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军政领导高度关注。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专栏文章在发表之初就得到国家军政领导的多次批示、关注与表扬,“可以汇集出版并向社会推荐”。
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小组”认为“甲午殇思”专栏文章振聋发聩,国殇如剑直指人心,“这些真知灼见既能帮助人们梳理历史思绪,也能帮助人们增强时代担当”。
总政宣传部“军事新闻阅评小组”则认为系列文章站在时代与全局的高度,对甲午战争进行客观冷静的反思,科学揭示失败的原因,深刻总结血的教训,激励国人知耻而后勇,“是一组值得反复研读的好文章”。
具有阵容豪华的作者队伍,声望高,号召力强。
拥有包括空军上将刘亚洲、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海军副司令丁一平、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祥青、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在内的28位军事名家,共计将军13位、大校11位、上校3位、少校1位。
内容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可读性。
作者中既有长期从事军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军队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还有基层部队的一线指挥员,其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反思重点也较为多样——宏观处从国家制度到军队建设,从文化力对比到海防思路分析;微观处从战略设置到战术执行,从国际法运用对比到谍报战后果,不仅让人开卷即有收获,同时对我国的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普通读者已经开始强烈反响。
截至3月25日,互联网上的点击率持续攀升,各类信息转载、跟帖超过4000万条,各类载体受众超过5亿人次。
引领阅读思潮。
本书对甲午海战进行了立体解剖,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拓宽阅读者的视野,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在国人回归硬汉情结的潮流下,本书也可激发青少年读者的青春热血和阳刚之气,引领阅读思潮。
海报:
内容简介
《甲午殇思》将报纸刊发的27篇5000字删节版文章恢复成万字的完整版,新增3篇,并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辅之以珍贵历史和文物图片。全书展现了当年甲午战争的历史细节,展示并分析比较了战争双方的国家制度、军队建设、战略战术、人物风貌、在外人眼中的形象等宏观、微观诸多方面,有助于读者详细了解整场战争的背景,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及眼下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作译者
金一南,少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
丁一平,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
目录
代序:制度?战略?信仰?国运—由甲午战争谈起 刘亚洲 /01
从一场战争看一支军队—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 金一南 /01
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 丁一平 /21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孟祥青 /33
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肖裕声 /49
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罗援 /67
穿越无形历史障壁的强国梦 郭凤海 /78
甲午战争:“文化力”的比拼 皮明勇 /94
一场日本精心谋划的侵华战争 张炜 /111
中日海军战略差异决定甲午战局 刘杰 /130
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徐焰 /151
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丁一平 /169
以坚强的国家意志应对新挑战—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彭光谦 /189
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李安民 /213
甲午战争:清廷同样输在了国际法运用上 邢广梅 /231
大时代需要清晰完整的大战略 舒健 /243
不断提升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甲午战争的战略警示 姜春良 /265
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与北洋海军兴亡 张炜 /279
甲午谍报战让日本占尽先机 尤永斌 /297
媒体评论
——东方早报
★对中国而言,甲午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一、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上将 刘亚洲
★失败的历史是一面雪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态,也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中将 丁一平
★军人的实践,军队的实践,从最根本上来说就是这两个字:战争。战争从来用血与火,对一支军队进而对一个国家作出严格检验。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 金一南
★中国90后的男孩子们如果有一半人喜欢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年轻的中国人的梦就会不仅仅是挣钱、娶媳妇过日子,除了浪漫之外还会增加了阳刚之气,中国就有希望!
——联想集团总裁 柳传志
★《甲午殇思》深入全面剖析当时我们的失败根源,警醒国人。敢于直面自己失败、正视自己弱点和落后之处的民族才有前途。不敢正视自己缺陷、把无理取闹当作维权的民族没有希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同类热销商品
2014年小学生理财教育优秀教案集
- ¥35.00
- ¥23.80
- 游戏,让学习成瘾
- 如何教创业:基于实践的百..
- 大学的意义
- 玩游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