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与临床基础,其中《黄帝内经》是奠定中医脾胃学说理论基础的最早医著,《伤寒杂病论》为脾胃论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经过不断的发展,李东垣的《脾胃论》成为脾胃学说的代表性著作;此后历代医家对此都有精深的研究,渐渐形成了一个著名的学术流派。脾胃学说是随着整个中医学的发展而渐渐形成的,对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研究脾胃学说理论对发扬中医药学、开展科研临床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可指导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而且在临床各系统疾病的防治中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在临床各科中应用研究脾胃学说及其相应的中医学思路与方法,有助于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是对中医学很好的继承与创新。为此,我们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这本《脾胃学说临床应用》,力求全面、系统、规范,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对医学各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均有裨益。
内容简介
《脾胃学说临床应用》适用于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
尤对于临床一线的中医工作者、中医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均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脾胃学说的形成
第一节 《黄帝内经》与脾胃学说的关系
一、脾胃的形态部位
二、脾胃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三、胃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四、脾胃的病因病理
五、脾胃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对脾胃学说的贡献
一、强调实脾法则的防治功用
二、脾胃病证的辨治纲要
三、提出治禁,源于护胃
四、煎服调护,顾护脾胃
五、胃气为本,预后变化
六、病瘥调理,继培后天
第三节 李果及其《脾胃论》对脾胃学说的贡献
一、养生治病,胃气为本
二、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三、益气升阳,潜降阴火
四、因时制宜,制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