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译者
须峰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欧国际上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曾任上海二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海螺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SIFEC)副校长。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后期,他在“三枪”推动完成了从批发到直销的营销渠道变革。在工业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竞合中,他在“海螺”摸索形成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协同发展的模式。通过这些创新与变革,他为“三枪”和“海螺”这两个国有民族品牌注入厂勃勃生机。曾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上海市创建卓越品牌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目录
第一章信息革命
第一节信息解放
第二节信息解放的助推力:思维互联
第三节信息开放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开放中走向多元
第一节多元化媒体
第二节多元化文化
第三节多元化商业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发动了战斗却没发动战争
第一节互联网近视
第二节经济规律的悄然改变
第三节网络时期的财富规则——网富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篇: 天变道亦变——涌动中的互联网商业新生态
第四章“平”世界中的“不平生活”
第一节新圈地运动
第二节多样化的新版图
前言
2011年8月4日,29岁的少数族裔男子马克·达根(Mark Duggan),在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区(Tottenham)的一辆的士中,遭警察拦截后被枪杀——警方认为他是歹徒且从事毒品交易。
8月6日,当地居民开始示威抗议。暴力活动在当天夜间爆发,并迅速蔓延到伦敦(London)、伯明翰(Birmingham)、曼彻斯特(Manchester)、诺丁汉(Nottingham)、布里斯托尔(Bristol)和莱切斯特(Leicester)等地。打、砸、抢、偷、烧等暴力事件肆意蔓延。8月7日晚,仅伦敦消防队就接到2169个紧急来电——这是正常水平的15倍[1]。8月9日,动乱受到控制并基本停息。
在短短4天中,警方记录的犯罪超过3000起,有5人死亡、多人受伤。伦敦一个区的案件,已上升成为牵动英国上下的社会动乱,并一度动摇了全球金融市场对英镑的信心和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安保的信心。截至当年8月21日,已有近2000人被捕、1000人被起诉[2]。从伦敦当时所逮捕的人群分析可知,80后和90后群体是主流,占比达94.8%[3]。作为互联网的一代,他们运用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媒体进行组织协调,共同制造了此次社会动乱。
针对互联网在动乱中的负面影响,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在2011年8月11日向下议院的陈词中说道,“自由流动的信息既可用于行善,也可用来施恶,当人们使用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来施暴时,我们就要阻止他们”[4]。
英国并非是互联网的第一个受害者。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为镇压针对其政权的抗议游行,曾试图中断互联网;类似地,美国旧金山交通管理当局,为阻止计划中的抗议活动,也曾关闭了地铁站的手机和无线数据服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互动的载体,通过改变信息交流、信息创造、信息使用的方式,已经渗透到文化、经济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产业界,2005年10月李亮创办PPG,切入男装衬衫直销领域。2007年,PPG对北京、上海等地投放广告额2.3亿元人民币[5],其男装衬衫专家的形象深入人心,衬衫网络直销的商业模式也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但在2008年,由于产品质量、资金链断裂等问题,PPG如雁过寒潭,华丽的身影一闪即逝。
PPG是中国服装行业网络直销快速发展的先例,它同时也为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顾客)、C2C(Customer to Customer,顾客对顾客)、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企业对顾客)和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等网络直销模式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车之鉴。
进一步分析表明:常见的网络直销模式,普遍患有“互联网近视症(Internet Myopia)”。这些商业形态只看到信息解放的过程中,发展网络直销的机遇;却忽视了在实时、双向、动态的信息交流背后,人类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商业社会中正四处涌动着客户行为嬗变的巨流,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机遇。在过去十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大多把互联网当作是一个销售渠道,这样简单的网络直销模式,易遭模仿,并导致市场竞争的同质化,从而使得此类企业盈利能力遭到削弱。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由技术专家或网络爱好者提出,以新奇为目标,其发展主要靠风险资本推动。这一时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网络经济相关的人才、资本等社会资源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自我配置,网络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不断反思该如何更有效地主动驾驭这场人类历史上也许是影响面最大的一场革命。
那么,当前互联网商业生态环境正发生何种变化?互联网商业创新到底路在何方?
从社交网络在英国暴动中的作用可以看到,这起个案在短短4天内迅速升级成为大范围的暴力事件,与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黑莓个人通讯服务(Blackberry Messaging)等密不可分。通过这些社交媒体,年轻的暴徒们明确攻击目标,并组织协调暴动。当警察赶往暴动点时,他们使用这些工具,迅速告知同伙,避免被逮个正着。由于用户不必在社交网上透露真实姓名,所以监管部门即使获知了参与人员的网络身份,也难找出幕后真正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来看,社交网络在英国暴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负面和破坏性的。但从另外一个侧面,它也充分体现了社交网络时代个体行为的变化,他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得到空前增强。这种人的行为的改变,也许正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动力。
导致这场行为革命的基础就是通过互联网渠道,信息的渗透性和协同性都得到了增强。
渗透性增强的直接结果就是促进信息对称。在Web 1.0时代,与工业时代一样,少数人通过有限的网络渠道,集约化传播信息,比如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就是获取最新信息的首要来源。由于大众对这些信息,只能浏览不能修改,所以信息的传播仍然与传统媒体一样是单向的,因此互联网在本质上仍属于传统世界的延伸。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人群的扩大和人们对网络参与程度的不断增加,我们的世界信息对称的程度不断提升。单个网民的经历和感受能迅速传遍网络社区,并引发网络群体的思维共振,形成具有特定群体特点、代表特定群体利益的非主流价值观和亚文化。这时,草根网民已不单单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在现今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上,个体和组织几乎拥有同样的信息工具和传播能力。社会舆论已不再掌控在少数人手中,大众通过直接、频繁、圈群化的信息交流,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快速达成群体性共识。
协同性增强的直接结果就是交易成本降低,互联网上信息的即时和广泛互通,扩大了人们的沟通范围、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运用这个覆盖面广、渗透力强、成本低廉的媒介,一些原本价格高昂的传播被大众参与的低成本传播替代,一些新的社会群体沟通和协同方式正在养成。
在信息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的过程中,民众的诉求超越了物质而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得社会商品的属性也不断丰富。网络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传播渠道,演变成为知识创造与交流、文化诞生与扩散、商品创新与传递的平台。在Web 2.0时代,用户既能浏览信息,也能转发信息、创造信息,这使得无数人生活于网络与现实的交融之中。网络族群的日益成熟促成互联网生态环境的空前繁荣,在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博客、维基、豆瓣、微博、第二人生(Second Life)、开心网、脸谱(Facebook)、Pinterest等基于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社交媒体的产生,改变了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行为方式,这种改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从集中到分散,以前的门户网站现在仅仅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来源,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站已经迅速成为用户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新选择。二是从被动到主动,当信息发布渠道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当社交媒体提供大量免费的信息发布渠道后,用户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能主动发布各类信息。三是从延时到即时,通过微博、维基百科等社交平台,用户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多样化的最新信息,而不必等待网站编辑发布消息。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人群分布以用户兴趣为导向:这种兴趣既可以由社交媒体指定,比如塞班(Symbian)社区主要服务于诺基亚用户;也可由用户按需自行设定,例如在“行”(Xing,社交网站创建平台)上面,用户可按兴趣和需要创建自己的社交网站。
作者其它作品
2004 MBA联考清华辅导教材-逻辑
- ¥39.00
- ¥29.25
同类热销商品
商战
- ¥49.00
- ¥33.32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
-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 打造销售铁军
-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