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企业统计基础与实务》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体例,将统计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与企业的实际统计业务做了很好的融合。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导入点,以相关的统计基础知识为理论依据,将统计工作任务做了详细而具体的操作演示,便于读者理解统计理论知识,掌握统计业务操作,并为读者的知识和能力拓展准备了大量材料。
《企业统计基础与实务》分8个教学项目,分别是企业统计认知、企业经营总量统计、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统计分析、企业经营一般水平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差异分析、企业抽样调查统计分析、企业生产成本相关与回归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指数分析。
《企业统计基础与实务》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还可以作为社会各经济单位进行统计知识培训的培训教材,也适用于做社会各界人士普及常规统计知识的自学教材,能满足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文秘人员等学习统计基础知识、掌握常规统计分析方法的需要。
目录
项目一 企业统计认知 1
任务一 统计专业术语 3
子任务一 了解企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3
子任务二 了解统计标志和变量 4
子任务三 了解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6
任务二 企业统计工作过程 8
子任务一 企业统计数据采集 8
子任务二 企业统计数据整理 18
子任务三 企业统计信息分析 29
任务三 利用Excel对企业数据进行统计 ? 整理 34
子任务一 用FREQUENCY函数进行统计分组 34
子任务二 使用直方图工具完成常规统计数据的整理 36
子任务三 用“图表向导”工具绘制统计图 38
项目二 企业经营总量统计 47
任务一 认识总量指标 48
任务二 企业总量统计 51
子任务一 企业产品实物量统计 51
子任务二 企业生产总值统计 55
子任务三 企业资产总量统计 59
前言
根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新需要,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级骨干职业院校的活动中,“企业统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组的全体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了长达5年的调研,与企业实践专家一起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商榷,协同企业中统计、财务、生产业务、采购、销售、管理决策等各个部门,将企业统计工作的过程和业务内容进行了高度提炼,概括成适合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教材内容。同时,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课程组全体成员与企业实践专家一起,采集了大量企业统计工作素材,并将其提炼成适合学生学习、操作实训、能力拓展的案例资料。
本教材内容准确、务实,体例规范、系统,行文明白、畅达,是适合高职统计教学特点的高质量教材。它具有以下特点。
1. 重能力、求创新
本教材主要应用于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统计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强调“实用为主”, 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能指导企业实践并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对于最基本的统计基础理论知识只做简明扼要的表述,而对于统计分析操作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规范的操作引导,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并与相关经济类专业的知识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本教材为教学用教材,采用“项目下分任务,任务下讲操作”的体例。内容易于高职学生接受、理解,通过引用案例、模拟操作、训练提高等程序,尽可能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及学生学习特点,做到准确精练、深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内容在高度上满足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要求,在阐述上能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基础知识、学会常规统计业务操作,并把重点放在统计业务的演练上。
3. 突出教学方法改革
各项目详略得当,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体现出了新的职业教学模式,易于渗透“技术、能力、素质目标”培养的训练方法。
4. 反映最新的经济业务变化
内容紧扣企业经济的发展变化,将企业当前最主要的统计工作反映到教材中来,并将企业最新的统计资料模拟到教学案例中,防止了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脱节的现象发生。
5. 内容排列兼具系统性与逻辑性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了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及各部分的层次关系,很好地将各知识点进行有序排列,同时也关注到了各知识点在本项目下和在整本教材中的位置和分量。
本教材由8个项目组成,涵盖了企业主要的统计业务和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学生通过对这8个项目的学习,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掌握企业统计的常规业务,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数据分析,并能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业务或相关专业的联系分析,为企业管理阶层的各种决策提供参考,成为企业决策者的得力助手,进而成为企业管理者。
本教材由杜树靖、刘春光担任主编,傅懿兵、王岐峰、谭晓宇、杨波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是:杜树靖(项目一、项目五)、刘春光(项目二)、杨波(项目三)、谭晓宇(项目四)、王岐峰(项目六)、傅懿兵(项目七、项目八)。全书由傅懿兵总纂,杜树靖审阅定稿。
在本教材前期调研和后期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和实践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主要有:烟台鲁宝钢管有限公司统计分析师董爱丽、烟台市统计局于永伟、烟台市供销社集团财务科长宋文霞、烟台港务局统计科长刘峰、潍坊毛巾厂车间统计员李明云等。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调研范围的局限性(只在山东省烟台市),且编者的编写水平有限,教材内容难以涵盖企业统计的所有细节,也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人、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