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将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人格教育有机结合,无论对于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应用工作者,还是教师和家长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译者
目录
第一节 构建幼儿人格描述词表
第二节 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与人格结构的构建
第二章 小学生人格的结构与评估
第一节 构建小学生人格描述词表
第二节 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与人格结构的构建
第三章 初中生人格的结构与评估
第一节 构建初中生人格描述词表
第二节 初中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与人格结构的构建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3~5岁幼儿人格纵向发展特点
第二节 6~12岁小学生人格纵向发展特点
第三节 13~15岁初中生人格横向发展特点
第五章 生理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幼儿自我控制的脑电特征研究
第二节 幼儿自豪识别加工的时间过程
第六章 气质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幼儿气质情绪性对其自尊的影响
第二节 幼儿气质对其自信心的影响
第七章 父母共同养育与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系
书摘
我国十分重视人格教育。1999年国务院科技部把心理学列为我国2001~2015年期间优先发展的18个基础学科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注重人的心理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具体指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教育部等部委于2010年12月启动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和国家对促进个体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视。
人格是个体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模式,作为决定人的典型行为方式的心理系统或动力结构,人格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在环境变化及其适应过程中的态度、信念、情绪和行为。儿童青少年期是构建自我认同、培养健全人格、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阶段。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儿童的早期经验、家庭环境、父母教养、学校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其人格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心理不断受到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在儿童青少年人格教育领域,也凸显出许多实际问题,如独生子女的教养,单亲、离异、重组等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农村留守、城市流动儿童人格的发展,祖父母代养对儿童人格的影响,儿童网络依赖的普遍存在,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城乡儿童享受教育资源的失衡等等,所有这些都给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机制与干预的研究是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研究,不仅对于探讨遗传、环境,教育作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开展人格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它符合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