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路基础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2)
1.1电路和电路模型(2)
1.1.1电路(2)
1.1.2电路模型(2)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3)
1.2.1电流(3)
1.2.2电压(4)
1.2.3电功率(5)
1.3电阻元件和电源(6)
1.3.1电阻元件(6)
1.3.2独立电源(7)
1.3.3受控源(9)
1.4基尔霍夫定律(10)
1.4.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0)
1.4.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1)
1.5支路电流法(12)
1.6等效变换法(13)
1.6.1基本概念(13)
1.6.2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14)
1.7节点电压法(15)
1.7.1节点电压及节点电压方程(15)
1.7.2节点法应用举例(16)
1.8网络定理分析法(17)
1.8.1叠加定理(17)
1.8.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18)
1.8.3最大功率传输定理(21)
1.9应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22)
本章小结(23)
习题一(24)
第2章正弦稳态交流电路(28)
2.1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8)
2.1.1正弦量的瞬时值(28)
2.1.2正弦量的三要素(28)
2.1.3相位差(30)
2.1.4正弦量的有效值(31)
2.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2)
2.2.1复数的表示形式及运算规则(32)
2.2.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3)
2.3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34)
2.3.1纯电阻电路(34)
2.3.2纯电感电路(35)
2.3.3纯电容电路(36)
2.3.4电容与电感的连接(38)
2.4RLC串联电路的分析(多阻抗串联与并联)(38)
2.4.1RLC串联电路的分析(38)
2.4.2复阻抗的串联(39)
2.5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41)
2.5.1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41)
2.5.2复功率、视在功率和无功功率(42)
2.6功率因数的提高(43)
2.7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43)
2.8谐振电路(44)
2.8.1RLC串联谐振电路(44)
2.8.2RLC并联谐振电路(46)
2.9三相电路(47)
2.9.1三相电源(47)
2.9.2三相电源的连接(47)
2.9.3三相电源和负载的连接(49)
2.9.4三相电路的计算(49)
2.9.5三相电路的功率(51)
2.10应用——电容倍增器(52)
本章小结(53)
习题二(53)
第3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57)
3.1非正弦周期信号(57)
3.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58)
3.2.1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58)
3.2.2对称波形的傅里叶级数(60)
3.2.3非正弦周期波的频谱(61)
3.3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62)
3.3.1最大值(62)
3.3.2有效值(62)
3.3.3平均值(62)
3.3.4平均功率(63)
3.4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63)
3.5应用——频谱分析仪(64)
本章小结(65)
习题三(65)
第4章电路的暂态分析(67)
4.1过渡过程及换路定律(67)
4.1.1过渡过程(67)
4.1.2换路定律(67)
4.2一阶RC电路的过渡过程(69)
4.2.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69)
4.2.2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71)
4.3一阶RL电路的过渡过程(72)
4.3.1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72)
4.3.2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73)
4.4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及三要素法(74)
4.4.1一阶电路的全响应(74)
4.4.2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74)
4.5应用——闪光灯电路(76)
本章小结(77)
习题四(77)
第二篇模拟电子技术
第5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82)
5.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82)
5.1.1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82)
5.1.2PN结(83)
5.2半导体二极管(85)
5.2.1基本结构(85)
5.2.2伏安特性(85)
5.2.3主要参数(86)
5.3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87)
5.3.1限幅电路(87)
5.3.2整流电路(87)
5.3.3滤波电路(90)
5.4稳压二极管及其应用(92)
5.4.1稳压二极管特性与参数(92)
5.4.2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92)
5.5应用——检波电路(93)
本章小结(94)
习题五(94)
第6章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97)
6.1晶体三极管(97)
6.1.1基本结构及电路符号(97)
6.1.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98)
6.1.3三极管的共射特性曲线(99)
6.1.4三极管的主要参数(100)
6.2场效应晶体管(101)
6.2.1N沟道增强型MOS管(101)
6.2.2N沟道耗尽型MOS管(103)
6.2.3场效应管和三极管比较(103)
6.3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性能指标(104)
6.3.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104)
6.3.2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105)
6.4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106)
6.4.1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106)
6.4.2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108)
6.5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12)
6.5.1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112)
6.5.2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113)
6.6射极输出器(114)
6.6.1电路的基本分析(114)
6.6.2共集电极电路的特点和应用(116)
6.7多级放大电路(116)
6.7.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116)
6.7.2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118)
6.8应用——复合晶体管(118)
本章小结(119)
习题六(120)
第7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123)
7.1集成电路概述(123)
7.1.1集成电路及其发展(123)
7.1.2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分类(123)
7.1.3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简介(124)
7.2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及功能(124)
7.2.1偏置电路——电流源(125)
7.2.2输入级——差动放大电路(126)
7.2.3输出级——功率放大电路(130)
7.3理想运算放大器(133)
7.3.1理想运放的技术指标(133)
7.3.2理想运放的两种工作状态(134)
