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这个飞机、高铁与汽车横行的时代,步行已成为一种时尚。一里二里叫遛弯,三里五里叫锻炼,三十五十里叫徒旅。然而,当80后的年轻人樊蒙,手推着身体残疾的母亲要从北京徒步西双版纳时,一种简单的时尚却因为这个距离的超级放大而升华了。
这是一个让我听到后最振奋而感动的故事,因为它发生在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不缺一夜暴富的大亨,不缺黄粱美梦的“爱情”,也不缺永不满足的贪官,最缺的正是这一人类最美好的真情。
八千里路云和月,从她们娘俩从北京出发的那一刻起,紧张、浮躁、喧嚣、张扬的空间突然平静下来了!
这是一个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词语包装的故事,简洁而明了的中国字,却会因为他字字句句都叩击在时代的穴脉上,而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激情和力量。
海报:
内容简介
相关视频:
作译者
感动西双版纳形象大使,新华社新华网感动2012新闻人物,受央视科教、央视新闻、北京卫视、北京体育、北京生活、北京青年、云南卫视、山东天下父母等频道的专访,新华社、京华时报、新京报、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等报社争相报道其旅行。
孙伟,酷爱读书与旅行。于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了樊蒙母子的旅行,颇受触动。后结识了樊蒙,并受其感召决定随其一同徒步旅行,从北京走到新疆。在雪花飘飞的夜晚睡着帐篷,在荒凉无人的野外吃炸酱面,在风沙四起、煤灰四溅的道路上戴着口罩低头前进,在疲惫不堪的傍晚接受过别人无私的帮助……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80后的坚强,用我们的双脚去诠释孝心!
目录
第一章 为了梦想出发
告别了,曾经的自己
我就是要走着去西双版纳
第二章 "步步惊心"的旅行
繁华帝都--燕赵之地
想象越丰满,现实越骨感
潇洒啤酒哥
温馨的一夜
四个火烧引发的悲剧
老泡爱上了新泡
幽默的瞬间
告诉我什么叫百家饭
听,妈妈讲故事
彩虹般绚丽的棉花
九州之中--河南
哇,黑店哪
"蒲公英"的职场风云
大爱无疆母亲河
令人郁闷的道路
媒体评论
徒步100天孝道8000里推着母亲,一路南行。历时100天,走了4000公里。昨天中午,北京小伙樊蒙推着行动不便的母亲,抵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圆满完成了此次徒步旅行。认出这对母子的当地人将他们紧紧围拢,不少人泪眼模糊……
7月11日,樊蒙辞去工作,带着母亲踏上徒步前往西双版纳的旅程。
“去西双版纳。”这是樊妈妈的梦想,也是樊蒙的宣言。在这场释放心灵的旅途中,他们本不想“惊扰”谁,但还是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
妈妈随口说儿子当即做
1986年出生的樊蒙高中毕业后当过两年兵,是个足球迷。在今年2月的一场球赛中,他因韧带断裂做了手术,随后又和初恋女友分手了,心情一直郁闷。7月8日,他萌生了徒步去内蒙古草原散心的想法。回到家和母亲寇敏君一合计,目的地就改成了西双版纳。
53岁的寇敏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现在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去西双版纳一直是我的梦想,但那里太遥远了,我从来不敢想真能够去。”寇敏君幼时因患小儿麻痹,双腿均行走不便,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在此之前,她只出过两次北京,最远到过的是承德避暑山庄。
妈妈随口说了要去西双版纳后,樊蒙第二天就辞去了工作。7月11日早上6点半,母子俩从朝阳区延静西里的家中出发,带着宠物狗,一路往南,开始了这次旅程。《樊蒙被授予感动西双版纳形象大使称号》——新华网
穿越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最后抵达云南,樊蒙靠着手机导航寻路,实际行程接近4000公里。一路上的艰难困苦,樊蒙母子只是轻轻松松地做了形容。由于没有徒步经验,他们最初带着帐篷、手电、匕首乃至防蛇的雄黄酒,加上寇敏君,轮椅上的重量达到300斤。“我们听说路上还有无人区,所以做了充分的准备。”
走累了便就地休息,天黑了则扎帐露营。最初的20余天,樊蒙吃足了苦头。走到云南,他已经黑得和当地土著没有区别,掉了30斤肉,长长的络腮胡须让他看起来老了20岁。樊蒙脚底长出了一层新皮,这已是磨破了两次之后的结果,第一次是血泡,第二次是茧子。新买的耐克徒步鞋,鞋底已经被磨平了。
走到后来,徒步便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樊蒙走起路来飞快。他们把帐篷扔了,每天赶往下一个集镇住店,不拘路程,只是前行。看看花,追追蝴蝶,谈天说地,母子俩顿觉其乐无穷。到达云南后,热情的同胞、漂亮的民族服装、动听的民族音乐……更是让寇敏君乐开了花。——《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