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王顺 潘娅 盛安平 印梅
- 丛书名: 重点大学软件工程规划系列教材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60391
- 上架时间:2014-6-24
- 出版日期:2014 年6月
- 开本:16开
- 页码:488
- 版次:3-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 软件方法/软件工程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以实际项目为原型,以关键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为指导,贯彻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与全程质量管理思想。
本书第一篇由众多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第一线长期从事软件测试理论研究及考试研究的教师参与书籍的创作、组稿与审阅,目的是让软件测试领域核心理论知识在一个章节中完美地展示出来,方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回顾。
本书第二篇由众多资深软件测试工程师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与提炼,以一个完整软件项目为实例,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日常工作进行详细的介绍,帮助读者掌握各种技术并能灵活地使用和扩展这些技术。让每一位读者清晰地理解作为一名软件测试工程师需要在软件生产流程各阶段做什么、怎么做、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技巧与参考文档。
本书第三篇是众多资深软件工程师在软件测试领域各大技术主题分享,展现众多实际工作中典型的测试技巧、测试技术,不仅告诉读者如何做,更主要是如何做得更好,向资深工程师方向发展,同时激起每个读者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和积极动手实践的兴趣。读者通过认真地体会这些技术细节并积极实践后,就能够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第四篇是引导师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提高。
本书适用于高校计算机及软件工程各专业作为软件实践教材,也可供有兴趣或正在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人员参考。
作译者
十年以上计算机软件从业经验,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系统架构师。创建学习型组织一一言若金叶软件研究中心:一个以网络形式组织的软件研究团队,致力于网络软件研究与开发、计算机专著编写,为加快祖国信息化发展进程而努力!
中文名:盛安平 英文名:Sky
十年以上计算机软件从业经验,资深软件测试工程师,跨平台软件测试事业部负责人。精通Mac、Linux、Solaris、HPUX、IBM-AIX系统的应用及维护。熟练掌握Windows,Mac平台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开发与应用。敏捷开发(Agile)工程师。
潘娅(Yetta),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软件系系主任,十年以上计算机软件从业经验,主要从事软件过程改进、软件测试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印梅(Nancy),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7年以上计算机软件教学经验,主要从事Java Web开发、软件测试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目录
第1章本书特色与使用方法
1.1本书特色
1.2本书第3版亮点
1.3本书第1、2、3版之间的关系
1.4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
1.5本书四大篇章之间的关系
1.6本书与市面上其他软件实践类书籍的主要区别
1.7如何更好地使用本书
1.8本书及其配套下载资源使用说明
1.9读书笔记
第2章软件测试核心理论知识串讲
2.1软件测试
2.1.1软件测试的定义
2.1.2软件测试的原则
2.1.3软件测试分类
2.1.4软件测试策略
2.2软件测试模型
2.2.1V模型
2.2.2W模型
前言
《软件测试方法与技术实践指南》第1版的出版,距今已经有4年时间; 第2版的出版,距今也有两年时间。书籍第1版与第2版得到广大高校与读者的好评,并在全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此我代表言若金叶软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体清华专著成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书籍第3版的出版,将最大程度上满足全国各大高校、各大软件公司、各大软件培训中心的多层次需求。同时,继续保持本书在全国软件实践类专著中遥遥领先的地位,加强本书对全国各大高校和软件公司的深远影响。
.中心除加大软件实践类教程广度与深度的研发与编写外,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积极配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在国内宣传计算机实践教学,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国高校软件实践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为国家高素质软件实践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搭建优秀的平台。
