以下问题:
(1)注重原理和应用的结合,避免只关注原理介绍和例题分析。本书基础篇在介绍51单片机原理的基础上,以Atmel公司的AT89S51为例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电路,并以此实验电路为平台,设计了大量的例题,通过例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也可以通过学习原理来加强学生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2)突出内容的典型性和实用性。本书中给出的例题,都是最常用、简单和典型的方案,学生可以在设计系统时直接将例题中的方案应用于系统设计中,因此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单片机系统的效率。
(3)注重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电路易于设计,便于自学。本书中给出的电路都是用常用元件搭建而成的,尤其是用AT89S51设计的实验电路,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万能板搭建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本书共分3篇:基础篇、提高篇和高级篇。基础篇主要包括第1~4章,介绍51单片机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并以AT89S51单片机简单实验电路为硬件平台给出了大量的例题程序;提高篇包括第5~8章,主要包括51单片机的存储器扩展、显示系统扩展,以及中断、定时器、通信模块工作原理与ADC芯片、DAC芯片的接口技术;高级篇包括第9~12章,主要介绍C8051F330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功能模块与通信接口,以及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本书介绍的两种单片机都可以实现在系统编程,读者可以花费极低的成本自己制作编程电缆,并实现自制实验装置,为自己建立起实践单片机的实验平台。
本书适合作为单片机课程或智能仪表设计课程的教材,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32学时安排:课堂教学20学时,讲授第1~4章,实验12学时,其他章节简要介绍。
48学时安排:课堂教学32学时,讲授第1~8章,实验16学时,其他章节简要介绍。
56学时安排:课堂教学40学时,讲授第1~10章,实验16学时。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太原理工大学马春燕(第7章),陈燕(第9章),武兴华(第11章),张灵(第8章),郑丽君(第3章);山西农业大学刘振宇(第1、10章),刘琪芳(第6章);太原科技大学何秋生(第5、12章),刘红兵(第4章);太原工业学院原菊梅(第2章)。何秋生和刘振宇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组织、修改与定稿;原菊梅和马春燕任副主编,协助主编工作;夏路易任本书的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Atmel、SiliconLaboratories、Keil公司的数据手册与应用注释。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的网站、新华龙公司的网站、众多51内核单片机等网站提供的资料以及相关51内核单片机的参考书,在此对这些网站、网站资料作者与参考书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电子邮件:heqs2008@126.com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