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一曲理性乐观者的牧歌通俗易懂的世界通史入门读物
娓娓道来几十段精彩的文明史片段,闪耀人类文明的三卷赞歌!
《文明之光》系列荣获由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选的2014“中国好书”奖。
作者以人文与科技、经济结合的视角,选取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件:大航海,文艺复兴,古代罗马,美第奇家族,瓷器,牛顿,爱迪生,航天飞机,原子能,绘画、音乐,计算机时代……透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式的讲解,揭示人类文明不断解决问题、曲折前行的辉煌历程,以及平凡人等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既能够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体会到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多样性。
在具体的讲述上,作者以科学的态度提及不同的观点,并不只执一家之言或是轻易给出一个结论,比如评价宋朝就提到了钱穆、陈寅恪、费正清的不同观点。正是这种贯穿始终的科学态度,让这本书给人启发的同时也令人信服。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先生、美国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分别为《文明之光》作序,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内容简介
《文明之光》系列大致按照从地球诞生到近现代的顺序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每个章节相对独立,全景式地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多样性。《文明之光》系列第二册讲述了从近代科学兴起,到工业革命时代,以及原子能应用这一历史阶段,共八个专题。
看完这个系列,读者朋友可以体会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虽然不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人类总是会有办法解决它们,我们要成为一个“理性乐观派”;其次是能够认识到普通人对文明发展的贡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贡献者。
作译者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是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在美国两家风险投资基金(中国世纪基金和ZPark风险基金)分别担任董事和顾问,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及该校国际事务委员会的顾问。他曾经是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项目的总负责人。从2012年起任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专家和顾问。
吴军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与同事一起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谷歌工程奖。吴军博士还是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公司,出任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的副总裁。2012-2014年回到谷歌,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2014年,他在硅谷创办了丰元资本风险投资公司。
吴军博士的著作《浪潮之巅》第一版荣获“蓝狮子2011年十大最佳商业图书”奖。《数学之美》荣获国家图书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2014中国书业评选年度图书,入选广电总局“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及“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推荐书目”。《文明之光》荣获2014“中国好书”。
目录
V 序二 大数据时代感受人文和科技的跨界之美
XIII 前言 引子 一年与半小时—年轻的人类
第一节 我们的星球
第二节 生命的诞生和进化
第三节 最后的半小时 第一章 金字塔和死者之书—古埃及文明
第一节 偶然的伟大发现
第二节 最古老的文明
第三节 金字塔
第四节 灿烂的古埃及艺术
第五节 埃及文明和青花瓷
附录 古埃及年代表 第二章 轮子、拼音文字和铁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
第一节 轮子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 汉 谟拉比法典
第三节 冶铁的发明和人类最早的条约
第四节 亚述— 血腥与文明
第五节 最后的辉煌— 空中花园
附录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年代表 第三章 垄耕种植法和科举— 中国的农业文明
第一节 水利、垄耕种植法和农具
第二节 先进的选官制度
媒体评论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古代罗马的强大,今日美国的繁荣,是因为那些建国元勋,真正接受了来自于欧几里得的灵感,理解并提炼了科学的精神,活学活用,悟出了治国之道。由此可见,人类文明跨领域的交流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在今天的世界,用铁路与航海来建立地理的联络已不是那么重要,而建立知识的桥梁,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孤岛,才是推进文明的动力。知识跨领域的连接能有效提高信息的密度,必然导致我们网络时代的文明大爆炸。
——张首晟/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吴军的书有一种魔力,吸引你要赶快把它读完,这种魔力源于他与众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和平实的叙述。从《浪潮之巅》、《数学之美》,再到今天的《文明之光》,无一例外。吴军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从来不坐在书斋里编书。为了创作《文明之光》,吴军走遍世界各地,寻访当年文明的遗迹,并到各大博物馆参观了大量的文物,然后写下了自己对文明的感悟。
书中文字轻松而优美,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毫不夸张地讲,在快速消费时代,这是一本适合人们拿在手上慢慢欣赏品读的好书。
——陶宁/创新工场首席运营官
★在我看来,吴军的这部“文明之光”,独特之处,也是有价值之处,不在于他的语言、视角、论证、笔触之类的表面,而在于他所阐述的价值观:一个民族、国家、或者个人,他的“武功”(包括疆土、财富、地位、声望)不论多高,都会消散;而只有留下“文治”(包括思想、科学、艺术、文化,统称文明),这个民族或者个人才会名垂千古,因为只有文明的进步才是对人类发展重要的东西。吴军远远超脱了民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狭隘历史观,写下这三卷人类文明的赞歌,这才是“文明之光”核心的价值。
——Ryan
★作者是一位科学家。因此,他的视角和写法与所有的历史书、文明史(作者大多来自文科)都不同。即便是讲述历史(古代的宋朝)和艺术(中国以至于世界上的瓷器),也都注重事实,冷静地约束文科作者无法抑制的感性描述,用客观的笔触渐次道来,因为毫无刻意向读者“强加”什么观点的企图而令人读得放松。另一方面,对于史料的转述细致清晰,把古书中被我们忽略的许多细节一一列出,转换为今人可以理解的度量,注释详细,令人感受到深切的对于读者的尊重和认真。文字的逻辑性自不必说,而文采斐然,又不输于任何文科作者。即便是关于科学类的片段,我这个文科生竟然读起来也感觉亲切自然,如沐春风。
——斗室的碎玉 (公众微信号:Jade_Home.)