《软件测试工程师成长之路——软件测试方法与技术实践指南》第3版的出版秉承第1版与第2版的优点,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与全程质量管理的角度,阐述测试工程师在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以及每一阶段所起的作用。同时,增加软件测试工程师各大技术主题分享,为每一位读者从初级测试工程师向中高级测试工程师发展指明了道路。
当读者拿到本书时,中心已经完成了面向全国的十八届测试工程师培训与项目实训。有相当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加入了中心的培训与项目实训。实际的教学与学生们实际的项目实践,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实践教程的发展,使该教程更适合引领高校学生动手实践及各大软件公司工程师们提高软件开发质量水平。
本书涉及的内容:
全书分为四大篇,同时有4个附录,每一篇的规划都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附录也不例外。
第一篇: 软件测试工程师知识筹备与成长发展,共分为3章。第1章讲解本书特色与使用方法; 第2章将软件测试核心的理论知识串接起来,展示了从事软件测试工作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理论; 第3章讲解测试工程师如何成长,方便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岗位上不断成长。
第一篇从理论上阐述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范畴、日常工作内容; 成为测试工程师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 测试工程师成长和发展的前景。
第二篇: 基于Java EE产品线的项目实践,共分为7章。该篇主要通过实例来讲述从软件最初的简单需求模型到最终的产品发布各个阶段测试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初期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软件测试案例的编写、软件项目各部门相互协作、执行测试案例并报告缺陷、产品功能完善与修复缺陷阶段、测试工程师在产品发布前后的工作。
第4章和第5章通过实例,深入讲解编写高质量的测试计划的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在项目中维护和执行测试计划。
第6章通过各种类型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压力性能测试、Web安全测试、跨平台/跨浏览器测试、本地化国际化测试、Accessbility的编写实例,深入学习编写各种测试用例的方法,以及学习在项目中和项目结束后维护测试用例。
第7章和第8章能学习到如何与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环境维护工程师一起处理各种状态的Bug; 如何管理和分析项目过程中以及项目结束后各种状态、类型、级别的Bug; 以及如何通过分析结果提高测试工程师本身乃至整个测试团队的测试水平。结合各种编写测试用例的方法以及各种Bug的实例,深入学习如何在整个项目中更早、更多地发现Bug,以及如何才能报出正确、详细且能被软件开发工程师接受的Bug。
第9章和第10章能深入学习到如何编写高质量的质量分析报告; 如何组织验收单位、软件公司内部员工进行有效的验收测试; 如何处理验收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客户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第二篇从项目全程质量管理的角度阐述软件项目每个过程中,软件测试工程师的作用、工作重点以及扮演的角色。
第三篇: 软件测试领域九大专题技术分享,共分为9章。涉及软件测试领域的方方面面,同时紧随国际软件测试最新的技术,有一定的前瞻性,技术研究深入,方便引导读者进入高级工程师行列。内容包括Web测试专题技术分享、Client测试专题技术分享、Mobile测试专题技术分享、国际化本地化测试专题技术分享、跨平台跨浏览器专题技术分享、Web安全测试专题技术分享、敏捷测试专题技术分享、软件自动化测试专题技术分享、压力与性能测试专题技术分享。
第三篇通过众多全球知名软件公司资深工程师的各大软件测试技术主题分享,让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高以及怎样跻身资深工程师行列。
第四篇: 师生动手实践,共1章。引导读者立即实践,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阅读中心在国际软件测试中积累的经验分享,欣赏全国大学生软件实践能力比赛的获奖作品,使自己更快地适应软件工程师角色。
书籍附录A的内容是本书第二篇对应的软件系统,师生安装好系统后教学更有针对性; 附录B是将书中或软件测试工作中常遇到的英语与对应的中文解释,方便读者进入国际软件测试队伍中; 附录C是面试指南,方便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附录D是对本书所有作者与贡献者的介绍,感谢他们的辛勤努力、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对加快祖国信息化发展步伐的雄心壮志,才成就了今天的系列实践教材。
第3版新增/新修订章节主要作者与贡献人:
序言
目前,中国高校中的计算机教育大多是理论教育,缺乏实践类教程。中国的大学生也因为缺少计算机实践能力而缺乏自信,无法找到能让自己立足本专业的实力,因而裹足不前。是打破这种僵局的时候了,让我们来主导这场革新,并且这场革新只能成功,因为大家等得太久,我们不能承受使如此庞大的人群失望。中心计划将在近5年的时间内把中国所有能实践的计算机理论教材,都配上相应的实践教程。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体会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高瞻远瞩,谋划久远,找到学生想从事软件行业必备的技术与素养,同时注重各领域知识的衔接。计算机编程技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力图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最深的软件知识。