7.4放大电路中的反馈(135)
7.4.1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别方法(136)
7.4.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39)
7.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140)
7.5.1比例运算电路(140)
7.5.2加减运算电路(142)
7.5.3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144)
7.5.4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144)
7.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146)
7.6.1电压比较器概述(146)
7.6.2单限比较器(147)
7.6.3滞回电压比较器(147)
7.6.4双限电压比较器(148)
7.6.5集成稳压电路(149)
7.7应用——集成函数发生器8038(151)
本章小结(152)
习题七(153)
第三篇数字电子技术
第8章逻辑代数基础(158)
8.1数字电路中使用的数制简介(158)
8.1.1二进制数(158)
8.1.2二进制数与其他进制数的转换(158)
8.1.3二进制正、负数的表示法(159)
8.2码制和常用代码(160)
8.2.1二十进制编码(BCD码)(161)
8.2.2可靠性编码(162)
8.2.3字符码(163)
8.3逻辑代数(164)
8.3.1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164)
8.3.2基本逻辑运算(164)
8.3.3复合逻辑运算(165)
8.3.4几个概念(166)
8.4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167)
8.4.1真值表(167)
8.4.2逻辑表达式(167)
8.4.3逻辑图(168)
8.4.4波形图(169)
8.4.5卡诺图(169)
8.5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定律和规则(170)
8.5.1基本公式(170)
8.5.2基本定律(171)
8.5.3基本规则(171)
8.6逻辑函数的化简(172)
8.6.1“最简”的概念及最简表达式的几种形式(172)
8.6.2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173)
8.6.3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174)
8.6.4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176)
本章小结(178)
习题八(178)
第9章集成逻辑门电路(182)
9.1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182)
9.1.1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182)
9.1.2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182)
9.1.3MOS管的开关特性(183)
9.2分立元件门电路(183)
9.2.1二极管与门(183)
9.2.2二极管或门(184)
9.2.3三极管非门(反相器)(184)
9.3集成TTL门电路(185)
9.3.1集成TTL与非门(185)
9.3.2集成TTL非门、或非门、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187)
9.3.3改进型TTL门电路——抗饱和TTL门电路(189)
9.3.4TTL门电路的使用规则(190)
9.4集成MOS门电路(191)
9.4.1CMOS门电路(191)
9.4.2集成CMOS门电路及其使用规则(192)
9.4.3TTL与MOS门电路之间的接口技术(193)
9.5应用——三态门用于总线电路(194)
本章小结(195)
习题九(195)
第10章组合逻辑电路与设计(198)
10.1组合逻辑电路概述(198)
10.1.1组合电路的特点(198)
10.1.2组合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198)
10.1.3组合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199)
10.2常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200)
10.2.1编码器(200)
10.2.2译码器(205)
10.2.3加法器(209)
10.2.4数值比较器(210)
10.2.5数据选择器(212)
10.2.6数据分配器(216)
10.3应用——微处理器地址译码电路(217)
本章小结(218)
习题十(218)
第11章时序逻辑电路(221)
11.1双稳态触发器(221)
11.1.1基本RS触发器(221)
11.1.2同步RS触发器(222)
11.1.3主从触发器(223)
11.1.4不同类型时钟触发器间的转换(225)
11.2寄存器(226)
11.2.1数码寄存器(226)
11.2.2移位寄存器(227)
11.3计数器(229)
11.3.1同步计数器(229)
11.3.2异步计数器(234)
11.3.3集成计数器构成N进制计数器的方法(234)
11.4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237)
11.4.1设计方法及步骤(237)
11.4.2设计举例(238)
11.5集成555定时器的原理及应用(239)
11.5.1集成555定时器(239)
11.5.2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241)
11.5.3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241)
11.5.4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242)
11.6应用——数据存储器(243)
本章小结(243)
习题十一(244)
第12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248)
12.1概述(248)
12.1.1存储器(248)
12.1.2可编程逻辑器件(249)
12.2存储器及其应用(249)
12.2.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49)
12.2.2只读存储器(ROM)(252)
12.3可编程逻辑器件(PLD)(255)
12.3.1PLD的基本结构(255)
12.3.2PLD的分类(256)
12.3.3PLD的应用(257)
本章小结(259)
习题十二(260)
第13章数/模、模/数转换电路(262)
13.1D/A转换器(262)
13.1.1D/A转换原理(262)
13.1.2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263)
13.1.3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64)
13.1.4集成DAC(265)
13.2A/D转换器(266)
13.2.1A/D转换的一般步骤(267)
13.2.2取样保持电路(268)
13.2.3逐次渐近型A/D转换器(269)
13.2.4双积分型A/D转换器(270)
13.2.5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72)
13.2.6集成ADC(272)
13.3应用——单通道微机化数据采集系统(273)
本章小结(274)
习题十三(274)
第14章EDA技术与VHDL(276)
14.1VHDL编程思想(276)
14.2VHDL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277)
14.2.1实体说明(277)
14.2.2结构体说明(278)
14.3VHDL语言中的数据(278)
14.3.1标识符(278)
14.3.2数据对象(279)
14.3.3数据类型(281)
14.3.4VHDL的运算操作符(282)
14.4VHDL语句(283)
14.4.1顺序描述语句(283)
14.4.2并行描述语句(286)
14.5VHDL编程举例(289)
14.5.1用VHDL描述基本门电路(289)
14.5.2用VHDL描述组合逻辑电路(290)
14.5.3用VHDL描述时序逻辑电路(293)
本章小结(295)
习题十四(296)
第四篇实验实训
第一部分实验(298)
实验一电路基本定律及定理的验证(298)
实验二单相正弦交流电路(300)
实验三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301)
实验四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302)
实验五单管放大电路(304)
实验六负反馈放大电路(307)
实验七模拟信号运算电路(308)
实验八集成逻辑门参数测试(310)
实验九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功能测试及应用(312)
实验十组合逻辑电路(314)
实验十一时序逻辑电路(317)
第二部分实训(319)
实训一荧光灯的安装及功率因数的提高(319)
实训二无触点自动充电器(321)
实训三楼道灯控制器电路(323)
实训四市电过、欠电压保护电路(324)
实训五简易调频无线话筒电路(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