书摘
著史需史才、史学和史识。吴军博士的史才,我们在《浪潮之巅》中已经领略;他在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下科研工作的积累,加上他长期游历欧美实地考察,也赋予了他难得的史料厚度和相关知识底蕴;从科学家向投资家身份的成功转型,使得他常常能道出超越同侪的见识。这些独特条件,确保了他能以一人之力,从浩瀚的原材料中,合理选择片段,拼成一幅文明之光的拼图。
用如此短的篇幅,概述如此恢弘的文明画卷,那么这幅拼图必然是写意的、散点透视的。在我看来,贯穿全书的“意”有三:一、进化观点;二、科技—资本黄金组合;三、反英雄史观。进化观点我们不陌生,作为一名科学家出身的作者,采用这种观点著史很自然。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人把这一生物学观点推广到了社会领域,这就有些跑题了,也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本质上,进化观点恰
恰是反对所谓历史规律的,连达尔文自己也说,他提出进化论的灵感来自于偶然阅读马尔萨斯的著作,生物的突变过程更是具有很大偶然性,并且从价值判断上,存活下来的不一定更“好”,仅仅是更“适”而已。小例子如英文键盘的排列,今天我们知道,它绝非效率最好的排列,只不过历史的偶然让它变成这样,即便有人发明一种更“好”的键盘,也不会有生命力。在本书中,采纳偶然性解释的案例很多,比如说日本是个岛国,原材料相对缺乏,因此制作任何东西都必须精益求精,否则会被认为是浪费财物;在讨论荷兰和英国为何超过葡萄牙西班牙时,认为正是这两个国家不利的地理、气候条件(上天给的偶然因素),决定了他们只能靠工商业致富。
平心接纳了这种偶然性,我们就不难理解吴军博士为何单开一章讲述“人造的奇迹—瓷器”。普通的史书不会给单件发明如此多的篇幅,即便硬要写一件,一般作者也会选择传播思想的印刷术(造纸术),而非瓷器。瓷器是无名工匠偶然的发明;其技术进步与美学观点变迁,是人类多文明融合演进的绝佳样本;西方国家利用现代分析方法,在市场上超越东方的“手艺”,又是科学技术威力的明证;市场利润因素推动欧洲工匠孜孜不倦寻找制瓷秘诀,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近500年欧美领先全球的原因。说到利润,由于儒家讲“士农工商”,再加上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人羞于谈“利”,认为它总是与“自私”挂钩,狠斗私字一闪念。其实亚当?斯密《国富论》推导的是“自利”(selfinterest,而非自私selfish)导致利他的过程。长期来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不外乎三个G:God,Gold,Glory。古希腊人的科学艺术,为的是Glory,很多研究没什么直接应用价值,情怀令人赞叹,但对其他文明的可复制性就不容乐观;中世纪时伊斯兰教大扩张,靠的是God给予的强悍动力,但马放南山之时,就是这个文明衰微之始;纵观人类2000年来的历史,只有Gold代表的利润因素,才是超越一切民族和文化的普适动力。吴军博士以科技-资本的组合,解释瓷器的演变;解释欧洲的大航海为什么能够持续,而中国航海在郑和之后就戛然而止;解释为何荷英资本主义模式成为世界主流;解释历次工业革命的起源。这是全书第二个“意”。反英雄史观是吴军博士这套书的第三个“意”,在书的前半部分,贯彻得比较彻底,如对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无名创造者的敬意、对法老、亚历山大大帝、屋大维和蒙古人赫赫武功的轻描淡写,第一册的目录中,只出现了汉谟拉比一个人名;但到书的后半部分,史观有些动摇。我非常理解作者操作上的难处:一来,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故事的主人公没个名字,确实很难提高可读性;二来由于人类科学技术往精深发展,研究变成了一种专业,做出重大发现的基础是高等数学工具和复杂昂贵的实验,而非生活常识,像历史上那种普通工匠偶然做出划时代发现的情形越来越少。不过还好,作者在细微之处还是做出了一些调整,如在讲美国时,把富兰克林放在杰弗逊、华盛顿前面,并且把富兰克林首先定义为一个科学家。不仅如此,因为吴军博士本人就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所以在浩如烟海的科学家、发明家中选择时,也有他独到的眼光。他在行文中,对富兰克林、爱迪生、焦耳、史蒂芬森、奥本海默等既懂科学发明又懂经营管理的人,表现出格外的敬意。这与作者在硅谷的工作经历密不可分,同时也提醒我们:近代以来,荷英开创的经济体系席卷全球,脱离具体商业模式的“发明”、“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不可持续。
说到荷英体系,我想起读吴军博士《浪潮之巅》一书时的经历。在那本讲IT业兴衰的书中,他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论述风险投资对IT业的作用。乍看起来有些跑题,但仔细一追溯技术发展的动力,“资本”这个土得掉渣的词儿,正是那些很酷的网络创新背后的真正推手。这让我想到了万科的经历,万科1988年股份化改造,1991年上市,是深市“老五家”之一,万科三十周年之际回头看,若不是当年借助了资本市场的神奇力量,在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中,我们根本无法走到今天。以上是阅读《文明之光》后一点拉杂的感想。对于文明史这一题材,缺的不是原材料,而是快刀斩乱麻的勇气和见他人所未见的眼光。诚然,史料的摘选见仁见智,我也并非完全同意吴军博士书中的每一个观点,但格外欣赏他驾驭这个题材的勇气。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敢于尝试,敢于立新,不仅是从事学术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自我颠覆的动力所在。
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
同类热销商品
土耳其蓝·希腊蓝
- ¥69.00
-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