作为教育者,我们深知一个人的成长或成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很多事情不是仅有理论知识就能做成的。如今的大学教育已成了大众消费,每个人只要想上大学,基本上都能实现,只不过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学的区别。正因为大学如此易考,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就非常多,因此在社会中生存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我们现在见到许多这样的情况: 大学的学历、中学的能力、小学的心态和幼儿园的受挫能力,可见学生的心理与人格教育也不容忽视。因此,每章末都有读书笔记和励志名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
21世纪最缺乏的是高素质人才,每一个人都要努力使自己由应试型人才向素质型人才转变,由理论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变,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终生学习,为家庭、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其中终生学习非常重要,终生学习不是指一直在学校学习,而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会自学的人,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就相当于没有上过大学。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能获得成功,但这世上还是有90%以上的人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最重要的不是你知不知道怎样能成功,而是你是否做了,到底坚持了多久,是否坚持到将自己都感动过无数次!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在乎你一时的得与失,心态要平静。只要你有一个坚定的方向,有执著的信念,那么你一定能做成这件事,成功对你来说只是时间问题。做学问就一定要能坐得住,要耐得住寂寞,否则不可能成就大的事业,也就不可能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
系列丛书的特点:
1. 作者阵容强大
该套丛书主作者都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软件公司,大家因共同的信念而集合在一起。他们有多年的计算机实践经验,只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表述。作者大多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与软件培训中心,他们大多清楚目前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实践知识,但苦于缺少实践,无法指导。中心的任务就是首先建立软件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框架体系,其次对于各种计算机语言,在框架内补充各自的知识,最后由工程师去写代码,由各大学教师去阅读。
2. 动用书籍的实践者队伍
中心每本书都有许多的实践人员,他们是软件工程师、高校教师、培训机构人员、高校在读博士或硕士,也有少许高年级的本科生。实践者队伍的选择也是来自各个专业,他们可能是学计算机的,或者是学日语或法语的,对数学、计算机没有什么概念,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想看懂的人都能学会。实践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检阅系列丛书中的每本书是否适合绝大部分人学习。
3. 书中所有的例程都能正确运行
我们不是做伪代码,书中所有的例程都能正确运行。这是众多的实践者一起试验出来的结果。如果某个程序不能实践出来,书中会有解释,说明这个核心代码段,是为了解释某个大型功能,因书的篇幅不够,因而省略了其他代码。
4. 不仅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实战经验的传授,更是树立人生信仰的坐标
知识、技能目前不会,我们可以很快学到,只要你愿意。但一个人的信仰是扎根心底的,且坚不可摧。所以只要你有恒心,就一定能成为领域的佼佼者!
这套丛书的编写得到了许多美国、法国、英国留学生的支持,更是得到了硅谷的许多美籍华人的智力支持,让我们能够轻松地跟进国际最新的技术步伐。我要感谢你们的是,你们虽然身在国外,但都深植一颗爱国的心。这套丛书的出版同时得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大力支持,在此由衷地感谢。
致所有团队成员: 我深信今天的沉默,是为了明天能闪亮的更久远。潜心研究技术,造福中国软件产业,这不仅关系到某个人、某个家庭,甚至可以改变一代人或好几代人对技术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的反思。书是人类思想的延续,一本好书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团队的成员,你们承载着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大学生的期望,你们不会孤单。你们应运而生,顺时而动。在你们走过的道路上,虽然有你们留下的无数汗水,甚至泪水,但你们的辛劳不会白费。是你们的付出,让后来人减少了许多碰壁的机会; 是你们的努力,让许多人拥有了自信的笑容,生活得如此从容。
燃起生命的大火,扬起生命的风帆!
生命因为奋斗不息而光彩夺目,因为消沉磨灭而黯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